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至美诗五首:绿阴两岸市人家,蔌蔌冬青几树花

又到了一年夏至节气。夏至两字很容易让现代人,感觉轻微的迷惘。因为明明夏天早已经来到,为何此时叫夏至?如果夏至是指的夏季到达鼎盛,那么接下来还有两个月的盛暑酷热,该算作什么呢?

实际这个“夏至”在古代是天文节的专业术语。夏和至分开,各有含义。夏是指的夏季,至是指的日到至点。这个至,是指的太阳在天空运行的轨迹,有两个极点日。一个是在夏季,太阳会运行到离头顶最小的角度,几乎垂直,然后在这个点之后,向南运行。另一个是在冬季,太阳会在某一日,离地面的角度最小。那么太阳在夏季出现的这个极点,叫夏至。

至少有四千多年历史的至日定位,和当代天文学吻合。

因为夏至,就是太阳直射运行到北回归线的时间。而冬至,则是太阳运行到南回归线的时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古人基于对太阳的探索和崇拜,诞生了以太阳周期为基础的太阳历,以太阳周而复始准确恒定的运行,确定了一年的长短和四季。而这样的历法,到现在依然深刻地影响着中国社会。

因为以农业为重要基础的中国,以代表太阳历的二十四节气,深刻先进地指导着中国的农业,在现在依然有重要的意思。

比如芒种和夏至节气,是中国夏种夏收的重要时段。

夏至,是太阳行经北回归线的重要时刻,此日是太阳在很多人头顶最煊赫灿烂的时刻,白天最长,夜晚最短,光照最充足。在古代,这日也象征皇权,帝王有重要的祭祀,比如祭祀太阳神和土地,这就是所谓光披四宇,天赋皇权。

人们对太阳运行规律的掌握,还衍生了中国式的宇宙观,自然观,人生观和哲学。

因为古代的阴阳,最初就是白天和黑夜,太阳和月亮。

夏至那天,太阳停留在北回归线的瞬间,既代表太阳在一年中的最鼎盛,也代表着伴随鼎盛而来的,是很自然的,太阳南行,白天将会一点点变短,夜晚将一点点延长。

阴阳代表着世界和谐而有规律地运行和演变。

所以有着夏至一阴生,冬至一阳生的说法。当然这个阴阳,后来也化用到各种事物上。凡事阴阳消长,相辅相成。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夏至一阴生,稍稍夕漏迟。

块然抱愁者,长夜独先知。

悠悠乡关路,梦去身不随。

坐惜时节变,蝉鸣槐花枝。”唐 · 白居易《思归(时初为校书郎)》节录

在古代,考中进士,进入朝廷做官,是一生最为阳光华彩的事情。

白居易看起来也很风光,28岁考中进士,进入秘书省做校书郎。

但是校书郎属于低阶公务员,薪水十分微薄,且长安物价高,居大不易,对于清贫的他的家庭,这样的俸禄,委实拮据难堪。他有多病的母亲,连皇帝都看不过眼,经常借赏赐,接济他些碎银子,医药。可以说,看起来风光的白居易,在他生命的鼎盛年里,过得如同在太阳下烤焦的憔悴生活。

所以这首诗很有意思。

夏至这个节气到了,这是白天最长的一日,所以黄昏稍微来得迟了点。

但是对于我这样为生活愁苦的人,我却知道,夏至之后,夜晚会漫长起来。

夜晚长点,对于炎热,光照强烈的夏季,对于人是件好事啊。

但是显然,白居易有着比炎热酷暑更深的忧患。

因为他已经30多了,背负盛名,考中进士,但是不在官场的人,怎么知道这官场仕途的水深。没有背景的他,一直徘徊在低阶职位,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熬出头,而自己年龄偏大,比如好友元稹同为进士,人家比他小七岁,有的是时间等。而白居易,母亲多病,家境贫寒,自己三十多还未成家,虽然有一瞬如同日在中天的得意,但是往后的日子,只怕寂寞艰难的岁月更多。

他不能不在这没有亲人,到处充满权势气焰的京城,感到沮丧。

而思乡之感,油然而生。那从前清贫却无忧的岁月过去了,就算是想回到家乡,以他现在的身份也不可能啊。

这炎热的夏至,竟然让他生出悲凉和阴气。

而他说,自己什么也做不了,只能静看时光的流逝,节气的变迁。

听着窗外蝉鸣叫在国槐树上,他是一只远离了家乡的孤蝉。

看到这首诗,一,那个夏至确实热,因为蝉通常鸣叫于24度以上的气温,黄昏还有24度的高温,白天可能在32度以上。

二,白居易有着青春的苦闷和现实的忧患,这个进入官僚体系不久的年轻人,对于未来抱着不确定的悲观。

三,如此盛夏,他的心凉悠悠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心惊岁已半,念此日月疾。

朝来数叶堕,盛夏有萎色。

悲哉一阴生,长养从此极。”北宋 · 张耒《夏日杂感四首 其一 》节录

这首诗,没有明写夏至,但是写的就是夏至。

夏至,是太阳离人头顶角度最高的时刻,一年到了夏至,太阳鼎盛,当然也意味着走下坡路。

而太阳历是以二至二分为框架制定的一年。到了夏至,基本上一年就过了一半,前一半,太阳由弱到强,后一半,太阳由强到弱。

过到夏至,也给人一年去了一半的时光之感。

植物在夏季最为茂盛,因为阳光,温度,水,都很充足。

不过有些树木盛夏会落叶,这是植物的代谢和保护自己的功能。比如柳树,在盛夏会因为过旱,高温,过涝,有部分树叶开始凋谢,以保障其他树叶枝条的生长。

但是敏感的古人,会将这种现象,归结为,太阳南行,阴气上升,太阳对于草木的滋养,在夏至达到极致后衰落。这显然不是科学的。

但是夏至作为太阳运行的一个重要节点,还是给人带来很多文化上的暗示,就是盛极而衰。

这倒是可以提醒许多人,居安思危,看淡眼前繁华,力求长久平稳的生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吾闻梅乃万木母,桃为奴婢李舆台。

一阳生子万物始,梅花独先群卉开。

一阴生午万物成,梅实独先群蘤胎。”南宋 · 李涛《题旴江王章甫梅境 》节录

这首诗是写梅花。

冬至是寒冷的季节,因为太阳的回归,梅花敏感阳光,会比百花先盛放。

夏至在五月,因为夏至是阴阳转换,阴气萌生的开始,万物在此时,开始结子成熟。

而梅子,也在此时成熟,甚至领先很多花木果树。

实际上,夏至前后,是瓜果季,不独梅子黄,杏子,桃子,葡萄,樱桃,李子,梨子,都会次第成熟上市。这诗有刻意标榜梅花果实的嫌疑,但是有一句话,他是说的非常对的。

一阴生午万物成。夏至节气中,虽然阳光炙热,但也伴随丰富的雨水,而这个时段,好风细雨,高温湿润,恰恰是各种果实成熟的季节。光有阳光是不够的,还要有相对应的雨水,荫蔽,阴阳调和,叶茂果美,瓜果丰收。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夏至午之半,一阴巳复生。

坚冰亦驯至,顾岂一朝成。

万物方茂悦,安知有彫零。

君子感其微,恸笑几失声。”元 · 赵孟頫《夏至》

这首诗,也是写夏至作为一个特殊的天文节气,带给人的哲思。

夏至是在五月当中,夏至节气来了,阴阳中的阴气重新抬头。

那冬天坚硬的冰并非一朝一夕形成,而是由于寒冷逐渐的加重,积累成的寒气。

当万物沉醉在春夏的蓬勃繁茂里,怎么会知道有凋零的那天?

夏至,就代表着极细微的阴气和寒冷,慢慢集结,逐渐在冬天演变成冰雪。

懂得这个道理的君子,再来领略夏至,恐怕滋味是复杂的吧。

盛极而衰,是事物的定律,但是也无需悲观,因为还有一个大规律叫做周而复始。

秉持坚韧态度的人,会更为豁达和乐观。

如果你喜欢夏至,夏至会再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涨落平溪水见沙,绿阴两岸市人家。

晚风来去吹香远,蔌蔌冬青几树花。”南宋 · 洪咨夔《夏至过东市 其一》

回到夏至本身浓郁的绿色美。

尤其是水乡,一弯绿水,十里翠阴。生活在这样的家乡,举目之间,让人心旷神怡。

站在水乡的石板桥上,两岸人家,一衣带水,晚风徐来,吹来香气和落花的是无数开着雪白花的冬青树,那种细碎幽静的美丽,更甚春天。

夏至,丰隆的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初衣胜雪为你解读诗词中的爱和美。图片来自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