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巢氏建筑巢居,做出了巨大贡献。在有巢氏之后,燧人氏钻木取火,是更为重要的划时代的发明。然而古人只是模糊地认识到钻木取火的意义,燧人氏被认为是一位独具慧眼的圣人,后来逐渐变成受到崇拜的上古三皇之首。
《韩非子•五蠹》中在有巢氏之后,紧接着讲了燧人氏的故事:
人们吃各种果蔬蚌蛤,腥臊恶臭,伤害肠胃,很多人因此生病。这时,出现了一位圣人,他用钻木的方法取火,烧烤食物,除掉腥臊气味。人们因而爱戴他,推举他治理天下,称他为燧人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燧人氏钻木取火(图像由AI生成)

在这样的记述中,燧人氏是一位圣人,但不是一个神,不属于神话系统,而是一位有作为、有创造的氏族首领。
《三坟》据说是一种早已散失的古代典籍,后来有的文献转述了其中的一些内容。有这样一段记述:
燧人最早钻木取火,把生的烤成熟的,让人吃了胃肠不得病,与禽兽区分开来。顺遂了天意,因此称为遂人。
遂与燧、隧、邃同音,古时经常通假,遂这个字有穿过通道、迎来光明的意思,引申为顺心如愿、顺应天意。这是古人对遂的字义的深刻认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山洞中透进的光明(图像由AI生成)

东汉时的《白虎通》解释燧人事迹:钻木取火,教民熟食,养人利性,避臭去毒,称之为燧人。
前秦时的王嘉著《拾遗记》,也被称为《王子年拾遗记》,后来散失。《太平御览》中引用其中段落,这样讲述燧人氏取火的故事:
有一个国家叫燧明国,不分四时昼夜。那里的人不死,不喜欢人世了就升天。国中有一棵大树,名字叫燧木,弯曲盘距万顷土地,云雾从中间生出。后世有一位圣人,游历于尘世之外,到了这个国家,在这棵树下休息。有一只像是鹗的鸟,用喙啄击树干,刹那间发出灿烂的火花。圣人因此得到了启示,于是用小树枝钻木取火,被称为燧人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在树林中的燧人氏(图像由AI生成)

王嘉是一位方士,《拾遗记》讲了很多诡怪故事。在这里燧人氏仍是一个圣人,但已经不食人间烟火,而更像是一位神仙。
人们不断地向上古追溯文明的源头,将最为尊贵的称号赋予造福人间的圣人。司马迁只讲到黄帝,但提到过黄帝之前的炎帝。其他的记述则继续向前,在黄帝等五帝的前面加上了三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燧人氏首领形象(图像由AI生成)

《白虎通》讨论三皇是指谁,认为是伏羲、神农和燧人。
汉时纬书《春秋命历序》认为遂皇、伏羲、女娲为三皇。
众多的纬书给燧人氏加上了越来越多的仙气,也使燧人氏从氏族首领变成了三皇之一。
《春秋纬•演孔图》说燧皇是人皇,在伏羲之前,姓风,是最早统治天下的。
《易纬•通卦验》说遂皇最早出现,手握机矩,出谋划策。机矩是画直角或方形的工具,手握机矩也有制定规矩的意思。这个形象与伏羲很近似了。
可能著于西汉时期的《尚书大传》确立了燧人的神话地位。《尚书大传》说遂人为遂皇,伏羲为戏皇,神农为农皇。遂人的根本在于火,火就是太阳,阳是最尊贵的,因此遂皇承载着天。燧人为天皇,伏羲为人皇,神农为地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燧人氏像(图片源于网络)

东汉郑玄的《六艺论》探讨古代典籍《易》,说《易》反映了阴阳的象征,天地的变化规律,政教的产生根源,从人皇的时候就已开始。郑玄对《易纬•通卦验》所作的注中表示:燧人在伏羲之前统治天下,“指天以施教令”,“能通神灵之意”,为伏羲作八卦打下了基础。可以看出,郑玄所指的“人皇”是燧人氏。
在这一体系中,燧人氏是继承远古天皇、地皇的人皇。
就这样,燧人的传说逐渐转向神话,燧人的首领形象也染上了神仙的色彩。
燧人氏造火的传说,也与火神的神话混为一体。在上古神话中,燧人氏、神农氏、炎帝、祝融氏经常混淆。炎帝承载火德,以神农氏为号。祝融氏是著名的火神,可能是远古时担任火正的氏族。火正是司火的祭司,既负责管理火种,也负责观测当时人认为与火有关的天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火神祝融氏形象(图像由AI生成)

燧人氏钻木取火的贡献,与有巢氏事迹性质相似。有巢氏很少牵涉到神话体系,而燧人氏却成为三皇之一,与另外两个更具神话色彩的人物——伏羲氏和神农氏并列在一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