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入行时跟好朋友们说,你们现在知道弹钢琴的‘郎朗’,以后也会知道有一个敲键盘的‘朗朗’。”

忽而初夏,清风微拂的伟长湖畔,记者和陈朗老师第一次“线下奔现”。平日,她是上海大学上海电影学院的老师,而在网络世界中,年少气盛时立下的flag已然兑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过去的8年里,她在豆瓣阅读等顶流平台发表了15部网络都市小说。去年年底热播的都市剧《好事成双》出自她的著作《双喜》,另有《女神的当打之年》改编成的电视剧《好团圆》即将播出,《赢家》《三七》也已售出影视版权——女生“朗朗”已然成为近年来进步神速,拼杀激烈的网文赛道里冉冉升起的一枚“朗星”。

陈朗的笔触聚焦当下都市职业女性的爱与拼搏,她们美丽、仗义而不被世俗的偏见桎梏形容相貌神似《繁花》中的大女生“李李”,也写得一手脍炙人口的上海都市故事,而其实,朗朗是土生土长的南通人。同饮长江水,多了一份天然亲近,又因为从小向往海派文化,高考后,她毫不犹豫地选择上海大学美术学院,后在清华大学美术学院攻读硕士学位,择业时又选择回到上海。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时隔10多年,重回上大校园的女生朗朗

12年文学艺术的熏陶给朗朗带来了宽阔的眼界和深厚的底蕴。在腾讯旗下阅文集团担任编辑数年的她,最终决定“亲自出海”,完成儿时埋在心底的梦——成为一名职业作家。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于是我回到了校园,回到了宝山。”朗朗说:“这里有我最美好的青春印记,而今10多年过去,宝山更加生机勃勃,既有郊野的宁静适宜创作,又有接驳都市的脉搏紧跟时代。”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正如布拉格之于米兰昆德拉,圣彼得堡之于普希金,作家是城市的守望者,城市亦塑造着作家的气性。“我虽然写的是‘言情’小说,但以同行视角可能又很不‘言情’。我喜欢写目之所及的世界,写活生生的人、活生生的故事。”在教学和书写之余,朗朗最喜欢漫无目的地在城市中行走,飞速发展的宝山给予她无尽的灵感源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朗朗说:“我的写作或可以归纳为‘将现实主义创作赋予爽文的质感’。”

位于长江西路的上海玻璃博物馆是她时常光临的地方。“首先,我特别喜欢观察建筑,我研究生时期学的是建筑设计理论,研究的是阿尔瓦·阿尔托——将人文主义和现代建筑结合起来的现代主义设计大师。在上海玻璃博物馆里面有一个珍贵的馆藏——‘湖泊’花瓶,就是阿尔瓦·阿尔托设计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另外,我的作品很多聚焦于都市的职业女性,读者反馈也很喜欢我对当下职业特质的精准把握,读起来有说服力和更多共鸣。”比如小说《女神的当打之年》改编的电视剧——《好团圆》中女主向南的设定就是一名玻璃烧制艺术家;《双喜》中的张小斐饰演的林双是位女程序员,而即将投拍的《三七》中的女主则是女建筑师。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朗朗推荐的第二个“宝山必去打卡地”是半岛1919文创园。斑驳的老厂房、鳞次栉比的老烟囱叙述吴淞作为近代民族工业发祥地的历史。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无独有偶,在这段轰轰烈烈的实业救国的传奇中,一个不得不提的领军人物——大实业家张謇,同样祖籍南通。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在一个多世纪前,张謇先生作为吴淞开埠的总设计师创办了大生纱厂等伟业,让我心潮澎湃。同是南通人,这种勇立时代潮头的革新精神,也流淌在我的血液里面。”朗朗感慨地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我也喜欢捕捉最新的潮流,写在都市里的‘正发生’。”未来,她依然会将都市题材深耕细作,关注更多不同阶层女性的困境与拼搏,也会将更多“宝山新发现”融入自己的创作,与城市一起生长,与梦一起飞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