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梅子黄熟,上海已经步入梅雨时节。暴雨频繁,天气湿热,很多人出现食欲减退、身体困乏、皮肤油腻、嗜睡多梦等症状。尤其是体质偏颇,如气虚质、阳虚质、痰湿质、湿热质的人不适感尤为明显。因此时空气闷热潮湿,湿气弥漫,湿邪侵犯人体,影响脾胃消化功能,加之很多人吹空调、喝冷饮等行为,同样影响脾胃运化。脾胃失和,运化水谷之作用减弱,反之加重体内湿气,由此进入恶性循环。

来自九院黄浦分院中医内科的游佳琪医生,特别分享了在黄梅天可以居家调理的药食同源的内服食谱及外用方法,一起来看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1. 内服

九院黄浦分院自制的代茶饮-清脂方,具有健脾祛湿、疏肝消脂的功效,其组成包括党参、麦冬、枸杞子、生山楂、玫瑰花、白茯苓、炒白术、蜜炙甘草,适合普通人群,尤适合脾胃虚弱之人,有代谢功能障碍或有降脂需求之人也可服用。其口感柔和,服用方便,煎煮或沸水冲泡即可,可多次冲泡。

饮食清淡,固护脾胃,梅雨时节当以健脾除湿为主,如薏米、白扁豆、山药、莲子、小米等健脾除湿之品;也可适当进食苦味食物,如苦瓜、莲子心等有清热燥湿之效;还可多食酸味食物,如乌梅汤等有固表敛汗之功。若脾胃功能良好者,可少量食用如西瓜、绿豆等寒凉解暑之品。

可以居家自制祛湿茶,但还应先了解自己的体质,是寒湿,还是湿热。寒湿者可选择生姜、陈皮、苏叶等,湿热者可选用荷叶、金银花、菊花等,适当加入玫瑰花、茉莉花等理气之品效果更佳。

也可选用一些药食同源之品将祛湿行于三餐之中:

党参白扁豆粥:适合脾胃气虚者

材料:党参30g,炒白扁豆30g,生姜3片,大米50g

做法:将生姜切为薄片,党参、炒白扁豆一起浸泡半小时,大米淘洗干净,以上材料一同煮成粥,加盐即可食用。

功效:健脾补气。

黄芪鲫鱼汤:适合脾阳虚者

材料:黄芪15g,生姜10g,鲫鱼3斤

做法:将鲫鱼去鳞去腮、刨除内脏,于锅中加少量食用油后将鱼煎至表面微黄,再加入黄芪、生姜、适量水后炖煮30分钟左右,加盐、葱花调味即可。

功效:健脾温阳。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芡实薏米排骨汤:适合脾虚夹湿者

材料:芡实50g,薏米50g,陈皮10g,生姜3片,猪排骨500g

做法:薏米用锅炒至微黄,芡实、陈皮、猪排骨洗净,将以上材料一同放进煲内,加水适量,先用大火烧开后转小火煲2小时,加盐调味即可。

功效:健脾祛湿。

土茯苓绿豆冬瓜鸭汤:适合暑湿热蕴结者

材料:土茯苓20一30g(鲜品50一100g),绿豆30g,带皮冬瓜250g,生姜3片,鸭半只

做法:土茯苓、绿豆提前用清水浸泡30分钟,生姜切片,冬瓜带皮切块,鸭焯水,以上材料一同入锅加水大火烧开后转小火煮至45分钟左右,加盐调味即可食用。

功效:清热解毒,消暑除湿。

2. 外用

足浴具有健脾祛湿、安神助眠之功效。在梅雨时节,对于脾胃虚寒或寒湿内蕴之人尤为适宜。足浴时注意水温40℃左右,时长20分钟即可,让身体微微出汗。足浴药材可选用艾叶、老姜、花椒、陈皮等药材。

阳虚者还可以选择艾灸温阳化湿。艾叶味苦性辛温,具有温经止血、祛寒止痛的作用,对祛湿邪也有很好的疗效。

还可利用芳香气味的中药自制一个提神醒脑的香囊,准备香囊空包、棉花、药勺,将藿香、佩兰、苍术、樟脑、艾叶、桂皮、薄荷等药材磨成粉末,用药勺舀取粉末填装香囊,最后填充棉花入袋,缝合香囊包即可。孕妇、易过敏者及热性体质的儿童不宜佩戴香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饮食起居注意要点:

1. 少食口感凉及太过寒凉的食物;

2. 运动不要过量,忌大汗淋漓,微微出汗为宜;

3. 夏季建议不要长时间使用空调,空调温度不宜过低,不要对着空调直吹;

4. 居住环境避免潮湿。

每个人体质不同,如需中医特色疗法,请先就诊请医生辨明体质,寻求最适合自己的中医特色治疗再行实施。

记者 / 邵林峰 瞿煌俊

编辑 / 宗哲麟

图片 / 邵林峰 瞿煌俊

资料 / 九院黄浦分院

转载请注明来自上海黄浦官方微信

黄/浦/进/行/时

1.

2.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