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正值水稻生长发育的关键时期,但皖南部分地区的强降雨天气易使部分水稻遭受洪涝灾害。6月21日,记者从省农业农村厅获悉,省农业农村厅已迅速组织农业专家赴黄山市农业生产一线开展防汛救灾和灾后技术服务指导,了解水稻生长情况及困难需求,确保技术措施到位,打好秋粮丰产基础。

我省再生稻、早稻已陆续进入孕穗至抽穗扬花期,中稻处于移栽返青至分蘖期。据气象预报,全省水稻主产区仍将有较长降雨过程,发生洪涝灾害可能性较大。

6月21日,省农业农村厅农业技术推广总站印发《水稻涝灾后田间管理技术意见》,要求各地因地制宜、因灾因苗、分类指导,强化部门沟通会商,密切关注强降雨、洪涝灾害发展动态,加强灾情调度,疏通“三沟”等排水沟渠、检修排灌设备,提早防御洪涝灾害,最大限度减少灾害造成的损失。

意见指出,对于短期过水田块,要尽快排除田间积水,减少受淹时间,减轻损失。对处于分蘖期的田块,受涝后要进行逐田块检查,如发现缺株,要立即补齐。及时补施速效肥。采取“上喷下追”相结合,喷施高效叶面肥,促进恢复生长。及时用药防治,尽早预防白叶枯病、纹枯病、二化螟、稻纵卷叶螟等病虫害。

对于部分受淹毁苗田块,需抢抓农时补改种。合肥以南地区在6月25日前可退水直播,选用生育期120天以内的早熟型一季晚稻品种;退水迟的且有条件的地方,及时培育双季晚稻秧苗。对幼穗分化期以后的长期受淹的中稻和抽穗期的早稻,退水后穗部已毁,但根、茎仍活的稻苗,及时割去地上已坏死部分,在8月10日前均可蓄养再生稻。

更多精彩资讯请在应用市场下载“央广网”客户端。欢迎提供新闻线索,24小时报料热线400-800-0088;消费者也可通过央广网“啄木鸟消费者投诉平台”线上投诉。版权声明:本文章版权归属央广网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转载请联系:cnrbanquan@cnr.cn,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我们将追究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