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某女,20岁,半年前发现颈项、胸、背、双上肢皮肤白斑,形如蚕食状,边缘不整齐。斑处色白,泛起薄薄白屑,播之即脱。尤以胸前、下颌处为著。二便正常,月经色淡,带下色白、质稠、量多。舌黯淡红、津中,少白苔。脉右弦左细。

拟方黄土汤化裁,温中暖脾、养血活血。生地18g,甘草18g,白术18g,川附子(久)18g,阿胶(烊化)18g,黄芩18g,赤石脂(无黄土,以此代用之)48g。水煎服。

1987年11月21日:上方4剂尽,项背处白斑大为消退,已基本恢复正常肤色。颈、胸处亦见斑片消减。效不更方,继服4剂。

1987年11月26日:颈前白斑消除,皮肤色泽亦正常。此汛经色好,带下正常。舌黯淡红、少白苔。脉右弦左细。原方照服4剂,以资现固。2个月后访之已痊愈矣。

按:黄土汤,方书症至简,今以药测证似知,生地、黄芩、胶,滋阴养血、清热除烦;附子、白术甘草,温阳暖脾、建中益气;赤石脂温经调血。集养阴清热、温阳益气于一炉。虽寒温并用,清补兼施,但总归一理血之方也。白斑者,皮肤色泽不荣也。移用“远血”之方他治,非但白班净除,且经、之亦同愈。

提示:文中处方,请在专业中医指导下辩证使用。

方中药味具体分析

生地黄

【性味】鲜地黄:甘、苦,寒。

【归经】归心、肝、肾经。

【功能主治】鲜地黄:清热生津,凉血,止血。用于热病伤阴,舌绛烦渴,发斑发疹,吐血,衄血,咽喉肿痛。

生地黄:清热凉血,养阴,生津。用于热病舌绛烦渴,阴虚内热,骨蒸劳热,内热消渴,吐血,衄血,发斑发疹。

甘草

【性味】甘,平。

【归经】入脾、胃、肺经。

【功能主治】和中缓急,润肺,解毒,调和诸药。炙用,治脾胃虚弱,食少,腹痛便溏,劳倦发热,肺痿咳嗽,心悸,惊痫;生用,治咽喉肿痛,消化性溃疡,痈疽疮疡,解药毒及食物中毒。

白术

【性味】苦甘,温。

【归经】入脾、胃经。

【功能主治】补脾,益胃,燥湿,和中,安胎。治脾胃气弱,不思饮食,倦怠少气,虚胀,泄泻,痰饮,水肿,黄疸,湿痹,小便不利,头晕,自汗,胎气不安。

川附子

【性味】辛甘,热,有毒。

【归经】入心、脾、肾经。

【功能主治】回阳救逆,补火助阳,散寒除湿。治阴盛格阳,大汗亡阳,吐利厥逆,心腹冷痛,脾泄冷痢,脚气水肿小儿慢惊,风寒湿痹,踒躄拘挛,阳萎,宫冷阴,疽疮漏及一切沉寒痼冷之疾。

阿胶

【性味】甘,平。

【归经】归肺、肝、肾经。

【功能主治】补血滋阴,润燥,止血。用于血虚萎黄,眩晕心悸,肌痿无力,心烦不眠,虚风内动,肺燥咳嗽,劳嗽咯血,吐血尿血,便血崩漏,妊娠胎漏。

黄芩

【性味】苦,寒。

【归经】归肺、胆、脾、大肠、小肠经。

【功能主治】清热燥湿,泻火解毒,止血,安胎。用于湿温、暑温胸闷呕恶,湿热痞满,泻痢,黄疸,肺热咳嗽,高热烦渴,血热吐衄,痈肿疮毒,胎动不安。

赤石脂

【性味】甘、酸、涩,温。

【归经】归胃、大肠经。

【功能主治】涩肠,止血,生肌敛疮。用于久泻久痢,大便出血,崩漏带下;外治疮疡不敛,湿疹脓水浸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