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王雨婷 二十一世纪出版社集团

本文约4500,预计9分钟阅读完毕

商务君按:入选2023年度“中国好书”、2023年主题出版重点出版物选题、《中国教育报》年度十大童书……被誉为“中国版《放牛班的春天》”的《紫云英合唱团》,甫一出版就收获了业内和读者的热切目光。这部备受关注的儿童文学是如何诞生的?故事要从20多年前一个转学的小女孩和一架钢琴说起……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二十一世纪出版社集团总编辑闵蓉(右三)在“全民阅读大会·2023年度中国好书”盛典上领奖

缘起:邂逅紫云英合唱团的故事

2000年,一个四年级的女孩从农村小学转到了乡镇小学。那所学校新来了一位专业的音乐老师,还设置了一间单独的音乐教室,这让女孩惊奇又欣喜。几乎每个孩子都挤在音乐教室外,好奇地盯着里面那架天外来客一样的钢琴——这是女孩第一次看到真正的钢琴,它庄重地立在窗畔,阳光洒下,黑色的琴身泛着耀眼的光芒。

第一节音乐课上,新音乐老师以琴声问候孩子们,孩子们以歌声回赠。女孩第一次听见了真正的钢琴声,这声音优美、悦耳,“不但能钻到耳朵里去,似乎还能钻到心里去”。

时光荏苒,长大的女孩仍记得那天的喜悦,那种感觉就像坐在春天的草地上,阳光暖融融地照在身上,也照进了心里。

后来,女孩成了一名深受读者喜爱的儿童文学作家。

2020年,成为作家的女孩邂逅了一个美好的故事。2009年,在她家乡的一个乡村小学里,一位教音乐的舒老师挑选了40来个爱唱歌的孩子,组建了“紫云英童声合唱团”。舒老师以渺小平凡、象征着生命力与希望的“紫云英”为名,希望这群孩子能够在乡村土壤中茁壮成长。

让人惊喜的是,在舒老师与其他老师多年的悉心指导和孩子们的不懈努力下,“紫云英童声合唱团”连续多年在各级合唱比赛中取得了优异成绩,甚至在2017年一举夺得第十四届中国合唱节青少组金奖。一群生长在乡野的孩子,因为音乐走上了国家级的大舞台,唱出了自己的梦想。

“紫云英童声合唱团”的故事被广泛报道,引发了社会关注。同样,也吸引了那个年少时被音乐老师所温暖的女孩,这个故事唤醒了她童年时对于音乐、艺术与美的渴望。

当女孩动情地对我讲述这个温暖的故事、将合唱团的视频播放给我看时,我看到了女孩眼里的熠熠星光和对书写的渴望。我们一拍即合,决定深挖这个选题。

在搜集素材时,我们注意到,活跃于全国各地的乡村童声合唱团不在少数,从唱着“白日不到处,青春恰自来”的乌蒙山区的孩子们,到大凉山彝族的妞妞合唱团,再到后来登上冬奥会开幕式和春晚的马兰花儿童声合唱团,越来越多的孩子用嘹亮的歌声,自信唱出对未来的向往,这些合唱团构成了乡村美育的一道亮丽风景线。与此同时,乐器演奏、绘画创作、戏剧演出等一系列旨在提升乡村儿童美学涵养的文化活动亦层出不穷。乡村美育不仅是对乡村教育资源的有效补充与提升,更是涵盖艺术教育、审美熏陶、品格修养乃至心灵滋养等多个维度,成为激励创新思维、助力城乡一体化和乡村文化振兴的力量源泉。

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我们愈发深切地认识到探讨此类话题的深远社会现实价值与人文关怀意义。于是,女孩将“紫云英童声合唱团”作为原型之一,以独特的艺术视角和温暖细腻的笔触,描绘了一群乡村音乐少年成长路上的喜怒哀乐,通过构建艺术教育与个体成长的深层联系,奏响了一曲关于梦想、坚守与青春的动人乐章。这部作品在出版后被誉为中国版《放牛班的春天》,获得了2023年度“中国好书”、2023年主题出版重点出版物选题、《中国教育报》年度十大童书等诸多荣誉,收获了很多读者的热切目光。

女孩,叫吴洲星。

这本书,叫《紫云英合唱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紫云英合唱团》

作者:吴洲星

出版社:二十一世纪出版社集团

出版时间:2024年2月

创作:将自己的生命体验融入写作

《紫云英合唱团》的创作始于2021年下半年。

在构思阶段,作者吴洲星像一个文学田野上的辛勤“拾穗者”,她不仅广泛涉猎钢琴演奏、合唱表演以及艺术教育等领域的相关图书,积累了数万字读书笔记,而且与紫云英合唱团的舒老师深度探讨了许多专业问题,观看了大量合唱排练、演出和采访的影像资料……她像一个勤奋又懵懂的小学生,全面细致地探索着、积累着、学习着。

在深入调研的过程中,吴洲星关注到一群特殊的孩子。他们来自五湖四海,年幼时就跟随打工的父母来到宁波。宁波开放、发达,由于城市建设发展的需要不断吸纳着大批外来务工人员。这些务工人员大多就职于乡镇企业,生活在城乡接合部,他们的孩子与本地孩子一同就读于乡村学校,很难有机会接触到课外艺术培训。

在了解合唱团背后的故事时,几个孩子的经历打动了我们:羞涩寡言的四年级女孩妙妙主动加入合唱团,希望用歌声传达对父母的思念;主力何猛猛由于合唱团的经历而萌发了音乐梦想,最终考上音乐表演专业,毕业后回到农村小学担任音乐教师;女孩陈晗声音不适合合唱,但依然收到老师的邀请和鼓励,老师给了她一面鼓,并告诉她“你很重要”。

结合大量合唱团孩子的成长经历,吴洲星在作品中刻画了因父亲长期在外务工而心思敏感的毛豆,因缺乏母爱而性格乖张的陈大力,因家人重男轻女而自我否定的黄小灵,因父母患病而自卑到尘埃里的吉羊等一系列形象。这样一群原生家庭不够美好的孩子,因为音乐的滋养,心态慢慢发生改变,他们不但变得阳光自信,而且在舞台上绽放光彩。歌声不但治愈了原生家庭带来的伤痛,而且在潜移默化中改变了每一位家庭成员。

让我们更感欣慰的是,我们在新闻报道中看到,2018年宁波推出了“紫云英计划”,为助力宁波乡村学校音乐教育筹集善款27.2万余元,首批至少23名宁波音乐人、音乐老师报名音乐送教活动,13所乡村学校与送教老师成功结对,受益学生6071名,另有3所宁波乡村学校首次配备专职音乐教师。更多像紫云英合唱团一样的乡村少年艺术团在生根发芽,茁壮成长。

经过充分的前期调研与筹备,凭借满腔热情与丰沛才思,吴洲星于2022年9月完成了《紫云英合唱团》的初稿。收到这份沉甸甸的初稿时,我按捺不住内心的期待,当晚便一口气读完。读罢,我被这群渺小而勇于追梦的孩子的精神深深感染,更为师生之间双向奔赴、共同成就的成长经历而感动。对吴洲星而言,《紫云英合唱团》的创作不仅是她借助文字回归故乡、反哺故土的一种方式,也是她将自己的生命体验与真情实感倾注于文字,以唯美诗意的文学表达捕捉宏大主题、洞察时代变迁的一次有益尝试。

出版:每一部作品都应该是有表情、有意味、有担当的

为了进一步提升文本质量,我们邀请了多位资深出版人、儿童文学评论家、音乐学院的专业老师对内容进行把关,还听取了多名小读者的试读感受。

虽然大家对初稿评价较高,但是秉持着精益求精的出版精神,还是提出了一些修改意见。例如:如何凸显城乡之间教育资源的差异,从而更好地体现出乡村美育的意义;如何更深入地展现乡村孩童的生活图景和龙山村的人文风情,让作品呈现出更强的纵深感;如何使小雨老师到乡村任教的理由更令人信服,从而使人物形象更加丰满立体;等等。作家虚心接纳了这些意见,潜心研磨,对书稿进行了多次修改。

吴洲星的语言风格一向清新灵动,这部作品以音乐为题材,文字如流淌的音符更洋溢着诗性浪漫的气质。为符合图书空灵诗意的特色,我们请来国内人气画家刘星(LOST7)绘制封面,封面主体是一位老师带着孩子们在紫云英花海里一边弹钢琴一边歌唱,远处翻滚的云朵让歌声如在天空飘扬。内插由青年插画师谭佳妮绘制,她擅长彩铅,寥寥几笔就极具画面感。考虑到紫云英的特性,所有图画都呈紫色调,再配以淡黄,整体清新淡雅、柔和澄澈,既贴合乡村生活的肌理质感,又完美契合书籍的格调。

音乐是本书的灵魂元素,小说章节以歌名串联,引导读者沉浸于音乐情境中,并以此编织出人物内心的变化,构建起整部作品诗意盎然的叙事架构。在进行版式设计时,资深美术编辑彭蕾将音乐元素与文本内容协调统一:书名特别将音符元素与汉字结合,颇有创意;篇章页充满律动的节奏线条,页脚的频谱图装饰,封面若隐若现的云朵音符等,无一不与小说内涵紧密呼应。

为了给读者带来视听双重审美体验,宁波广播电视台以书稿为蓝本,邀请专业团队录制了18集共108分钟的有声广播剧,除了精彩纷呈的故事叙述,还有大量合唱演绎,团队甚至为本书定制了多首原创歌曲并邀孩子们献唱。吴洲星的姐姐、同为儿童文学作家的吴新星为本书撰写了主题曲《紫云英之歌》:“一阵春风轻轻荡漾/小小的花泛着清香/……我们是一片爱唱歌的紫云英/流淌花样年华的信仰……”随着歌声,动人的故事静静流淌。同时,我社携专业摄影团队于吴洲星的家乡——浙江省宁波市海曙区龙观村拍摄了讲述本书成书始末的纪录片。

即使作品已经正式出版,吴洲星仍坚持对作品持续打磨、完善,力求做到尽善尽美。2023年1月初,在她准备开始修改前,我特意赶到她北京的家中,与她从头到尾梳理了一遍,确定了修改的基本方案。看到她抱着重新出发的决心,我也被她的认真与执着打动。作为她的责编,我愿意陪她成长为更加优秀、成熟的作家,与她一起打造出更好的作品。无数个修改书稿的深夜,我都陪着她,有时是思想的碰撞、文学的切磋,有时是情节的探讨、细节的斟酌,有时只是无声地陪伴、默契地等候。

3月2日,在进行了数轮修改后,她的修订稿终于完成了。书稿在原本“很好”的基础上变得“更好”了。新修订的故事情节巧妙融入了老梁爷爷这一重要线索以及对民歌民谣的深度挖掘,丰富了地方文化、传统文化等元素,使故事内容更为丰满。在对小雨老师的刻画上,进一步突显了她对教育事业的热忱以及对传统文化的尊重与传承。修订后的作品从叙事结构、人物形象、语言细节到装帧设计,都实现了全方位提升,体现了我们的精品意识和质量意识。

在创作和修改《紫云英合唱团》的过程中,我们达成了共识——能真正打动读者与评委的书一定是主题性、文学性、艺术性兼具的优秀作品。即使是主题类图书,主题也只是一个方面,归根到底还得是纯正的文学,应该让孩子爱读、愿读,读完能真的收获温暖、感动和文学审美的享受。在逐字逐句修改作品的过程中,我们也真正理解了方卫平老师所言的“每一个语词,每一个细节,每一部作品,它都应该是有表情、有意味、有担当的。每个写作者,每一部作品,每一句上下文,字里行间,都是作者的生活经验、艺术智慧、心灵光亮的投射和呈现”。

由于责编《紫云英合唱团》,我有幸结识了舒老师。她告诉我,十几年前她来到紫云英合唱团所在的学校时,学校里七八成的学生是外来农民工子女,留守儿童也不在少数。

今年3月,我与该校的杨校长取得了联系,他对我说,学校现在一个留守儿童也没有了。

——这样的变迁,是否恰好印证了“紫云英合唱团”所播撒的艺术教育之光,正如同那漫山遍野的紫云英一般,悄然绽放,汇聚成一股温暖的力量,改变了一个个稚嫩的生命轨迹呢?而这,不正是“紫云英合唱团”最美好的结局吗?

更多“中国好书”的出版故事请戳

2023年全国出版从业人员收入调查开启!

你对自己一年的收入还满意吗?

欢迎扫码参与不记名问卷调查!

分享、在看与点赞,商务君至少要拥有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