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经济观察网 李想/文 在6月22日举办的2024亚布力中国企业家论坛第十届创新年会上,通威集团董事局主席刘汉元在主题演讲中表示,中国光伏行业在过去十几年的时间里已经实现华丽转身,新能源的进一步发展也将继续牵引中国经济的进一步发展。

“中国在新能源行业里已经毫无疑问处于全球绝对领先的位置。”刘汉元同时称,中国将成为牵引全世界能源转型的核心力量。

刘汉元认为,在应对二氧化碳排放和气候变暖问题方面,光伏产业正以显著的减排优势脱颖而出。“近十年,中国光伏产业一年形成的产业生产能力相当于节约了5.87亿吨石油燃烧,且光伏产品一旦建成后,设计寿命为25年,实际可以工作30年至50年。在这个过程中,中国光伏产业从原来落后于欧美,到现在超越了他们,实现了有效追赶。”他说。

在能源投入方面,刘汉元表示,光伏系统的发展其实是一个“以小换大”“以短换长”的过程。“生产1000千瓦光伏发电系统的累计总投入大约是300千瓦时,而光伏系统建成以后,每年可以释出的电能大约是1500千瓦时。也就是说光伏系统建成以后,所有投入的电力消费在几个月内就可以全部收回,而电力系统可以在未来的25年至30年内稳定运行。”刘汉元说。

此外,在提到2023年中国出口“新三样”——新能源汽车、锂电池、太阳能电池时,刘汉元称,“从出口方面来看,中国已经成为全球能源转型过程中能源消费和能源生产市场份额最领先的国家”。

在能源替代方面,刘汉元亦强调,中国2023年能源进口额约4800亿美元,其中原油进口额约3300亿美元。所以,中国大力发展新能源及其具备全球优势的配套产业链,在推进零碳减排、降低能源购买成本、保障外汇安全等方面都有重要意义。

最后,在回顾中国光伏产业的发展历程时,刘汉元感慨称,十几年前,中国光伏产业只占全世界份额的20%,当时90%以上的多晶硅依赖进口,但现在,中国在多晶硅方面已经占了全球95%的份额,光伏电池占了85%的份额,组件产品也占了90%以上的份额。

“中国新能源的创新、技术进步和产业链的有效支撑,让我们的产品质量、规模和成本在全球领先方面产生了非常巨大的牵引作用。”刘汉元说。

版权声明:以上内容为《经济观察报》社原创作品,版权归《经济观察报》社所有。未经《经济观察报》社授权,严禁转载或镜像,否则将依法追究相关行为主体的法律责任。版权合作请致电:【010-60910566-1260】。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李想经济观察报记者

经济观察报华南新闻中心记者,关注金融市场,金融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