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5年的一天上午,一名衣衫褴褛的中年妇女堵在了上海市政府门口,在不辜工作人员极力劝说的情况下、撕心裂肺地哭嚎道:“你们让我进去,我要见市长曹荻秋,我丈夫他不是特务、更不是汉奸!”

可任凭她怎样哭诉,门口的工作人员却无动于衷,甚至无奈地面面相觑。

因为资料上都写得明明白白,这名中年妇女名叫吴雪亚,是军统大特务周镐的遗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说起这个周镐,那可真的是臭名昭著!他参加过军统,官至军统南京站站长,还在汪精卫伪政府里做到了少将科长,与国民党反动派政府、以及汪伪政府的高层有着紧密的联系,更是深受蒋介石和军统头子戴笠的赏识。

面对确凿的证据,吴雪亚竟然还跑到市政府大闹一通,甚至还叫嚣着要见市长曹荻秋,门口的警卫也搞不清楚她葫芦里究竟卖的什么药。

为了让她死心,警卫只好劝说道:“你还是回去吧,你的丈夫确实是大特务、大汉奸,我们曹市长是不会见你的”。

听到“大特务”、“大汉奸”这个词,吴雪亚情绪更加激动起来,她拼命地呼喊道:“这不可能,这不可能!”

忽然,她好像想起了什么,连忙从腰间的帆布包内抽出一个皱巴巴的小册子,一脸哀求地说道:“同志,麻烦你把这个交给曹市长,我求求您了。”

见这个女人态度如此坚决,警卫也明白、今天要是不把这个小册子交到曹荻秋市长手上,她肯定是不会走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无奈之下,他只好伸手接过册子,转身走回值班室给她倒了杯水,再三叮嘱让她在此等候、千万不要乱跑,自己则朝着保卫科办公室快步走去。

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转眼之间已从上午来到黄昏,而那名警卫经过层层上报,终于拿着那本小册子来到了市长办公室。

当曹荻秋了解到那名中年妇女的情况后,便接过册子翻看起来,可仅仅是看了一页,他便迫不及待地对警卫吩咐道:“快把她请进来!”

而当吴雪亚被请进办公室,曹荻秋更是快步迎了上去,伸手与对方紧紧握住,湿红着眼眶一个劲地说道:“你的丈夫了不起、了不起啊!”

突如其来的反转,让一旁的警卫和保卫科的其他同志们一头雾水。

堂堂上海市长为何面对一个汉奸、特务的遗孀如此激动,甚至一个劲地称赞她的丈夫“了不起”呢?

周镐的身上,究竟有着怎样不为人知的秘密?而这名中年妇女拿出的那本小册子,上面究竟又写着什么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1

1910年1月21日,周镐出生于湖北省罗田县。

那个时候,底层的普罗大众普遍面临吃不饱饭的窘迫境地,周镐家中更是如此,一家6口人每天全依仗一锅稀薄的米汤度日。

但贫穷并没有打破周镐的志气,年仅14岁的他就以各门功课满分的好成绩,考上了当地颇有名气的武汉私立成呈中学。

也就是在这个时候,年幼的周镐第一次接受到了进步思潮的熏陶,更是将孙中山先生提出的“三民主义”奉为自己一生追逐的理想。

为了能够践行这个理想,1928年,18岁的周镐报名参加了桂系第四集团军创办的随营军官学校、也就是后来的黄埔军校武汉分校,并以优异的成绩被录取,分配到第七期步兵科学习。

此时的黄埔军校,已经受到蒋介石的控制,学习的内容也大多是蒋介石推崇的独裁政治,这让周镐十分反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终于,在一次考试中,周镐再也克制不住心中的情绪,洋洋洒洒写了一篇批判蒋介石独裁政府的文章。也正是因为这篇文章,周镐被黄埔军校开除了学籍。

经过这次打击,周镐并没有气馁,为了践行心中的理想,他又加入了蔡廷锴领导的国民党第19路军。

蔡廷锴也是一名心怀民族大义的将领,1932年初曾率军参加淞沪抗战,然而蒋介石却一纸调令、命令他率部赶往福建“剿共”。

这个命令让蔡廷锴十分愤慨,自己人打自己人有什么意思呢?这不是白白消耗战争资源、让本就虎视眈眈的外敌捡便宜吗?

所以,第19路军抵达福建之后不久,蔡廷锴就联合李济深等人召开了一项会议,决定成立中华共和国人民革命政府,对外要废除列强的特权和不平等条约,对内联合共产党反对蒋介石的独裁统治。

然而,第19路军毕竟势单力薄,1934年1月15日,蒋介石派军队攻陷福州,蔡廷锴被迫出国,第19路军的番号也被取消。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此时的周镐见希望逐渐破灭,也变得心灰意冷起来,便决定回湖北老家过一辈子普通人的生活。

然而,令他始料未及的是,行至汉口、马上就要抵达家乡的时候,一伙宪兵竟然拦住了去路。

原来,从他离开福建开始,就被国民党的特务盯上了,一路跟随之下来到了湖北境内,眼看周镐马上就要回到家乡,特务便安排宪兵抓捕了他。

接受审讯时,那名特务还假惺惺地说道:“眼看就要回家了、却被拦住,这滋味不好受吧?”

周镐自然明白对方的伎俩,直截了当地说道:“究竟为啥抓我,说个明白!”

特务则不紧不慢地将他参加第19路军,并且跟随蔡廷锴反蒋的事情说了一遍,最终恶狠狠地说道:“我们怀疑你有‘共党嫌疑’,你唯一的生路就是加入我们,毕竟你是黄埔出身,我们还是爱惜人才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迫于无奈之下,周镐跟随这名特务面见了身为军事委员会特务处处长的戴笠,并加入了戴笠所领导的“中华民族复兴社”这一特务组织。

2

加入军统之后,周镐凭借着心思缜密、雷厉风行的做事手段,赢得了戴笠以及“军统十人团”周伟龙、马策等人的赏识,其地位节节高升,先后出任武汉站站员、暂编第8师少校谍报队队长、重庆督察室第一科科长等职务。

然而,就在周镐事业上顺风顺水之际,戴笠却突然找到了他,并且交代给他一项极端危险的任务:“去和周佛海联络,趁机打入汪伪政府内部”。

周佛海是汪伪政府的首脑之一,时任伪政府财政部长、军事委员会副委员长、行政院副院长等重要职务。

老谋深算的他为了给自己找条后路,便在不久前通过电台与戴笠取得了联系,希望能够秘密合作。

于是,戴笠便打算派周镐前往汪伪政府的所在地南京,并且还“贴心”地把他的家人接到了重庆,名为照顾、实则是为了让周镐有所忌惮。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1943年初,周镐抵达南京,却始终没能见到周佛海。

毕竟此事关乎身家性命,“老狐狸”周佛海自然十分小心谨慎,他打算先对周镐观察一段时间,确定对方是诚信合作后、在与他见面。

周镐自然也猜到了周佛海的用意,便在南京定居下来慢慢等待,而这一等就是半年之久。在这段时间里,周镐除了通过电台与周佛海联系过几次后,便再也没有任何消息。

无奈之下,周镐便在南京广交朋友,心想着就算见不到周佛海、完不成任务,也能通过结交的这群人中、获得一些有价值的情报。

1943年7月,就在周镐以为任务无法完成之时,日本人却来了一记“助攻”。

日本人怀疑周佛海与蒋介石政府有联络,便打算对他展开盘查。周佛海事先得知了这一消息,为了销毁证据,他一把火烧了自己的公寓,连同那台电台也被熊熊烈火烧成了灰。

没了电台,就无法与重庆方面联络,心急的周佛海便与周镐见了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为了方便彼此之间的联系,周佛海还特地给周镐在伪政府里安排了一个职务:情报科少将科长。

进入到汪伪政府之后,周镐无意间发现了一个熟悉的身影,此人正是他来到南京之后新结交的朋友徐楚光。

此人与周镐一样,也有着双重身份。明面上他是汪伪政府情报局秘书,实际上他是一名地下党员,是我党打入汪伪政府内部的一柄利剑。

同样怀揣着爱国情怀的周镐与徐楚光越走越近,对于共产党也从原本的陌生逐渐变得熟悉,后来他还用职务的便利,给新四军传递过情报、运输过重要的战略物资。

1943年底,周镐根据戴笠的命令,秘密重建军统南京站,并且在极短的时间内设置了8个行动组,在汪伪政府的眼皮子地下开展“锄奸”行动。

周镐的工作能力赢得了戴笠以及蒋介石的青睐,不久之后他就收到密报,蒋介石特地提拔他担任军统南京站站长,晋升少将军衔。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3

1945年8月,日本政府宣布投降,而周镐也接到了来自重庆方面的命令,要他负责筹划接管南京日伪政权的工作。

不久之后,“京沪行动总队南京指挥部”正式成立,周镐也理所当然地担任起总指挥一职。

然而,令周镐没有想到的是,蒋介石和戴笠竟然会因为一点小事而处置自己。

在抓捕汉奸的过程中,汪伪政府陆军部长萧叔董激烈反抗,在争执的过程中,负责抓捕的成员失手将他推倒在地、脑袋意外撞到了桌子上,导致失血过多死亡。

此事发生之后,曾在汪伪政府任职的汉奸们抓住把柄,开始利用舆论猛烈抨击周镐办事粗鲁、甚至严刑逼供。

最终,质疑声愈演愈烈,演变成为“汪伪政府汉奸集团”与“南京指挥部”的火拼,南京城陷入混乱之中。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当蒋介石得知情况后,雷霆大怒。

他之所以让周镐出面接管南京,就是希望能够维持南京的稳定,等待国民党部队集结后彻底控制这座城市。而周镐竟然将南京城搅成一锅粥,实在令蒋介石愤恨不已,便下令将周镐逮捕入狱。

等到戴笠抵达南京后,直接宣判了周镐的罪名:贪污、不听指挥、放纵部下伤人。

周镐一字一句地听着,心中却满是苦笑。

这些罪名,都是莫须有的罢了,戴笠之所以这样做,是为了安抚汪伪政府集团的人。而自己,则成为了牺牲品。

就这样,周镐含冤入狱,一直到戴笠飞机失事,他才得以出狱。

此时的周镐已经心灰意冷,便回到家中过起了无忧无虑的田园生活,直到不久后的一天,昔日好友徐楚光找上了门,希望能够邀请他加入共产党,帮助他们策反国民党第107军军长孙良诚。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对于共产党,周镐向往已久,毫不犹豫地便同意了,于是开始制定策反孙良诚的计划。

孙良诚原本是冯玉祥的部下,抗战时投靠了汪精卫,日本投降后又被蒋介石收编。正是因为这样的经历,让蒋介石对他十分轻视,孙良诚对此也颇有些怨言。

但是,想要成功说服他投降恐怕不是简单的事情,毕竟孙良诚也是在军政两界混迹多年的老江湖,滑头得很。毛主席曾亲笔给他写过劝降信,可狡猾的孙良诚收到后根本不回复,免得被人抓住把柄。

就在周镐苦思冥想,该怎样接近孙良诚的时候,蒋介石突然送来一份手令,要他担任第107军随军参议,暗中调查孙良诚是否有“通共”嫌疑。

这样一来,周镐终于有机会名正言顺地来到孙良诚的身边。

两人刚见面,周镐就表明来意:“蒋先生怀疑你‘通共’,让我来的目的,其实是为了调查你”。

闻听此言,孙良诚面露惊恐,连忙表示自己的忠心。

而周镐则趁机说道:“蒋介石多疑,迟早会办了你。与其寄人篱下,提心吊胆过日子,不如干脆举兵起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经过一段时间的考虑,孙良诚假装接受了这项建议,承诺找到合适的时机就率部起义投降。

然而令人始料未及的是,周镐动身前往第四绥靖区、准备劝说刘汝明部投降的时候,孙良诚却给军统局长毛人凤写了一封密信,将周镐出卖。

最终,周镐被捕,在牢狱中受尽折磨、英勇就义。

由于周镐有着多重身份,再加上他执行的大多是秘密工作,所以在很长一段时间里,绝大多数人只知道他是军统大特务、以及汪伪政府汉奸的身份,却很少有人知道,周镐其实是我党的秘密党员。

直到1965年,周镐的遗孀吴雪亚发现了一个笔记本,这是周镐生前的日记,吴雪亚这才明白过来,原来丈夫是一个大英雄,他在党内一直用着“周治平”这个名字。

于是,吴雪亚便找到了时任上海市长曹荻秋。

曹荻秋在看过日记本、并且派人梳理了周镐详细事迹之后,证实周镐与周治平是同一个人。并且,当初周镐前去劝降刘汝明,就是自己派发出去的任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曹荻秋不禁泪如雨下,他喃喃说道:“原来周治平竟是周镐!我对你有愧啊,让你背负了十几年骂名!”

于是,曹荻秋亲自给北京发去一份报告,要求组织上为周镐同志恢复名誉。

“周治平原来是国民党军统局少将级特务,1946年7月起义后,与我党地下工作者徐楚光建立了联系……1948年底,周治平根据我的指示,赴蚌埠、徐州之间策反蒋匪军刘汝明之时,被孙良诚出卖。1949年1月遭蒋匪军杀害……希望组织上予以研究,追认周治平为烈士,其家属享受烈属待遇。”

最终,这一要求得到了批准,这对周镐来说也算是一种慰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