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巢氏是天地开辟、人类诞生后出现的第一个氏族吗?当然不是。
人类诞生之时还很原始,甚至不会直立行走,后来逐渐离开树木,习惯了地面上的活动。到有巢氏时代,人们为了躲避敌害,又回到树上筑巢。人类已从零散的数十人成群聚居,形成数百人的氏族部落。在有巢氏之前,原始人度过了漫长的岁月。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猿人在河边活动(图像由AI生成)

后代的古人似乎也意识到,远古人类的历史非常悠久。古籍中记载了很多有巢氏之前的氏族名称,但大都没有什么事迹。在开地开辟后众多氏族中,有巢氏的事迹最为突出。
中国古代神话、传说、记述有一个特点,就是越久远的名称,越古老的事迹,在典籍中的出现反而越晚。古人似乎是一直在向前追溯,先是溯及近古,又上溯中古,再远及上古。
孔子提到的最早的是尧和舜,而且没讲过他们有什么事迹。
《庄子》中提到过泰氏、大皇,还列举了容成、大庭、伯皇、中央、栗陆、骊畜、轩辕、赫胥、尊卢、祝融、伏羲、神农等古帝名。《庄子》说在那些时候,人们结绳计事,生活安乐,两个部落相望,鸡狗之音相闻,民至老死而不相往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原始部落邻村相望(图像由AI生成)

战国时的《吕氏春秋》中最早提到三皇,但是只有名称,没有什么事迹。
西汉时流传的《六韬》比《庄子》多列出黎连、混沌、昊英、有巢、朱襄、葛天、阴康等古帝名。我们注意到,有巢氏出现了。
西汉司马迁的《史记》中记载:秦的大臣王绾、冯劫、李斯对秦王说,古有天皇、地皇、泰皇,泰皇最贵,建议秦王采用泰皇这个尊号。嬴政在皇前面去掉了泰字,在皇后面加了个帝字,号为秦始皇帝。这段记述间接地提到了上古三皇的传说,但三皇的特征和事迹并不清楚。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大秦帝国》剧照:秦王嬴政(图片源于网络)

司马迁写《史记》,惴惴不安地从黄帝写起,不敢采用更为古老的传说,他觉得那些都太过荒诞离奇。然而,他把黄帝写得像一位当代君主。这是当时人的认知局限,由于还没有考古学,人们很难想象古人的生活。司马迁的谨慎小心,又使他有意略去了黄帝之前的许多传说,非常遗憾的是,今天我们已经无法在《史记》中找到那些传说的踪迹。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古代简册(图片源于网络)

在混杂了神话、迷信与儒学等内容的两汉纬书中,提到了很多氏族名称。纬书《春秋命历序》已散失,被宋时《太平御览》等书引用的内容说:
从天地开辟到春秋时期共二百二十七万六千年,分为十纪,分别为九头纪、五龙纪、摄提纪、合雒纪、连通纪、序命纪、循蜚纪、因提纪、禅通纪、疏讫纪。天地初立,有天皇氏十二头,地皇十一头,人皇九头,接下来是五龙氏,之后是神皇、次民氏、元皇、辰放氏、谈皇、柏皇、羲皇、燧皇,随后是神农氏、大庭氏,大庭氏也就是炎帝传八世,接下来是黄帝轩辕十世,以后是少昊金天氏八世、颛顼高阳氏二十世、帝喾高辛氏十世。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敦煌壁画:十三首龙身的天皇氏(图片源于网络)

黄帝、颛顼、帝喾,再加上尧、舜被司马迁列为五帝。
另一部纬书《遁甲开山图》也早已散失,被南朝梁时《文选》等书引用,说三皇之后是伏牺、女娲氏,接下来是大庭氏、柏皇氏、中央氏、栗陆氏、骊连氏 、赫胥氏、尊卢氏、祝融氏、混沌氏、昊英氏、有巢氏、朱襄氏、葛天氏、阴康氏、无怀氏,都承袭庖牺名号。这些氏的名称有很多与《庄子》和《六韬》是相同的。
两汉至三国的一些其他纬书也有类似说法,一般都将有巢氏列在因提纪之中。三国时徐整的《三五历记》、项峻的《始学篇》也都记载了三皇的名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有巢氏形象(图像由AI生成)

西晋皇甫谧著《帝王世纪》,说天地开辟后有天皇氏、地皇氏、人皇氏,接下来是太昊帝庖牺氏,也称伏羲氏、黄熊氏,此后女娲氏、大庭氏至无怀氏十五世都承袭庖牺制度,这里面包括有巢氏,无怀氏以后是神农氏时代。
庖牺、伏牺是伏羲的别名。在这一记述中,庖牺氏还在女娲氏之前。凡是将伏羲氏放在前面的,有的是伏羲与女娲共同创世的神话;有的将伏羲氏作为古老氏族的名称,其制度为后来的氏族所沿用。比有巢氏还古老的伏羲氏,无论作为神或者部落首领,都没有独立的具体事迹,做出众多发明创造的伏羲氏在有巢氏之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