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寿山同志的生平非常曲折,他出身贫苦家庭,父亲早早病逝,独留他与母亲相依为命,好在族里的长辈看他们孤儿寡母生活不易,时常予以接济,他和母亲这才不至于饿死。12岁那年,赵寿山开始跟着村里的私塾先生读书、识字,三年后他已然通晓百家经典与西方天文、地理知识,个人能力愈发出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16岁时,赵寿山萌生了从军报国的志向,于是便辞别母亲、离开户县老家,前往西安投靠冯玉祥将军创办的军官速成班,毕业后他被分配到杨虎城将军麾下担任见习连长,1925年到1926年,他参加了保卫西安的艰苦战斗,击退了河南的镇嵩军,取得了一场史无前例的大胜。战后,他被杨虎城将军提拔为亲卫团长,领上校军衔。

1930年,他率部开赴河南参加中原大战,结果在兰考一带遭遇中央军伏击,部队损失惨重,他本人也被流弹击中、身负重伤,好在援军及时赶到,击退了中央军,他这才转危为安。次年,伤愈的赵寿山再度获得提拔,成为少将旅长,同年下旬,他被派往陕南与红军作战,双方先后在安康、商洛爆发激烈战斗,互有胜负。1935年,红军主动派人和他谈判,双方最终约定互不侵犯,和平共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1936年,赵寿山返回西安,并协助杨虎城发动了西安事变,扣押了蒋介石、卫立煌等一众国府要员,此举直接促成了国共第二次合作,内战随即宣告结束。抗战爆发后,赵寿山出任西北军某师师长,他在1937年7月下旬参加了津京唐会战,结果被日军打得大败,当年11月,他又在太原与日军展开正面交锋,仅仅两天一夜的功夫,他的部队便伤亡了一半,粮草、辎重则在战斗中全部遗失,可谓惨烈!

当年12月,赵寿山奉命撤回陕西休整,途经延安时他专门去拜会了毛主席、周总理,主席和总理对他十分欢迎,不仅亲自设宴招待他,而且还陪着他考察了抗大、陕北公学等教育机构。当时延安的物质生活非常贫瘠,共产党人平时吃得是各种杂粮和野菜,每逢节假日才能吃上一点荤腥,可同志们却从来没有叫过一声苦、喊过一声累,大家始终保持着高昂的斗志和饱满的精神,热情的投入到革命事业中。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这让赵寿山大受震撼,他由此对共产主义产生了浓厚兴趣,进而慢慢转变为一名左翼志士。从1939年开始,赵寿山陆续邀请了上百名共产党人到自己的部队担任连、营一级干部,向广大士兵传播红色思想和爱国理论,以提高部队的组织度与凝聚力。但没过多久,此事便传到了蒋介石的耳朵里,老蒋为此大发雷霆,随即将赵寿山调离指挥岗位,安排到清闲单位任职,同时对赵寿山所部展开“大清洗”,以肃清队伍中的共产党人。

1946年,蒋介石准备暗害赵寿山,好在共产党人提前察觉到了危险,及时将赵寿山转移到解放区保护起来,挫败了老蒋的阴谋。1948年,赵寿山奉中共中央命令出任西野副司令,他协助彭老总先后发起了黄龙、铜川、西安、兰州战役,一举击败了胡宗南集团和臭名昭著的马家军,一举解放了大西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建国后,赵寿山先后担任青海省长、陕西省长,为西北的发展与建设做出了诸多贡献。1955年大授衔期间,有同志建议给赵寿山授予中将军衔,但毛主席却并未同意该建议,主席认为赵寿山虽然于革命有功,但功劳有限,不足以授将衔;再者,他已经脱离部队,彻底转入行政系统,不符合授衔规定,因此赵寿山最终没有获得任何荣勋。

60年代初,赵寿山突然觉得胸部胀痛,并伴有一股强烈的灼烧感,他当即赶往医院做检查,结果被诊断出患上了食道癌。党中央得知此事后,当即暂停他的工作,并安排他住进医疗条件最好的解放军总医院接受治疗。1965年,赵寿山的病情突然加重,医生对此束手无策,只能尽量用药物延缓他的病痛。当年6月下旬,他不幸病逝,时年七十一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在赵寿山去世三天之后,党中央特地为他举办了一场盛大的葬礼,朱老总亲自为他致悼词,而周总理、邓公、刘帅等中央高干也悉数到场吊唁,送他最后一程,他的骨灰则被安置在八宝山,长眠于苍松翠柏之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