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作声明:本文为虚构创作,请勿与现实关联

盛宣怀逃亡了,藏进了美国驻华使馆,这一事件,迅速轰动了整个世界。

这位67岁的大清国正部级干部,成为全球各大报纸争相报道的焦点人物。

这是1911年10月27日,距离那场日后被称为“辛亥革命”的暴动,仅仅17天,其受关注程度却丝毫不亚于在遥远的华中地区正在进行的血腥战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1916年4月27日,盛宣怀去世

逃亡者

这一天,大清国全国人大——“资政院”,通过了一份特殊的决议,要求中央政府对邮传部部长盛宣怀“明正典刑”。

堂堂国家立法机构,在证据阙如的前提下,以“人民”和“宪政”的名义,不经审判程序,以100多人投票表决的方式,要求处决一位政府高级领导人。这无疑是世界议会史上的一个奇观。

此前2天,10月25日,资政院还只是要求政府罢免盛宣怀的部长职务。路透社从北京发出的电文说,资政院此举,给大清政府出了道难题:要么服从资政院的要求,赶走一位“忠诚的官员”;要么否决资政院的要求,但这相当于向宣称代表大多数人民的资政院开战。这篇电文被次日(26日)的《纽约时报》、《华盛顿邮报》、《曼彻斯特卫报》等广泛援引。《纽约时报》甚至认为,这是资政院对政府下达的“最后通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