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清朝在1840年遭遇鸦片战争的时候,虽然一开始的时候大吃一惊,但是随后也就很少有人将其当回事,认为是“蛮夷侥幸而已”,然而在随后好几次的对外战争与交涉都失败了以后,一些富有远见的知识分子与官员,开始有了很大的危机感,于是清政府的自救运动开始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首先是曾国藩与李鸿章等科举出身并且掌握实权的清朝官员,在各自职权内开始了以“自强、求富”为口号的洋务运动,开始学习西方的技术,并且大力开设兵工厂,同时还派遣了一些孩子去外国留学,一时之间让暮气沉沉的大清又出现了中兴气象。

但是洋务运动在随后的历史实践中被证明走向失败,于是维新变法派上台,其主要首领是一对师徒,来自广东南海县的康有为与来自广东新会市的梁启超。这两人都是典型的书生,尤其是康有为,他出生于咸丰八年(1858年),祖上三代都是科举出身的官僚,也算得上是书香世家。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由于这个家学渊源的缘故,康有为从小就开始熟读四书五经等儒家典籍,五岁的时候便能够背诵数百首唐诗,有着非常深厚的古学功底,这为他后来成为士林领袖一代大儒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在专注读书的同时,康有为也并不是一个“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的人,他频繁去订阅邸报(中国古代报纸),由此而得知了曾国藩、左宗棠等人所在做的事情。

并且从中深受激励,发誓自己也要像曾国藩、左宗棠他们那样,做一些对于国家天下切实有用的事情,而不是只会空谈的腐儒(慷慨有远志),于是他更加发奋地读书,并且开始外出游学,也正是在游学的过程中,接受到了西方的人物以及思想,随后开始讲学,广收弟子。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1895年,康有为号召各地举人发动“公车上书”,他也因此成为天下士子公认的领袖,并且考中了进士。在3年以后,光绪皇帝任命康有为与梁启超等人主持发动了戊戌变法,但是在慈禧等人的强大势力下,这一场维新变法仅仅持续了103天,谭嗣同等人被杀害,康有为与梁启超等人都开始了流亡生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康有为首先是去了法国,后来又在1904年的时候流亡到瑞典,并且花28000克朗在当地买下了一座小岛,又花了8000克朗修建园林。根据1克朗相当于0.7元人民币的比率来推算,康有为买这座岛屿花了三万元,而在那一个历史时期的货币价值,换算成物资的话,放到今天来看,是要相当于50倍同等物资的,也就是说当初康有为花了150万元买了一座岛,那么这座岛现在又如何了呢?

并且还给它取了一个非常中国的名字“北海草堂”,正好与康有为的故乡南海县相对,康有为在这座岛上生活了三年以后离开,他所修筑的园林也被海上的风浪侵蚀损毁,这座小岛也被瑞典收回,不过如今生活在当地的华人们还是喜欢将其称为“康有为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