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作 者丨宋豆豆 左茂轩

编 辑丨张明艳 江佩佩

又一合资品牌车企,面临减产裁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日产汽车在华工厂首次关闭

日产汽车6月21日宣布正式关闭其位于江苏常州、与东风汽车合资的乘用车工厂,其年产能约为13万辆,占日产在华总产量的10%左右,该工厂的生产工作将转移至东风日产的其他工厂。这是日产在中国首次关闭乘用车工厂。

对此,东风日产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回应称,基于整体战略和商业环境的变化,东风日产对内部产能和资源进行优化和调整,以更好适应企业转型发展。在确保现有燃油车型产能的前提下,东风日产加大新能源车型的产线布局和投入。

投产不足4年

公开资料显示,为充分用活常州基地产能,2018年6月,东风汽车有限公司与常州市政府签署了对常州基地进行整体资产重组的合作协议,成立东风汽车有限公司常州分公司,全盘收购原郑州日产常州分公司的资产、人员后开展新的业务,并新增10亿元投资,进行生产技术全面升级改造。2020年11月18日,东风日产逍客下线,意味着东风日产常州工厂正式投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前述知情人士告诉记者,常州工厂此前是郑州日产的工厂,东风日产于2018年左右接手,生产小部分逍客,但产能占比非常小,生产任务不重,逍客的主力生产工厂在大连。根据官网信息,东风日产拥有广州、襄阳、郑州、大连、常州、武汉六个生产基地,整车年生产能力达160万辆,发动机年生产能力达150万台。

去年销量同比下滑24.5%

2023年日产中国销量为79.38万辆,同比下滑24.05%,九年来首次跌破百万辆大关;今年1—5月,东风日产累计销售销量为28万辆,同比增长3.8%。

加大新能源布局

当下,东风日产在加速新能源布局。东风日产透露,到2026年底前,东风日产将投放7款全新的新能源产品,同时也将拓展出口业务,第一步出口目标为10万辆,并准备在未来三年内投资超过100亿元用于研发,研发团队规模将从现有的1600人扩充至4000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300名员工面临转岗或赔偿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从接近东风日产的知情人士处获悉,工厂约300名相关员工均已得到妥善安置,安置方法包括本地转岗、裁员补偿等。“(我们)为300多名员工提供了约700多个岗位,可以在东风集团旗下企业,也可以去常州市其他车企,不想转岗的可以拿到补偿。”

此前有消息称岚图旗下的全新纯电家用SUV将在东风日产云峰工厂生产,是后者纯电车型Ariya的生产基地。不过公开信息显示,云峰工厂项目建设名称为东风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乘用车扩建项目,具备燃油车、混合动力、纯电动等多车型生产能力,并非媒体报道的“东风日产工厂”。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从知情人士处了解到,东风日产是租用该工厂生产旗下车型,岚图也是租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多家合资品牌大收缩

新能源转型步伐缓慢,减产裁员似乎成为合资品牌在华战略收缩的注脚。

此前凭借高保值率、燃油经济性高、维修费用低等优点,日系车在国内市场占据不小的市场份额,但在新能源车市场竞争愈发激烈的当下,自主品牌的迅速崛起让过去数十年间在中国市场占据绝对主导地位、重度依赖燃油车的传统合资品牌,尤其是电动化转向稍显迟缓的日系车企,遭遇着更大的挑战。

广汽本田削减生产团队,涉及上千人

5月份,另一日系合资品牌广汽本田削减生产团队,涉及上千人,主要集中在生产领域,目前已有2300人离开。

在合资品牌集体承压的大环境下,今年前5个月本田在中国的终端汽车累计销量为34.69万辆,同比下降16.7%。2023年本田在中国市场销量为123.42万辆,同比下滑10.12%。

一汽-大众佛山分公司人员优化数百人

据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在今年6月中旬的报道,一汽-大众佛山分公司人员优化数百人,官方回应系“初次劳动合同到期员工不续约”。据悉,一汽-大众透露的补偿方案除该批员工正常发放N倍经济补偿金外,还发放了专项福利、绩效奖金等额外补偿。

广汽三菱退出,广汽接盘

2023年,广汽三菱曾多次陷入退市传闻。今年3月份,在广汽三菱完成资产重组并更名后,广汽集团旗下广汽埃安将受让其100%股权,以盘活资产并解决自身产能问题。

据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梳理,近年来在自主品牌向上突破和一线合资品牌下探“夹缝中求生”的二线合资品牌,面临越来越小的生存空间,此前长安铃木、东风雷诺、广汽菲克等合资企业已退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降降降,卡罗拉不到8万元了!

部分合资A级车降至“白菜价”

当前以特斯拉和比亚迪为代表的车企在形成规模优势和技术优势后,价格方面不断施加竞争压力,近期合资品牌也加大参与“价格战”力度,尤其以高保值率著称的日系品牌普遍降价。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图源/懂车帝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从多位合资品牌销售人员处获悉,近一个月来,丰田卡罗拉、本田雅阁、日产轩逸等热销合资车型终端优惠在2万元至6万元不等;此外,丰田皇冠陆放换代车型上市,增配降价叠加限时权益最高降幅近5万元;丰田凯美瑞上市时将起售价下探至17.18万元,三个月后再次官宣降价。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6月18日一汽丰田官微称,对卡罗拉车型提供限时综合优惠4.3万元,售价7.98万元起

有合资品牌销售人员告诉记者,降价短期内提振销量作用明显,但若大环境不好,销量问题依然无法解决。

现在中国发展速度非常快,车型变化的速度难以想象,和五年前不可同日而语,所以我们要采取本土化战略,为中国消费者量身打造满足其需求的车型。若不能满足中国速度和消费者的需求,就会失去竞争的优势。”今年北京车展期间,日产汽车公司总裁兼首席执行官内田诚在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采访时多次强调要追赶中国速度。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图源/乘联会

据乘联会6月11日发布的5月份国内乘用车销量数据,今年5月,全国乘用车市场生产199.7万辆,同比增长0.3%,环比增长0.5%,较2023年的历史同期高点199万辆高出0.7万辆,创历史新高,其中自主品牌成为增长主力,同比提升近两成,合资品牌生产同比下降24%。

SFC

本期编辑 江佩佩 实习生 黄丽鸿

21君荐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