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近日,在道镇五里桥村,工人们正忙碌着在暂养池内收地笼,随着网兜轻轻拉出,5000斤蟹苗争先恐后地爬进稻田“入住新家”,开始了一段“成蟹之旅”。

夏日炎炎,走进道镇五里桥村的水稻田,一只只蟹宝宝刚刚被工人们放进水稻田内,这些蟹宝宝是5月份从辽宁盘锦远道而来,一直住在暂养池内,等到稻苗生长稳定后,才入住新家。未来的3个多月的时间,5000斤蟹宝宝将在此迅速长大,“脱胎换骨”成为一只只肥美的大闸蟹。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道镇五里桥村种植户 上官重越:今年咱们第一次实行稻蟹共养模式,在经过多方的走访学习下,发现这种模式非常的科学,不仅可以提高水稻的品质,还可以多一份儿收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稻蟹共生利用稻养蟹、蟹养稻的原理,可以实现一水两用、一地双收,不仅提高了水稻“身价”和螃蟹产量,同时也带来可观的经济收益。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道镇五里桥村种植户 上官重越:今年这5000斤蟹苗,在八月十五上市的时候,预计能成长到8000斤以上,收入能达到30万元以上。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上官重越种植水稻已经有三年的时间了,从100多亩到如今的300多亩,从靠批发别人的秧苗到今年实现自主培育秧苗,从富硒水稻到稻蟹共养,他不断学习、不断尝试,收入也在不断攀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道镇五里桥村种植户 上官重越:经过两年的试种,发现初香粳1号、稻花香2号、龙洋16这三个品种比较适合咱们这的气候环境,产量也高,品种也好,今年预计产量能达到30万斤以上,收入在160万元以上,再加上螃蟹的30多万元,我今天有信心收入达到190万元以上,在镇上的大力支持下,我对我这个水稻产业非常有信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好产业不光让农户增收,也带动了当地农民就业。现在,从春种到秋收,每年在上官重越这里打工的农民就有4人,农忙时更是能达到13人。学智是五里桥村的村民,以前他主要靠外出打工,自从上官重越家的水稻开始种植后,他便返回家乡在稻田里忙活开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道镇五里桥村稻田工人 学智:我以前在外面打工,收入就是三四万,在这这几年打工,就是一年收入六七万,收入也好了,不用外出了,现在这个年龄也大了,这收入又稳定,又能照顾家,觉得挺好的。

(记者 白腾 编辑 李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监制|高延平

审核|张生燕

责编|白腾 刘强

编 辑|崔春娥 高婷婷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视频
【黄土高原的生态家园】甘泉县道镇:5000斤蟹苗入田 稻蟹套养促增收

【黄土高原的生态家园】甘泉县道镇:5000斤蟹苗入田 稻蟹套养促增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