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刚看到一个让人心惊的消息,在某APP上,3个字的某国产汽车龙头企业的认证员工爆料,公司内部开始推行一个新的竞争文化,号称是2.0版本。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这个制度看起来很美好,但实际上,让有的打工人,要“反思”一下,这个季度是不是“待改进”。

据这位员工透露,这个新制度要求每个季度强制评选出10%的员工,称之为"待改进"。

这些被评为"待改进"的员工,在季度绩效考核中,会直接少掉36%的绩效工资。

这一规定看似合理,但实际上却意味着。即使整体业绩非常好,每个人完成的工作也非常好。但,每个季度,必须有人要扣绩效工资。而且是高达36%的绩效工资。

这也就不难让很多员工认为,这实际上是一种变相的末位淘汰制度。毕竟,如果连着给你几次“待改进”,你难道还干得下去吗?

会不会有一种可能,每个季度都以这种方式,左手,逼迫末尾10%的员工主动辞职。右手,HR再用空出来的名额招聘新人,补充所谓的"新鲜血液"。

这样的做法,表面上看是在优化人力资源,提高企业效率,但实际上却是赶走老员工,使用更低成本的新人。

有没有想过,这样做,还会带来一系列的负面影响。

首先,这种制度很容易引发员工之间的过度竞争和内卷。大家为了避免成为那不幸的10%,可能会不择手段地"卷"起来,甚至出现"舔老板"的现象。

其次,这个制度无形中加大了领导手中的"生杀大权"。那10%的名额到底花落谁家,很可能取决于领导的个人好恶。一些新人或边缘人,很可能会被故意"摊派"到这个名额中去。这种权力的过度集中,很容易导致企业内部出现小团体和派系斗争。

更重要的是,这种"末位淘汰"的做法,忽视了员工的长期价值和潜力。一个员工的价值,不能简单地用一个季度的绩效来衡量。有的人可能暂时表现不佳,但长远来看却可能大有潜力。如果一味地淘汰"末位",很可能会失去这些宝贵的人才。

当然,我们不能否认,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企业确实需要一定的竞争机制来激励员工,提高效率。但这种机制应该是健康的、可持续的,而不是简单粗暴的"末位淘汰"。

一个真正优秀的企业,应该营造一个包容、协作的文化,鼓励员工发挥自己的长处,互相帮助、共同成长。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激发员工的创造力和忠诚度,实现企业的长远发展。

作为一家业界领先的高科技企业,特别是近几年发展势头很猛的民族企业。理应在企业文化建设方面起到表率作用。

我真诚地希望,这个公司的管理层能够认真听取员工的意见,重新审视这个所谓的"竞争文化2.0",做出必要的调整和完善。只有真正以人为本,尊重每一位员工的价值,企业才能实现真正的基业长青。

我可是还想后面换车,就换你家的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