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宋一朝,重文轻武,无论社会地位还是晋升空间,文官要远胜于武官。

范仲淹当时任龙图阁直学士、陕西经略安抚招讨副使,以文官之职在陕西领兵打仗,前途无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而宋仁宗打算授予范仲淹的武官职位是邠州观察使,这是个武官职位,虽然俸禄提高了,但政治前途一片渺茫。

文官上限是中书令、同中书门下平章事,也就是宰相,地位比亲王还高,是所有文臣的梦想。

武官的上限只是枢密使,北宋最杰出的将领狄青,升到头也就当了枢密使,根本没资格拜相,最后还被诬陷夺职。

范仲淹胸怀大志,从前途无量的文官改任为前途黯淡的武官,范仲淹当然不愿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范仲淹在陕西以文官之职节略众军抵抗西夏,如果能从西夏手中收复失地,这种大功可以让他青云直上。从边境回到朝堂后,凭军功可以竞争宰辅。

时任宰相的吕夷简视范仲淹为头号劲敌,在景祐年间,范仲淹和吕夷简就进行过激烈斗争,二人两败俱伤,自此种下了仇恨的种子。

吕夷简自然不希望范仲淹能够以文官之职凭军功快速崛起,所以他才建议仁宗把在陕西带兵打仗的文官统统转成武官,这样他就能够安枕无忧。

范仲淹何许人也,先天下之忧而忧的人,怎么会看不出吕夷简这点小伎俩,而且他还在前线带兵打仗,宋仁宗还离不开他,所以他有底气连上三道奏疏拒绝仁宗的任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范仲淹作为文坛领袖,又是西北带兵的核心人物,有着极大的号召力,宋仁宗也不能轻视他。在范仲淹三次上书拒绝新任命后,宋仁宗撤销了诏书。

宋朝有一个惯例,不杀文官,这也是范仲淹能够以下抗上的原因之一。放到明清两代,哪个文官敢抗上?好像只有一个海瑞敢批龙鳞。

文转武事件后,范仲淹也不负众望,与西夏达成和议,西北边事遂宁。之后,宋仁宗召回范仲淹,授为枢密副使。再之后拜为参知政事,也就是副宰相。成为副相后,范仲淹上书发起“庆历新政”,开始推行改革。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虽然范仲淹没能更进一步成为宰相,但却死后获得哀荣,宋仁宗赐谥号“文正”,给予了文官死后最大的荣誉。如果他一开始接受了观察使的武官职位,是不可能得到这一荣誉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