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府六县”古徽州,孕育出中国三大地域文化之一的徽文化。当来自海外的文旅达人、网红博主相约千年徽州,会碰撞出怎样的火花?6月17日—19日,“老外讲故事·相约徽州”主题活动在安徽黄山举行,来自英国、阿根廷、俄罗斯和波兰的国际友人,前往黄山市歙县、祁门县和休宁县,在有着2000多年历史的徽州故土,感受一场穿越时空的文化之旅,体验“创意黄山美在徽州”。

“走进梅南渡,万事没难度。”站在祁门县的梅南渡古漕运码头旁,上海阿根廷总商会主席艾伟平(Alejo Parral)对这句俗语很感兴趣,“没想到中国的祁门红茶,从这个小小的码头出发,走向了世界。还有什么能比这件事更难的呢?”

千百年前,位于祁门县的梅南渡码头,舟楫纵横,南来北往,是古时运输茶叶、瓷土等物产的交通枢纽。1915年,徽商将祁门县生产的优质红茶,由梅南渡口装船起运,顺着祁门人的母亲河阊江而下,进昌江,经景德镇到九江,再转运至武汉,踏上“万里茶道”,远销海内外。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图说:国际有人品祁门红茶 黄于悦 摄

祁门红茶被誉为“镶着金边的女王”,是世界三大高香红茶之一。1875年,祁门红茶问世。17年后,Keemun(祁门)就已成为英文中的一个词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图说:采摘祁门红茶鲜叶 程晶晶 摄

“今天有机会来参观祁门红茶的工厂,和大家一起喝了非常甘醇的红茶。作为一个英国人,我非常喜欢喝茶,我分享了祁门红茶给家人朋友,希望他们也可以享受到当地的茶。”“英国秀才”亚历克斯(Alex)是全网粉丝超500万的音乐博主,在1915·茶叶改良场,他看到各种古老的制茶机器,有脚踏的茶机、上世纪三十年代进口的德国克虏伯揉捻机等等,它们见证着那段辉煌的历史,“据我所知,英国并不种植茶叶,原来过去英国人爱喝的红茶就是从祁门来的”。

如今,祁门红茶有了新的喝法、玩法。以祁门红茶为馅料、新鲜茶叶为粽叶的粽茶,正是祁门县研发的新式饮品。来自俄罗斯的卡琳(Kira)津津有味地品尝着自己亲手制作的粽茶:“不同于中国传统的茶道,这种有趣的创意让喝茶变得更有意思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图说:制作粽茶 黄于悦 摄

国际友人在平里智慧茶园采摘茶叶,在“天之红”红茶博物馆体验筛茶,在所去的每一处喝上一杯地道的祁门红茶……以茶为“媒”,在祁门,红茶已经成为当地的一个标志。通过多年发展,祁门县已然迈入自动化、智能化生产的新阶段。今年1—5月,祁门全县茶叶产量6260吨,综合产值40亿元。在祁门红茶集团的5G智能化生产线,实现了从鲜叶到成品茶的全流程不间断作业。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图说:卡琳体验筛茶 黄于悦 摄

新民晚报记者 吕倩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