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刚刚过去的2024山东(东阿)中医药文化旅游体验周系列活动在东阿县举办,拉开了“传承中医药文化 共享美好新生活”的序幕。近年来,东阿县聚力建设国际化中医药文化展示体验地,依托高度聚集化发展的“阿胶+”产业,发挥东阿阿胶的品牌示范作用,传承国粹,守正创新,拓展内涵,着力建设全国中医药文化传承创新先行区,努力打造中医药文化传承创新高质量发展的“东阿样本”。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从做强实体抓起

促进中医药文化“树壮根深”

目前,全县拥有阿胶类生产企业109家,阿胶药品(OTC)生产企业4家,规模以上阿胶企业17家,阿胶及“阿胶+”产业集群入选山东省“十强”产业“雁阵形”集群。去年以来,先后承办中华老字号中医药发展大会、尼山世界中医药论坛、全省中医药文化进基层启动仪式和首届山东中医膏方大会。东阿县先后被授予全国基层中医药工作先进单位、全国中医药文化宣传教育基地、全省医养结合高质量发展创新引领县,典型经验做法作为全省典型案例报送中央改革办,东阿阿胶制作技艺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商务部中华老字号守正创新十大典型案例。

基于道地阿胶的文化价值和商业价值,突出中西医融合理念,实施阿胶及“阿胶+”、生物医药产业集群突破工程,致力于规划统筹、企业培育、园区集聚,做中医药文化的“传播实践者”。一是统筹做好产业发展规划。高标准编制《中医药大健康产业规划》,加快建设以中医药、生物医药为主的东部医药产业基地和以医疗、康养为主的西部医养产业基地,形成东西部两翼齐飞、“防未病和治已病”同步发展的中西医产业协同发展格局,打造比较优势明显、多业态融合发展的鲁西大健康产业高地。二是切实抓好骨干企业培育。依托东阿阿胶、阿华医疗、华润生物3家链主企业,发挥技术攻关、产品配套、品牌渠道等方面优势,实施“51510+N”骨干企业培育工程,引导县域中小企业“卡位入链”、错位差异化发展,即利用5年时间,培育产值过100亿元企业1家,过10亿元企业5家,过亿元企业10家,N家产业相关配套骨干企业,形成大中小企业融通发展的共生共赢生态。三是全力建好园区集聚平台。按照集聚集约发展思路,实施“三园一体”攻坚行动,建设中医药大健康、华润生物、常青藤生物三个产业园区和医养健康综合体,“筑巢引凤”培育一批具有核心竞争力的大健康企业。

目前,总投资40亿元的中医药大健康产业园一期项目即将投入运营;华润生物东阿产业园已建成并投入运营,16种生物药陆续在产业园进行中试孵化和上市生产;占地94亩的常青藤生物产业园已有上海益纤生物、山东润世医疗等5家企业入驻;占地130亩的医养健康综合体项目被列入2023年山东省重大实施类项目,已完成规划编制。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从有利传承出发

促进中医药文化“行稳致远”

阿胶有着3000年发展历史,在全国乃至世界有着很高的知名度,是中医药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东阿县坚持把阿胶文化传承放在首要位置,致力于统筹谋划、挖掘整理、宣传保护,做中医药文化的“传承守护者”。

一是精心“谋”,全域推动。县委、县政府秉持“弘扬中医药文化,塑造民族滋补品牌”理念,抢抓中医药传承创新政策机遇,成立促进中医药发展领导小组,设立阿胶产业发展服务中心,制定《加快阿胶及“阿胶+”产业集群高质量发展的20条意见》,围绕胶源品质、品牌打造、胶旅融合等方面,深入挖掘阿胶文化、养生文化、中医药文化,打造齐鲁中医药文化名片。二是深度“挖”,传承经典。搭建“全国中华老字号中医药发展论坛”,系统梳理和保护中医药文化资源,组建中医药文化研究团队,对阿胶及其部分系列产品进行循证医学和机理研究,搜集整理阿胶古代经典和民间验方3200余个,组织编写《阿胶历史文化通典》,创作180集中医全息疗法文化展示片。坚持传承经典、“遵古炮制”,每年举办“冬至阿胶汲水炼胶祭告大典”,彰显对自然规律、传统文化的尊重和执着。三是创新“宣”,弘扬国粹。搭建传播载体,建设全国唯一以“滋补养生”为主题、以单品种中药材为主线的阿胶专题性博物馆,被确定为全国中医药宣传教育基地,免费对外开放;在东阿阿胶城景区建设了中医药种植园、中医药文化展示馆、鲁西非遗展馆等子项目;20余家阿胶企业分别设置博物馆、展示馆、膏方馆等文化体验平台,形成以东阿阿胶为核心、东阿阿胶城景区为支撑、阿胶制品企业多元布局的中医药文化宣传教育体系;开展中医药文化进校园、进社区活动,开发“东阿有爱”系列文创产品,形成人人“知中医、爱中医”的浓厚氛围。以东阿阿胶建厂70周年宣传为契机,发起“炼行计划”阿井水万里行传递活动,把对品质的坚守、振兴中医药的信念传递到全国各地,讲好中医药故事,扩大“好阿胶东阿造、买阿胶选东阿”的品牌影响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从创新赋能用力

促进中医药文化“历久弥新”

东阿县牢牢把握消费者需求导向,持续推进中医药创新平台建设,致力于产品研发、质量管控、数字转型,做中医药文化的“创新践行者”。

一是研发创新,丰富品类。推动企业与中国中医科学院、山东中医药大学等高等院校合作,建成行业内唯一的“国家胶类中药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建设中医类省级临床医学研究中心、中医药传承创新中心以及重点实验室,承担国家、省部级科研课题29项,参与质量标准研究60项,率先突破阿胶口服含化创新技术,研发出东阿阿胶粉、阿胶速溶粉、阿胶奶茶等20余款新品,实现传统阿胶与时尚茶饮完美融合,使阿胶真正走进年轻消费群体。二是管控创新,淬炼品质。申请注册“东阿阿胶”地理标志,搭建追溯防伪数据库,对县域内阿胶企业统一核发使用,实行“一品一码”防伪管理,维护品牌形象。高标准推进5G智慧示范工厂建设,确保生产管理精细化和产品质量均一性,实现了在线检测和微机集控系统967个参数的精确控制,产品农残、重金属、二氧化硫等842个项目抽检合格率100%。强化现代技术应用,国胶堂、百年堂等一大批企业将DNA分子鉴定技术应用到驴皮原料把控、生产过程、阿胶成品检测等环节,使DNA技术成为传统阿胶生产的行业标准。三是营销创新,数字赋能。聚焦阿胶企业数字化转型,利用5G移动互联网建立全渠道数字化营销平台,创新“工厂直达顾客”个性化定制,研发阿胶速溶粉、阿胶奶茶等20余款快销品和爆品,满足分众化消费需求。围绕数字赋能,建设阿胶数字化博物馆,运用飞行影院、全息投影、4D体验、裸眼5D等现代科技,创造多元沉浸式文化空间。东阿阿胶被评为全国中华老字号守正创新十大典型案例。

从三产融合落脚

促进中医药文化“枝繁叶茂”

积极融入国家大健康发展战略,构建中医药康养特色旅游模式,致力于康养体验、文旅融合、产业带动,做中医药文化的“发展引领者”。

一是持续丰富“阿胶+”产业链条。以创建全域旅游示范区为抓手,构建全产业链中医药文化旅游模式,将上游毛驴养殖、中游阿胶产品研发生产、下游中医药健康体验有机串联,形成了以东阿阿胶城4A景区、阿胶世界智能制造、阿胶博物馆、国家黑毛驴种质繁育中心等文旅项目为支撑的“中医药+旅游”体验模式。东阿阿胶体验之旅入选全国乡村旅游精品线路,东阿阿胶城入选首批全省老字号集聚区。二是深化拓展中高端体验服务。投资4.2亿元实施中医药膏方特色融合发展产业项目,以阿胶膏方为原料,配套中医全息七项疗法,在东阿阿胶城建设了双胶膏方国医体验馆,邀请全国百余名著名老中医轮流坐诊,吸引了各地群众前来问诊。目前,正在建设7.4万平方米的中医药大健康产业园双创中心,共规划设置中医药文化主题康养、中医食疗、茶疗、膏方智能制造等13个功能区,着力打造全国最大的中医膏方“医、康、养”服务基地,重点吸引中老年、亚健康群体来东阿康养旅游、康养诊疗,项目运营后年可生产膏方70万料,提供诊疗服务150万人次,实现产值20亿元。三是培育塑强大健康产业竞争优势。突出吃住行、游购娱、学思健等多个旅游元素创意,将中医药标识、符号创意设计融入城市发展框架,加快实施东阿七彩文旅、环城水系贯通等10个总投资60亿元的高端项目,建设阿胶文化、仓颉文化、黄河文化等十大主题公园,推出喜鹊文化、黄河鲤鱼生态等特色展馆,筑牢康养东阿品牌形象。今年1—5月,全县接待游客165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9.7亿元;前四个月阿胶及“阿胶+”产值、营收、利润分别增长18.7%、32.2%、38%。产业的集聚发展,不仅深化了中医药文化旅游跨界融合,也为企业带来了超额溢价,有效推动了县域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