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联社6月27日讯(研究员张玉虹 记者郭松峤)6月25日-27日,世界经济论坛第十五届新领军者年会(夏季达沃斯论坛)在大连市举行。本届论坛以“未来增长的新前沿”为主题,吸引了来自近80个国家和地区的1600多名代表参会。

霍尼韦尔中国总裁余锋在论坛开幕式后接受财联社专访,提及可持续航空燃料(SAF)是航空业碳减排的重要路径,中国目前有两家使用霍尼韦尔工艺的客户工厂在建。

跨国公司与本土企业同台竞技

财联社:本届达沃斯你重点关注哪些议题?

余锋:我主要关注两个方向。首先,霍尼韦尔是外资背景的企业,所以特别关注中国政府对外企的态度和中国的营商环境。总理在开幕式上明确讲了“跨国公司与本土企业在公平的赛道上同台竞技、交流合作”。我认为这是一个健康良好的信号。

第二,我们关心中国经济下一步的重点。霍尼韦尔全球业务明确地围绕未来航空、能源转型、自动化三大趋势。总理的讲话中多次提及能源技术、绿色能源。我想这意味着绿色经济方面充满技术创新、做大业务的机会,能够为社会做更大的贡献。

财联社:霍尼韦尔将在中国展开哪些业务布局?将考虑哪些区域?

余锋:我们正在围绕未来航空、能源转型、自动化三大趋势展开业务。航空方面,我们会继续加大力度,与中国航司积极合作。一是希望他们在选型的时候,尽量多考虑霍尼韦尔先进的产品和技术。二是针对他们现有的搭载霍尼韦尔技术和产品的飞机,我们要持续做好服务。此外我们也一直积极参与C919项目。随着整个中国航空业的发展,我相信霍尼韦尔可以持续提供技术、产品和服务,为航空业做出重要贡献。

工业自动化方面,我们提供服务方案提升自动化和管理水平,帮助产业解决数字化转型过程中面临的种种挑战。现在数字化时代,客户和消费者对速度和质量的要求大大提高、耐心在减少,自动化和智能化可以有效辅助解决这个需求。

智能建筑是能源转型的重点方向之一。中国改革开放40年多来,建成了包括机场、地铁、医院、酒店在内的大量建筑。已建成的建筑在智能化、低碳化改造方面有很多机会。帮助客户通过不大的投资,在不影响舒适性和可用性的情况下,实现绿色低碳节能的技术改造,是我们自己的团队和合作伙伴在做的工作。

随着“双碳”目标的深入推进,能源转型已经成为中国各行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共同趋势。能源转型的其中一个维度是用更先进的化工产品来替代原有的化工产品。以汽车制冷剂为例,现在使用的第三代制冷剂虽然效果很好,但是温室气体排放量较大。霍尼韦尔早在十多年前已预见到市场需要全球变暖潜值更低的解决方案以助力全球应对气候变化,我们投入巨资开发了第四代制冷剂,在实现同等制冷效果的同时具有极低的全球变暖潜值,是应对气候变化的重要技术。

我们也看好未来几十年航空业将高速发展。但随着其他行业的降碳,飞机航空业的碳排放比重会大幅度提升。现在全球大概3%的碳排放来自于航空业。根据国际民航组织的预测,伴随着航空业的持续发展,如果不做出额外的减排努力,到2050年全世界将有25%的碳排放来自航空业,航空业的碳减排需求越来越迫切。可持续航空燃料(SAF)是一个很好的解决方案。

6000元的地沟油到18000元的可持续航空燃料

财联社:能不能具体介绍一下SAF?

余锋:SAF有几条不同的技术路径。

第一种是利用地沟油制成SAF。霍尼韦尔Ecofining™是一项已在世界各地使用多年的成熟技术。该技术用于生产SAF,与化石燃料相比,其温室气体(GHG)排放量最多可减少80%。考虑到现在地沟油大约6000元一吨,可持续航空燃料大约18000元一吨,这种技术的应用有很高的经济效益。第二种技术路线是乙醇制可持续航空燃料。比如甘蔗榨完糖后的秸秆,以前通常是焚烧或者填满处理。现在我们有技术把秸秆变成乙醇,再变成航油。此外,我们还有甲醇制可持续航空燃料技术,由绿氢与二氧化碳制成电子甲醇,再转化为SAF。乙醇和甲醇大约几千块一吨,相比成品SAF的价格,有着良好的经济效益。

中国经济的高质量发展需要新质生产力。我理解新质就是用全新的突破性的技术,为企业和社会带来重大的效益,实现企业、消费者、社会三方受益。SAF就是新质生产力的代表性技术。

财联社:SAF项目的投资回报率如何?

余锋:回收周期短的项目需要两三年,回收周期长的项目也只要五六年。目前,霍尼韦尔已携手合作伙伴分别于江苏省连云港市和四川省遂宁市打造大型可持续航空燃料生产基地。两个项目均选用霍尼韦尔Ecofining™工艺技术、催化剂和设备,以厨余油和动物脂肪为原料生产可持续航空燃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