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路蜿蜒,一路走向山顶;梯田层层,梨树、桃树等果树长势喜人。6月22日下午,烈日下,第四届乡村振兴鲁村论坛暨第十二届农业经营创新论坛会议观摩点——沂源县鲁村镇龙子峪村沂河源田园综合体内,村民董昌凤正忙着给梨树打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董昌凤正忙着给梨树打叉。

“我家种的这些梨,叫伏把梨,入伏以后就可以摘了。” 董昌凤一边忙活一边介绍,“这种梨品种好,熟得也早,所以价格挺不错,去年平均一斤能卖到3块钱。”

得益于沂河源田园综合体的建设,龙子峪村昔日的荒山秃岭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柏油路通到了山顶,层层梯田绕山而生,董昌凤家也于2022年在新梯田里栽了3亩多伏把梨树。这些梨树,明年将进入盛果期,收入值得期待。

沿路而上,则是龙子峪村党支部领办合作社——沂源山河果蔬专业合作社(下简称合作社)的丹参种植园和1000亩山农酥梨种植园。“这是第二年种丹参,去年我们发展了50多亩,总收入有20多万元,今年总收入应该也不会少。”合作社负责人董科叶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董科叶(右)在梨园内与工人一块查看梨树长势。

2023年,为进一步把产业抓实做强,鲁村镇政府、沂河源乡村振兴示范区发起人董方军等,先后投资4000余万元,栽植了1000亩山农酥梨。“这种梨,口感好,个头大,预期效益很不错。”龙子峪村党支部书记董方新介绍,立足当地资源,近几年龙子峪村还发展起淀粉用红薯种植及玉米种植等产业,得益于产业的发展,去年该村集体收入超过50万元。

龙子峪村产业振兴,是沂河源田园综合体发展的一个缩影。沂河源田园综合体以龙子峪村为核心,包含附近刘家坡、姬家峪等7个行政村,并和周边的18个村共同创建起山东首批乡村振兴齐鲁样板示范区。这一带,是沂河源头,过去因山多地薄,大部分村基础条件落后,村民和村集体收入很低。

2018年,返乡创业的董方军发起创建了沂河源田园综合体项目,6年多来,沂河源田园综合体聚焦当地山区乡村特有资源禀赋,秉承“艺术活化乡村,产业富民兴农”的发展定位,改良了近2万亩农田,先后引进华盛果品、源河菌棒生产场等多家现代化农业企业,因地制宜调整了乡村的农业产业结构,同时发展起了农文旅融合产业等,以产业激活了乡村振兴的澎湃动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龙子峪村1000亩山农酥梨种植园一角。

2020年12月,沂河源田园综合体又联合山东财经大学,共建了山东财经大学乡村振兴学院,将大学搬到田间地头,让位于沂河源头的沂河源田园综合体产业振兴有了更多人才和智力支撑。

大众报业·农村大众记者 王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