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了这个工具之后,我觉得学习更加轻松了,感叹科技为我们带来的便利。”深圳市龙华高级中学教育集团民治校区学生邓堞心分享了自己使用“AI辅助作业”后的感受。每次完成作业后,平台都会自动收录错题,给出个人得分率、班级平均得分率、个人作答耗时等数据,帮助学生直观迅速地了解自己的学习情况。

近年来,针对中小学生课业负担过重的问题,龙华区积极探索AI赋能教育新模式,通过“人工智能+大数据”辅助学生作业,从学生、教师、家长三方面助力“减负提质”的有效实现。龙华区在2023年逐步开展相关工作,选取龙华区教育科学研究院附属小学、龙华区教育科学研究院第二附属学校、龙华高级中学教育集团民治校区共三所学校,在四到八年级的语文、数学、英语三个学科进行试点,试点范围涵盖小学、中学和九年一贯制三种学校类型。

不改变“旧”纸笔,全力打造“新”课堂。龙华区教育科学研究院副院长黄仕则分享道:“‘AI辅助作业’不改变学生的书写习惯及老师的批改习惯,利用智能纸笔互动技术,全程无感地采集学生的学习数据。”学生桌面放置智能笔盒,笔盒内放有电话卡,起到传输数据的作用。学生通过智能点阵笔在点阵纸上进行书写,由于笔的尖端附带高速摄像头,能捕捉学生的书写轨迹,及时将相关数据传输到系统上,帮助师生进行可视化分析。

课业减负有何法宝?“AI辅助作业”通过“人工智能+大数据”的形式,提升作业测评和学情分析的质效,助力家校联动协同育人。

龙华区教育科学研究院附属小学主要在课内和课外两个场景中使用“AI辅助作业”系统。在课内,教师运用AI系统进行课堂小测,获得及时反馈。在课外,学校和教师用大数据把控学生的作业量,做到减负提质。

如何通过作业合理评价学生,成为不少学校需要考虑的难题。“AI辅助作业”系统通过大数据分析,能及时反映学生的用时、完成度、得分率、知识点掌握情况等信息。作业时长的监测帮助解决课业负担过重问题;学生间、班级间正确率的对比分析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促进良性竞争;大数据还能根据错题分析学生的情况,推送个性化资源,提高学习效率与针对性。“通过分析学生的作业数据,‘AI辅助作业’可以成为家校双方评价学生的重要过程性手段。”龙华区教育科学研究院附属小学教学处项目负责人于文字说。

“AI辅助作业”的使用,方便教师了解学情,同时将减负落到实处。“这样非常省时,有效率。”龙华区教育科学研究院附属小学语文教师黎婷认为,“AI辅助作业”系统能自动批改客观题,减轻了教师批改作业的负担,让教师有更多的精力投入到教学和辅导学生中。她进一步分享道,这套系统还能永久记录学生学习过程的所有资料,实现“过程性留痕”,“这种互动性与及时性,是传统教学模式无法比拟的”。

“用了AI后,孩子会觉得老师能马上看见反馈,无形中增加了督促感,做作业的自觉性更高了,成绩也比以前有进步。”龙华区教育科学研究院附属小学学生徐子墨的家长认为,对于双职工家庭,这便于随时随地查看孩子的学习情况,更清晰地了解孩子的学习状态。

除了利用AI减负并提升学习效率外,如何借助AI促进学生学习素养的提升?龙华高级中学教育集团民治校区给出了答案。

了解到龙华区在推行“AI辅助作业”试点项目,龙华高级中学教育集团民治校区主动要求参加试点。目前该校初一年级103名学生全部参与试点实验,语文、数学、英语三门科目都使用了AI来辅助学习。

“我非常注重培育学生的学习素养,希望通过‘AI辅助作业’的监测系统来引导学生学会学习,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在龙华高级中学教育集团民治校区校长叶志青看来,AI系统能监测学生写作业的时长,引导学生合理安排时间,提升综合素养。根据大数据,学生也能有针对性地调整自己的学习重点。

龙华高级中学教育集团民治校区学生林志佳在使用了“AI辅助作业”的学习模式后,产生了对科技的兴趣。她常常好奇智能纸笔系统的操作原理,例如智能点阵笔是怎样通过不同点的位置关系来传输数据。叶志青认为,“AI辅助作业”的应用,能让学生们逐渐适应AI时代,学会用AI来学习。

“要真正把AI技术融入到教育教学中,为教育教学服务。”黄仕则表示,根据试点成果来看,“人工智能+大数据”技术的常态化普及和应用,是目前不可避免的趋势。(中国教育报-中国教育新闻网通讯员 吴尧晴 吴兆斌 记者 刘盾)

作者:吴尧晴 吴兆斌 刘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