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老爸是湖广总督,封疆大吏,比现在省委书记的官还大一级。
既然这样为什么他还是死了,老爸捞不出来。
因为他从入狱到斩首一共也就3天多时间,他老爸可能压根都不知道。
反观康有为和梁启超,才是普通小中产阶级的后代,康有为的父亲是知县,梁启超的父亲是乡绅,都属于小地方有钱人,眼界思想和小镇做题家区别不大。
谭嗣同生于北京,长于北京,求学于两湖,游历过大半个中国。
为什么说谭嗣同是中国近现代史最重要的一个转折性人物,没有之一。
这是因为谭嗣同之前,所有的高级知识分子和权贵阶层的有识之士,做事业做社会改良,第一步一定是惜命惜身,先自己捞满了银子,自己赚多了,有余力了再去改善下社会和国家。
李鸿章搞洋务救国,第一件事是拥兵自重,把北洋军变为自己的私兵,贪污受贿吃回扣,首先把李家变为全国顶级豪门权贵,成为首富,然后再考虑洋务做的好不好,对社会有没有改良。
康有为其实是个投机小人,他渴望的不是救过救民,而是找到一条攀附权贵的道路,但是他考科举的成绩实在太差太差了,考了多年死活考不上举人,直到36岁后才侥幸考中了举人和进士,但是在晚清时候举人进士已经严重泛滥不容易当上官了,而且康更是想在京城中枢直接当大官,不想从基层慢慢干起,年纪太大没有脚踏实地的魄力了,于是发动了公车上书,走舆论和政治改良的道路,为自己谋求权贵官职。
包括想梁启超等人参与变法,很难说这些人到底是为国为民,还是另辟蹊径,谋求官职。
在这一片死气沉沉的铁屋子里,谭嗣同的出现,就好比唯一的那一束火炬,照亮了全天下所有知识分子的思想。
论家世权贵,谭是含着金汤匙出生的,康有为梁启超等人苦苦追求的官职权势,对他来说唾手可得,他本来就不需要也没必要走变法这条路,但他对这些却弃之如敝履,轻而易举的把外界所有的荣华富贵全部舍去,甚至连身家性命都不要了。
也就是从他死去的那一刻开始,中国人才知道,想改良社会,不应该惜身惜命,追求个人小利,极度利己,先满足个人私欲再考虑救过救民。
而是做大事一定要牺牲,甚至要毁家纾难,要流血,要有这样的觉悟才能成功。
在谭嗣同之前,进行社会改良的人全部都是精致的利己主义者。
在谭嗣同之后,才涌现出真正的革命志士。
尤其是在本来和李鸿章谭嗣同等人同一个阶层的,出身富贵,知识丰富,有见识有能力的权贵阶层年轻人,思想开明解放的这些人之中,被谭嗣同深深打动,对社会对事业的认知彻底进化了:
徐锡麟,绍兴首富之子,乡试中举又游历日本学贯中外知识,成年后在安徽就职,深受安徽巡抚恩铭赏识,但为发动起义,枪杀恩铭,后寡不敌众被捕,被剖腹挖心,死前被严刑拷打录口供,他只写下:“尔等杀我好了,将我心剖了,两手两足断了,全身碎了,均可,不可冤杀学生。”
1898年谭嗣同英勇就义,徐锡麟刺杀巡抚为1905年,仅间隔7年时间。
后大小起义在全国各地展开,均是高级知识分子冒着生命危险刺杀清廷大员,直到辛亥革命,清廷一触即溃。
在谭嗣同之前,所有开明知识分子走的都是李鸿章那条路,
在谭嗣同之后,所有知识分子都彻底意识到了这条路绝对不可行,想要救国就必须流血抗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