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中国经营报》综合自中国之声、界面新闻、《每日经济新闻》等

近期,宣称“人人都可以是牧场主”,花1000元领养一只羊就可以获得收益的养羊理财平台“众牧宝”出现用户无法提现的情况。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据中国之声报道,众牧宝客服在各用户群里发布公告称,提现失败是因为目前账上已没有资金,资金去向不知。目前,众牧宝App的认养功能已无法使用,存量用户与众牧宝高管及客服失去联系,部分投资人已选择向警方报案。目前,警方已经介入。

众牧宝爆雷,办公场所已被贴封条

最近,有多名投资人发现众牧宝无法兑付,他们来自多个省份,有的投资人涉及金额上百万元。上海的肖先生是众牧宝的老用户,他和儿子共有400多万元无法提现。

与普通理财产品不同的是,众牧宝的投资标的是羊。平台发布认养计划,投资人来选择认养牧场、认养期限和认养数量,每只羊认养款1000元,投资人(认养人)作为甲方,与牧场、众牧宝的运营方众牧科技(北京)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众牧科技”)签订《羊只养殖协议》。

投资人葛女士告诉记者,协议都是盖章的电子合同,不同的认养期限,对应的收益也不同。“周期不一样,有40天、70天、120天、240天、一年。相当于我们出资,他们雇工人去养羊。”

据众牧宝App介绍,基于订单农业系统,养成出栏的小羊会直接销售到合作工厂或其他外域工厂,屠宰生加工后销往全国,包括各大商超、批发市场、餐饮机构等。牧场主也可以把出栏的小羊兑换成羊肉,拿回家自己食用。众牧宝官网显示,合作牧场羔羊采购业务覆盖内蒙古、吉林、青海等地。

在众牧宝组织下,多位投资人曾到内蒙古等地的牧场去参观考察,在众牧宝App上也可远程看到羊只的养殖现场。多位投资人告诉记者,此前从未出现过无法提现的情况,正是前期投资过多次,没有出现过问题,很多老用户后期才追加投资。

有投资人告诉记者,究竟涉案人数有多少,他们也不得而知,但他加入的几个用户群,每个微信群都在400多人。

一位投资人提供给记者的群聊截图显示,5月16日上午,众牧宝客服还在用户群内发布了“今日认养计划”。而在5月17日,客服又发布群公告,其中提到,“提现失败是因为目前账上已没有资金,资金去向不知。目前羊只在栏数量60万只左右,警方已经介入,大家也可以在当地报警”。

据《每日经济新闻》报道,6月18日,记者根据众牧科技官网披露的公司地址,找到了众牧科技的线下办公地点,大堂仅有一个保安在值班,来往均是上班和送快递的人员。大堂并未设置关卡,记者乘坐电梯到了众牧科技所在楼层,入眼便是“众牧鲜生”的招牌,但是通往办公区的门却用封条封了起来。封条日期显示是2024年5月18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图片来源:每经记者 袁园 摄

从贴封条的门缝望去,众牧科技的大门紧闭着,门上贴着与其App和官网相似的卡通羊形象以及“众牧”二字,门口的快递架上还放着几个未被取走的快递。

众牧宝和背后公司的复杂股权

众牧科技和众牧宝(上线之初叫做e牧宝)均成立于2015年,公司业务涵盖智慧牧场监控业务、数字化畜牧业、订单农业系统。

天眼查信息显示,2015年众牧宝获得了鼎锋资产和天鹰资本的3000万A轮融资。

成立至今,众牧科技几经法人代表变更。成立之初,吴长江担任众牧科技的法人代表,公司股东为吴长江和陈昶。根据公开信息,吴长江是力农集团的创始人。天眼查信息显示,众牧科技的合作牧场之一力农羊业(运营公司为:五原县力农饲料科技发展有限责任公司)的法人代表和实际控制人也是吴长江。

但在2015年8月,吴长江退出众牧科技的股份和法人代表职务,由哈子良接任公司法人代表并成为股东。2016年1月,成辽替代哈子良成为公司法人代表。并且在当年2月,哈子良和前文提到的股东陈昶均退出公司股份,成辽等其他三人成为公司股东。

2015年12月和2016年7月,哈子良仍多次以众牧宝创始人身份接受采访。

其后陆续有新股东加入和退出,但法人代表一直为成辽。2019年12月,曾经退出的陈昶再次加入并持有39.5%的股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众牧科技现在的股权情况

如今,众牧科技由成辽、陈昶等六位自然人和雄鹰(上海)投资管理合伙企业(有限合伙)共同持股,其中成辽作为法人代表和实际控制人与陈昶均持有众牧科技39.5%的股份。

众牧宝爆雷如何定性?

据界面新闻报道,对于众牧宝爆雷一事,北京市京师(深圳)律师事务所刘允律师对记者表示,目前还无法具体定性。

“结合目前公开信息,如果承诺资金和羊只实物都无法返还,可能涉嫌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如果存在隐瞒资金使用情况、虚构投资项目经营情况等情况也可能同时涉嫌集资诈骗罪。如果不存在上述非法集资情况,也有可能存在经营者挪用资金情况,情节严重的涉及挪用资金罪等罪名。”刘允指出。

据记者了解,部分投资人已在朝阳分局涉众型经济案件报案平台报案。刘允表示,上述经济犯罪由经侦受理,经侦将根据受害人报案所提供犯罪线索进行初步调查后决定是否立案侦查。

律师:警惕高额回报、“保本保息”项目

近几年,“云养”概念风靡网络,但也有部分平台与非法集资、传销等纠缠不清。

据《每日经济新闻》报道,中国城市发展研究院·农文旅产业振兴研究院常务副院长袁帅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部分打着“云养”旗号的骗局,本身跟“云养”无关,只是用“云养”的新瓶装“庞氏骗局”的旧酒,借用新概念进行包装炒作而已。

在他看来,“云养”模式本质上是一种订单农业,其商业逻辑路数是:你在线上订单预购,线下帮你养殖,饲养期满获取收益。真正的“云养”模式养的是实物(业),是市场消费的订单前置化,是后端市场的养殖规模化、职业化和规范化,是供应链流通的降本增效,是新兴科学技术与传统实业的强强联合,而不是P2P化。

不过,即使参与真正的“云养”,消费者也应该有必要的风险意识。袁帅表示,有的“云养”模式中,平台并没有真正的牛或羊,而是拿别人的牛或羊去挣钱。另外,“云养”农业的风险对冲很重要,“牛或羊等的养殖并不像汽车、地产等产业,它是非标的,具有更多的不可控性。一旦出现疾病等不可抗力损失,谁来买单也是个问题。目前有的‘云养’模式在后端结合了‘保险+期货’,提高了抗风险能力。”

针对频频被曝光的“云养”骗局,袁帅告诉记者,在“云养”创业实践中,不乏有的企业可能前期参照了订单农业的逻辑,在预购和预售之后又许诺了回购,而在这个过程中容易出现打擦边球现象。“因为如果这些企业面向大众集资的话,会面临没有募资资质的合规问题。这些企业在早期可能只是想把事情做成,但是当钱来得太快、太多之后,‘初心’性质也就变了。后期还可能出现客户资金被用作别处,甚至资金链断裂等问题。”

北京大成律师事务所高级合伙人肖飒提醒,凡是承诺保本付息、给予高额回报甚至许诺回报率的项目,有很高的合规风险,一定要注意资金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