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2024年6月22日,接力出版社在国家会议中心成功举办了“永恒的魅力——利哈诺夫新书发布暨‘俄罗斯金质童书’鉴赏会”。

俄罗斯翻译学院执行院长叶甫盖尼·列兹尼琴科,散文家、社会活动家德米特里·利哈诺夫,俄罗斯儿童文学作家阿纳斯塔西娅·斯特罗金娜,作家、国际安徒生奖获得者、北京大学教授曹文轩(线上),中国海洋大学行远书院院长朱自强(线上),中共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一级调研员、一级翻译李宏梅,中国文字著作权协会常务副会长兼总干事张洪波,以及主办方代表——接力出版社总编辑白冰、副总编辑唐玲、少儿分社社长李雅宁出席。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研讨会分为“利哈诺夫新书发布”以及“‘俄罗斯金质童书’鉴赏”两部分,嘉宾们围绕“永恒的魅力”这一主题,共同探讨俄罗斯儿童文学之美。

利哈诺夫新书发布

在会议的第一部分,曹文轩、德米特里·利哈诺夫、李宏梅、张洪波、唐玲分别从艺术特色、创作者生平、文本译介等角度畅谈了对利哈诺夫作品的理解。

中国现当代文学躯体中一直流淌着俄罗斯文学的血液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作家、国际安徒生奖获得者、北京大学教授 曹文轩

一九一九年五四运动以后,外国文化、外国文学开始对中国文学产生越来越深刻的影响。尼采主义对鲁迅早期创作的影响,西方浪漫主义对郭沫若的作用,都是几经证明的事实。从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期开始,苏联文学对中国文学的影响则日益强化。中国有相当数量的作家,明显具有普希金、契诃夫、高尔基、马雅可夫斯基等人的文学精神。中国现当代文学躯体中一直流淌着俄罗斯文学的血液。

我个人也是俄苏文学的受益者,从中学到了人物刻画、风景描写、结构方式等小说艺术。我心里很清楚,我作品的文字地表之下与俄罗斯文学的血脉相通。

我对俄罗斯文学有很深的感情,所以,见到利哈诺夫的《最后的寒冬》《凯旋的士兵》觉得很亲切。

这是两部关于战争的小说。俄罗斯文学一直将战争作为写作的重要资源,不光有《战争与和平》《静静的顿河》这样直接写战争中的作品,还有很多写战后生活的小说——写战争遗留给后世的似乎永远难以治愈的创伤,这是俄罗斯文学的重要风景。这些作品没有以胜负来简单地看待战争:胜利只是在军事意义上,在战争所“给予的”这一点上,胜利者与失败者是一样的悲剧者。苏联的儿童文学与它的成人文学一样,也写了不少战后生活的小说。战争结束了,但战争留下的悲剧却没有结束。

《凯旋的士兵》和《最后的寒冬》写的是战争中,而不是战后,但它写的不是正面战场,而是战争中的后方。作者通过后方老百姓的生活,呈现了战争带来的悲剧,也呈现了这种恶劣环境中的人性——丑恶的人性和优美的人性。这些妇女、老人和孩子,虽然远离战场,甚至听不到枪炮声,但战争阴影笼罩在每个人心头,即使战争结束,很多父亲也会像那个男孩的父亲一样,再也回不来了。

这就是俄罗斯人对战争的记忆和对战争的认识。在这个世界上,几乎没有一个国家的文学如此看重战争题材的文学。这意味深长,很值得我们思考。

不能忘记战争带来的伤痛和记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散文家、社会活动家 德米特里·利哈诺夫

非常感谢曹文轩教授的精彩致辞,可以看出,他对父亲的这两本书有着十分深刻、充满智慧的见解。曾经经历过战争的孩子们还记得战争所带来的伤痛,但现在,这些孩子们也在渐渐长大,渐渐老去,因而我们更应该去记住这些战争带给我们的记忆。

我父亲的这两本书就是想让今天的孩子们真正体会到当年那些孩子们亲身经历战争时的感受,去感受当年那些孩子们带着恐惧和期待等待着,等待着门铃响起,等待着自己亲人能够从前线回来。这是那一代孩童心里共同的牵挂,扣人心弦。哪怕已过去了几十年,战争的记忆依旧具有现实意义。

父亲曾经是俄罗斯儿童基金会的主席。我们曾多次前往战争最前线的村庄,那里没有儿童医生,学校里的孩子们没有任何基础的医疗保障。很难想象,那些正在经历战争的人们是身处在何种可怕的环境中。

父亲主要写儿童文学,我则写一些成人文学,但是我们的创作主题都有一个共同点——战争。我们也有这样的信心,相信未来的俄罗斯能够产出更多以战争题材为主的儿童文学精品,让现在身处和平的孩子们通过阅读去思考战争会带来什么。

即使面对苦难,我们也可以创造出闪闪发亮的瞬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中共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一级调研员、一级翻译 李宏梅

初读这两部作品的俄文原文,我深感震撼。比如《凯旋的士兵》中膝盖缠着麻布袋、在地上爬行收割庄稼的老大娘;无腿叔叔截去双腿后在卫生所醒来,感到自己的脚踝钻心地疼;《最后的寒冬》中对瓦吉姆黄色脸庞的描写;等等。

文中的很多描写是战争中特有的现象,是人们在艰难和饥饿中的生存智慧。这些细节,也是这两部作品于无声处打动人心的力量所在。

我的职责,就是吃透俄文后,找出最恰当的中文表达,把两部作品中的思想情感准确地呈现给中国读者。因此,我怀着敬畏的心情理解每一处俄文表达,以谨慎的态度处理每一个俄文细节,力争做到忠实作者、忠实原文。

在翻译这两本书时,我的心情无法轻松,但也不时受到书中人物乐观情绪的感染。比如《凯旋的士兵》中的纽拉阿姨总是在笑,透过这些“笑”的描写,我看见了战争与饥饿双重压迫下,妇女们对待生活的坚强与乐观,也领悟到:即使面对苦难,我们也可以创造出闪闪发亮的瞬间;即使陷入生活的不堪,日子也要闪闪发亮地过。

战争文学是中俄文学史上的重要组成部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中国文字著作权协会常务副会长兼总干事 张洪波

战争文学是中俄文学史上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这些年来,我们能看到,中国的很多作家也在写儿童、青少年在战争中的经历。阿尔贝特·利哈诺夫先生在他所有作品中——尤其是在《凯旋的士兵》和《最后的寒冬》这样的作品中——所展现的是儿童、青少年对祖国的忠诚和热爱,同时也赞扬了孩子们之间的友爱、团结,传递出“世界需要和平”的观念。我们在阅读他的作品时能充分体会到这些情感的分量。

今年是中俄建交75周年,像阿尔贝特·利哈诺夫这样的俄罗斯儿童文学作家的作品中文版能得以出版,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今年、明年也是中俄文化年,阿纳斯塔西娅·斯特罗金娜的书很快在接力出版社出版,我们也在跟相关机构一起策划今年、明年要举办相关的童书翻译出版和推广活动,希望我们的作家能够创作出更多优秀的儿童文学作品,出版家、翻译家能付出更多的精力去做相关工作。

我们作为职业版权经理人,会发挥我们的优势,去做更多的推广活动,为中俄两国文化领域的合作做出新的贡献。因为我一直强调版权贸易是逐渐夯实中外文明交流互鉴的重要方式,也是夯实中外各领域合作的人文基础。

利哈诺夫的作品展现出战争苦难之下的人性之美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接力出版社副总编辑 唐玲

阿尔贝特·利哈诺夫是俄罗斯著名的儿童文学作家,他长期在苏联共青团系统工作。这些工作经历为利哈诺夫提供了许多了解少年儿童精神世界的机会,成为他文学创作的源泉。他认为,孩童心灵的美好之处是在磨难中千锤百炼而成的,而将这种在磨难中绽放的童心之美展现出来,是作家的责任。

如何将这种磨难中的闪光童心以艺术的方式呈现出来,滋润读者心灵?利哈诺夫在《最后的寒冬》和《凯旋的士兵》中给出了答案。

作品以儿童视角观察战争中人们的日常生活,细腻地呈现战争给孩童们带来的创伤,以及他们在身边好心人的帮助下,带着伤痛继续乐观前行的心灵轨迹。人们彼此的体贴和温暖,抚慰着遭受过战争创伤的苦难心灵。

后方的饥饿与寒冷有时比前线敌人的子弹还可怕,大人们的生活如此艰难,那战争中的孩子们呢?利哈诺夫的独到之处,是将目光聚焦于战争中孩童的内心世界和成长轨迹,勾勒出他们在面临困境时所展现的蓬勃生机与顽强意志。

一直以来,俄罗斯儿童文学的理论与实践始终紧扣教育,儿童文学作家的伟大使命便是将人们心灵中最宝贵的品格、智慧、经验等,以文学的、艺术的、审美的方式传递给下一代。利哈诺夫延续了这一传统,在书中展现出战争之中的人性之美,历经磨难的童心依旧闪烁着光芒,如一束照进残酷现实的暖光,给予读者希望,也给予我们前进的勇气和力量。

“俄罗斯金质童书”鉴赏会

俄罗斯孕育出了托尔斯泰、普希金、普里什文、比安基等享誉世界的儿童文学大师。新一代俄罗斯儿童文学作家继承了这些大师们的优秀文学传统,创作出许多独具特色的优秀作品。“俄罗斯金质童书”便是在这座富矿里挑选而出的书系。

在会议的第二部分,白冰、朱自强、叶甫盖尼·列兹尼琴科、阿纳斯塔西娅·斯特罗金娜分别从俄罗斯金质童书的艺术特质、选篇标准等方面进行了演讲。

俄罗斯金质童书引领少年儿童欣赏不同的文学风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接力出版社总编辑 白冰

2016年,我曾经在莫斯科和利哈诺夫见过面,他个子不高,爽朗直率,待人亲切热情,八十多岁了,眼睛里依然闪现着儿童的好奇和纯真,谈起儿童、谈起为孩子们做事,他会激情澎湃。利哈诺夫的《最后的寒冬》和《凯旋的士兵》以二战为背景,借用孩童的视角,审视战争的苦难,赞美了战争中的人性之美。正如米哈尔科夫所说:“利哈诺夫在作品中糅合了自己对社会上各种人物命运的深刻认识和理解,这些艺术特质根植于俄罗斯悠久的文学传统。”

俄罗斯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优秀的文化传统,孕育了许多文学艺术大师和伟大的作品。俄罗斯文学在中国的译介和传播已经走过了一百多年。五四时期,奥斯特洛夫斯基、托尔斯泰、高尔基、契诃夫的作品被新文化运动者介绍进中国,在文坛引起热烈反响,郁达夫、鲁迅、王蒙等许多著名的中国文学大家,都深受俄罗斯文学的影响。

20世纪50年代是我国引进、介绍俄罗斯儿童文学的“黄金时代”,俄罗斯儿童文学成为我国儿童文学的重要翻译对象。普希金的童话诗《渔夫和金鱼的故事》、比安基的《森林报》、盖达尔的《远方》《丘克和盖克》等一大批优秀的俄罗斯儿童文学作品翻译出版,成为我们很多人的集体记忆,也对我们的儿童文学创作产生了积极的影响。我上中学的时候读过一本俄罗斯童话集,其中印象最深的便是《丹柯的故事》。青年人丹柯和族人被敌人赶进了密林深处,当人们在黑暗的森林中迷失了方向时,丹柯用手掏出自己燃烧的心,当作火炬高高地举在头上,照亮了族人们前进的道路。从某种程度上来说,文学艺术如同这把火炬,在历史的长河中燃烧着永恒的火焰,照亮我们的心灵世界,也为人类探寻真理照亮前行之路,这正是文学艺术的永恒魅力。

多年来,因为多种原因,尽管新一代的俄罗斯儿童文学作家创作了很多独具特色的儿童文学作品,但是译介到中国的不是很多,因此,引进和翻译当代俄罗斯儿童文学精品,很有需要,也很有意义。

接力出版社着力打造的“俄罗斯金质童书”书系,有小说、童话、纪实文学和散文游记等,我们想把俄罗斯当代儿童文学精品译介到中国来,为中国儿童文学创作和出版提供借鉴,为少年儿童读者提供更多优质阅读资源。

“俄罗斯金质童书”目前已出版11种,累计发行了14.7万册。“我在北极告诉你”系列是奥列格·彭杜尔根据自己在北极的经历写成的作品,以乐观、风趣的语言表达了对大自然的热爱、对人类未来的担忧。尼娜·达舍夫斯卡娅创作的《剧院老鼠的船长梦》讲述了一只老鼠努力实现船长梦的故事,身为音乐家的尼娜在作品中注入了独特的节奏和韵律,引领读者进入一个奇妙的故事与音乐元素构成的艺术世界。安德烈·乌萨乔夫的“从前有只小狗”系列用地道、灵气、带着露珠的儿童语言,塑造了一个淘气、爱向世界发问的小狗索尼娅的形象,引发孩子从未知到已知的探索。小狗索尼娅的故事是俄罗斯当代经典童话,早在20世纪90年代就被制成动画,在俄罗斯家喻户晓。阿霞·彼得洛娃的“维嘉成长小说”描绘刻画了少年儿童成长中的心理变化,幽默、诙谐、好玩,具有有教育小说的特色和味道。这些作品,题材独特、形象独特、语言独特、写法独特,值得我们儿童文学作家借鉴,也值得我们少年儿童读者阅读。

这些作家在俄罗斯和国际上都享有盛名,奥列格·彭杜尔曾获俄罗斯国际“阿·托尔斯泰”儿童-青少年文学·科普作品奖、马尔夏克童书奖、叶尔绍夫儿童文学作品奖;尼娜·达舍夫斯卡娅连续七次获得林格伦纪念奖提名,曾获全俄罗斯儿童和青少年优秀文学作品奖;安德烈·乌萨乔夫曾获2010年林格伦纪念奖提名、2016年国际安徒生奖提名、马尔夏克文学奖等大奖。

“俄罗斯金质童书”这套书我们要一直出下去。因为是“金质童书”,所以,我们只选择俄罗斯儿童文学的经典、精品;因为是“金质童书”,所以我们要让这套书具有很高的思想含金量、文化含金量、艺术含金量,要把这个系列打造成常销书、看家书。我们要通过这套书的长期出版和推广,促进两国儿童文学创作和出版的交流,为我们的儿童文学创作提供借鉴,引领少年儿童欣赏不同的文学风景,感受俄罗斯儿童文学之美,领略儿童文学给予我们的永恒的魅力。

风格质朴、亲近大自然、贴近孩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中国海洋大学行远书院院长 朱自强

从总体上看,俄苏儿童文学堪称世界的一流水准,并且拥有自身的优良传统。比如十九世纪俄罗斯的童话,上半叶有普希金,下半叶有列夫·托尔斯泰。这两位世界级的大文豪,一诗一文,如日月闪耀在俄罗斯儿童文学的广袤天空。

在普希金和托尔斯泰之后,我们还可以举出别林斯基、屠格涅夫、普里什文、高尔基、马雅可夫斯基等一长串大师的名字,他们或评论、或翻译、或创作,都为孩子们留下了宝贵的财富。

在这方面,最杰出的代表就是尼·诺索夫。他的创作十分丰富,有故事、童话、小说等文体。他所塑造的生动鲜活的人物形象,丰富了世界儿童文学的人物画廊。据说在图书馆里,人们曾用尼·诺索夫的作品,单独开辟一个阅览室,为的就是不让孩子们在阅读他幽默有趣的作品时发出的笑声打扰到其他读者。

20世纪五六十年代,我国译介了苏联的很多优秀儿童文学,但是近年来却对当代俄罗斯的儿童文学失去了关注度,这是一个不应该有的疏忽。

2015年10月,我接受现任俄罗斯国家科学院文学院院长卡罗文先生的邀请去俄罗斯讲学和访问。正是这次俄罗斯之行,让我萌生了以当代俄罗斯儿童文学为资源、主编一套“俄罗斯金质童书”的想法。接力出版社的总编辑白冰先生既是一位出色的出版家,也是一位优秀的儿童文学作家。我知道他谙熟俄罗斯文化和文学,尤其对俄苏儿童文学情有独钟,就和他交流了编书的想法。结果,我们一拍即合,于是有了“俄罗斯金质童书”的顺利出版。

在这套丛书的选书过程中,我当然要遵循衡量童书优劣的标准。在此基础上,我还希望所选之书在整体上能够接续俄罗斯儿童文学的宝贵传统,主要表现为三个方面:第一,亲近、书写大自然,这样的作品在丛书中占据了重要位置。第二,选取具有自然、质朴的写作风格的作品。第三,选取富有趣味、贴近儿童心理和审美趣味的作品。

另外,我们将“俄罗斯金质童书”所选之书限定在近三十年间,特别是近期出版的作品,以期能把代表新风格、新气派或儿童阅读新时尚的作品引进到中国来。希望这套“俄罗斯金质童书”能给我们中国的儿童读者带来童年阅读的快乐。

现在的时代需要更多的“学者”和“长跑运动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俄罗斯翻译学院执行院长 叶甫盖尼·列兹尼琴科

现在这个时代,像阿尔贝特·利哈诺夫这样的人已经很少了,这并非是在比较两个时代的好坏,只是时代不同了。我有时候会把人进行分类,比如“管理者”和“学者”——当然都是带引号的——或者说是“短跑运动员”和“长跑运动员”。

“管理者”和“短跑运动员”就是我们如今时代的人,因为现在是快速的、匆忙的时代,是一个轻量化的时代。在这样的背景下,人们所做的事情都很紧急、很琐碎。但“长跑运动员”和“学者”们则不慌不忙,深思熟虑,他们所想出的好点子以及所做的事情都不是紧扣着时间表,而是在不急不躁中,在一段不可预测的时间里慢慢成熟,因而想要成为“学者”或“长跑运动员”需要具备非常强的工作能力和坚强的意志力。

在我看来,阿尔贝特·利哈诺夫正是“学者”或“长跑运动员”,他的文学创作富有深度,他创作的复杂又悲剧的故事在现如今仍有现实意义。因为现在的人们好像已经完全忘记了如何宽恕,或者他们本身不想宽恕,他们认为宽恕是软弱、无能,但我看来宽恕却是勇气,是高尚。

作家的责任是为孩童插上飞向未来的翅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俄罗斯儿童文学作家 阿纳斯塔西娅·斯特罗金娜

在俄罗斯,中文已经成为非常重要的第二外语。我也懂很多外国语言,包括德语、法语、英语。现在我已经开始学习汉语,因为我觉得,懂得汉语的人能够看到更加宽广的世界。

我也是一名译者,能理解翻译是多么困难的一件事情。这需要译者有非常强大的责任心,因为他需要沉浸到另一种语言的思维模式中来精准传递出作品的中心思想。所以,当俄罗斯作品翻译成中文、中文作品翻译成俄文时,我们人未动,心却已经通过阅读飞向了彼此的国家,这恰恰也说明了我们之间有很多共同点。

有很多人会对这些问题感兴趣:我们为什么要在世界上生存?我可以做些什么让这个世界变得更好?什么是友谊?什么是对自己脚下这片土地的热爱?我的很多作品也触及了这些问题。对于俄罗斯人、中国人来说,这些都是永恒的问题,能带给我们永恒的思考。

父母能给孩子们带来的最好的东西是什么?就是为孩子插上一双翅膀,让孩子能够更好地飞翔。这句话对作家来说也同样适用。我们的责任就是:为孩子们插上飞向未来的翅膀,让他们飞向更加宽广的天地,去看一看世界各地的壮丽美景。

责任编辑:冯炜茜

责任审校:贾玲云 廖思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