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文/温暖中医

人生有大愿力,而后有大建树。

在中医养生文化中,外治法也是非常重要的,外治和内治就像一朵并蒂莲花,共同完成这惊艳世俗的美。

而要说到外治就不得不提一下南怀瑾先生的温脐法——以药物塞肚脐起到温阳散寒的作用,很多人都知道艾灸,温脐法和艾灸有着异曲同工之妙。

来看看我们需要准备的材料:

桂圆肉一颗、花椒六、七颗、艾绒适量(填满肚脐即可)。

这就是南怀瑾肚脐贴。

桂圆也叫龙眼,龙眼是新鲜的水果,桂圆是它的干品,桂圆药用价值更高,也更易于保存。从中医的角度,桂圆益气养血,其性温补。

艾绒的原料是艾草,艾草禀纯阳之性,擅长补阳气,它释放的热量和太阳的能量是相近的,通过晒太阳可以获得大自然的阳气,通过艾草的热力也能驱散风寒,把阳气输送到体内。

花椒味辛性温,辛能散,走窜力很强,温能散寒,花椒可以作调味品,也可以做药用,明代大医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写道,花椒散寒除湿,补命门,止泄泻。此外,它还能行气止痛,杀虫解毒。

制作方法:

花椒、桂圆肉捣烂,把粗糙的部分挑出来,其余部分加入艾绒,捏成丸状,可以同时加一点蜂蜜,增强黏合度。

晚上睡觉之前,把捏好的药丸塞进肚脐,用医用胶布粘贴固定,第二天早起揭下,刚开始用,三天一个周期,休息一天,进入下一个周期,等到身体完全适应以后,可以一天贴一次,或者根据实际情况来调整,养生不必拘泥于形式,重要的是找到自己的节奏。

肚脐是一扇门,是身体连接内外的通道,所以老一辈人总是告诫我们,无论什么时候都要护住肚脐,避免寒气入侵,就是说肚脐这个地方是要注意保暖的。作为人体一个非常重要的穴位,在肚脐给药,药力能够经肚脐缓缓渗入,并扩散至全身。

桂圆、花椒、艾绒都是温补之物,当药力被身体吸收进去以后,能感觉到肚子里有一股暖意,就像太阳照在身上的感觉。

随着阳气补起来,寒气慢慢化开,你会发现,手脚变得温暖了,人也不那么怕冷了,上厕所的次数变少了,大便成型了,虚寒便秘的排便通畅了,小肚子较之前也没那么明显了。

如果贴完之后感觉有点上火了,可以改白天贴,或者同时贴脚底的涌泉穴,涌泉这个穴位也很特殊,它是滋阴的要穴,有人形容涌泉是山环水抱中的水源,刺激涌泉穴能够让体内的阴液如泉水般奔涌而出,阴足了,虚火潜藏下来,自然就不会上炎。

还可以喝一点酸梅汤,酸梅汤也是滋阴的,又有收敛之性,能够敛虚火,缓解虚火上炎引起的口干舌燥、口舌生疮等症状。

如果感觉温补的力量不够,效果不明显,可以加肉桂粉3克、吴茱萸粉3克,加强温阳散寒的力度,同时这两个药也能引火归元,把虚火往下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