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妙玉是《红楼梦》中的一个神秘的女子,她的出身来历在书中交代的都不是很详细。在金陵十二钗中,她却位列前六钗,可见她的地位很不一般,于书中情节也有大的作用,在已经佚失的八十回后的文本里,必然有关于妙玉的重要情节。

按原著所载,妙玉也是姑苏人士,这跟林黛玉和香菱一样,她们是同乡,而作者写妙玉是姑苏人绝非闲笔,而是在告诉世人,妙玉跟黛玉和香菱的遭遇有相像之处,她们都是红颜薄命、香消玉殒的结局,都是遭际实堪伤的案例,她们互为映照,出身命运虽然不同,但很可能是殊途同归。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妙玉自幼就父母双亡,这跟黛玉其实非常相似,黛玉年幼的时候,她的母亲贾敏就故去了,后来她的父亲林如海也“捐馆”了,而香菱从小被拐子拐走,她根本记不得自己的生父甄士隐,也记不得自己的母亲封氏,这跟自幼父母双亡,其实也没分别。

关键值得注意的是,妙玉也是自幼体弱多病,这点跟黛玉的弱柳扶风,病若西子又有共同点,而香菱因为遭受折磨,命运捉弄,她的情况也是如此。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妙玉父母双亡的背后,到底有什么隐情呢?她的身世似乎并不简单,她的父母是因何而去的呢?有没有可能是因为皇族内部的斗争而殒命的呢?或者妙玉乃是前朝勋贵,因为王鼎变换,而招致了杀身之祸?如果是这样,那么妙玉的出身就很尊贵了,那妙玉因此流落于民间,导致自幼多病或也可解释得通,何况妙玉请宝黛钗三人喝梯己茶的时候,她曾明言贾府未必能找到绿玉斗这样的器皿,也从侧面反映了妙玉的原生家庭有可能比贾府还富贵,考虑到贾府已经是国公之尊,那么妙玉的出身至少是王族了。

原著中曾记载,妙玉的师父要求她一定不能返回老家,否则会有灾祸,为什么妙玉不能返回老家呢?是不是因为老家耳目众多,了解妙玉底细的人太多,她如果返回会有被认出的风险呢?因为原稿的丢失,我们无从看到八十回后的本来面目,关于妙玉的结局也只能通过判词、曲词以及脂批提供的线索去推断,可终究是没有充分证据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妙玉的心性是很奇特的,也很孤僻,众人都难以捉摸她的性情。她是个被世俗难容之人,而关于她的曲词名就叫《世难容》,可见她的这种个性其实是很被嫌弃的,就连表面与世无争的李宫裁李纨都特别不待见妙玉,可见妙玉的知音是很少的。

林之孝家的回道:“请他,他说‘侯门公府,必以贵势压人,我再不去的。’”王夫人笑道:“他既是官宦小姐,自然骄傲些,就下个帖子请他何妨。”林之孝家的答应了出去,命书启相公写请帖去请妙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妙玉在大观园建成后,被接到贾府,她原本是不愿意到权贵之家屈就的,一来反感权贵之家仗势欺人,二来很可能是防止让自己卷入世俗,她的身份敏感,稍有不慎可能就会给自己带来灾祸。林之孝家的曾专门向王夫人汇报过妙玉的身世来历,总让人感觉其背后的身份绝不简单,也正是因为听到汇报后,王夫人决定用帖子以礼而请妙玉,可见王夫人也感知到了妙玉身世的不简单。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仍将前番自己常日吃茶的那只绿玉斗来斟与宝玉。宝玉笑道:“常言‘世法平等’,他两个就用那样古玩奇珍,我就是个俗器了。”妙玉道:“这是俗器?不是我说狂话,只怕你家里未必找的出这么一个俗器来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作者通过这貌似故弄玄虚的描写,只为向读者们表达妙玉得神秘与不凡。妙玉入住大观园里的栊翠庵之后,跟贾府的人交集并不算多,在前八十回里,妙玉的出场也并不多,在第四十一回里,贾母带着刘姥姥、宝玉以及众姐妹到栊翠庵品茶,妙玉单独请了林黛玉和薛宝钗喝“梯己茶”,而宝玉也跟着一起喝了这茶,妙玉对黛玉和宝钗的“区别对待”,也正说明了她有慧眼,知道钗黛不属凡品,神交已久,故而特邀,至于宝玉更是妙玉所青睐的,她将自己所用的绿玉斗给宝玉用,唇齿之间的相碰,也说明他们之间缘分匪浅。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在第五十回里,芦雪厂争联即景诗,众多才女各显其能,宝玉被罚去讨要栊翠庵的红梅,大家也知道宝玉之于妙玉的不同,派他去自然可以得偿所愿,宝玉果然不负众望,做了一首乞红梅诗,得到了妙玉的赠梅。

他常说:‘古人自汉晋五代唐宋以来皆无好诗,只有两句好,说道:“纵有千年铁门槛,终须一个土馒头。”所以他自称‘槛外之人’。

在第六十三回,“寿怡红群芳开夜宴”后,宝玉也喝得酩酊大醉,在醒来得知“槛外人”妙玉为自己道贺以后,他为了能想出一个得体的回复,而要特别请教,直到邢岫烟给他指点迷津之后,他才志得意满,妙玉和宝玉的这种互动说明了他们的彼此欣赏,甚至有情爱的成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妙玉能在金陵十二钗第六位,与史湘云一前一后也说明了她是妙玉心中特殊的存在。如果说史湘云是另一个薛宝钗,那映照林黛玉的便是妙玉,这样一个重要的女人,在金陵十二钗正册里,便不足为奇了,更何况她的家族跟贾母是有渊源的,妙玉的身世跟四大家族也必然有关联。

在第七十六回,中秋夜的凹晶馆,林黛玉和史湘云联诗,那著名的“寒塘渡鹤影,冷月葬花魂”便出自这里,妙玉对于黛玉和湘云的对诗也很感兴趣,先是偷听了一会,后来实在精彩,便也参与其中,后来她一口气给续了十三韵,可见其诗才也很不一般,其具有的良好的家风和受到的教育也是非常明显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气质美如兰,才华阜比仙。天生成孤癖人皆罕。你道是啖肉食腥膻,视绮罗俗厌,却不知太高人愈妒,过洁世同嫌。可叹这,青灯古殿人将老,辜负了,红粉朱楼春色阑。到头来,依旧是风尘肮脏违心愿。好一似,无瑕白玉遭泥陷,又何须,王孙公子叹无缘。

“欲洁何曾洁,云空未必空,可怜金玉质,终陷淖泥中。”这是关于妙玉的判词,是说她本心高气傲,追求出世的清净,但是终究事与愿违,她还是被卷入红尘的风筝之中,关于她的曲词里则有“肮脏违心愿”之句,说明了在八十回后原稿的故事里,妙玉没有获得她想要的生活,流落于肮脏之中,所以很多预测乃至于续本写她被掳走,甚至流落到烟花柳巷,实在令人可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而在靖藏本的脂批里,还透露她流落到了“瓜州渡口”,而刘姥姥很可能也会到这个地方,刘姥姥会不会跟妙玉也发生什么交集呢?这是很有可能的,但考虑到刘姥姥用过妙玉的成窑杯子她都那么嫌弃,在她落魄之际,刘姥姥会不会对她不计前嫌施以援手呢?

而且,还写到“红颜固不能不屈从枯骨”,这妙玉不得不屈从的“枯骨”到底是谁呢?她为什么不得不屈从呢,是怎样的身不由己让妙玉做出了这样的选择,她又是为何人何事呢?她委身的这个人在前八十回里应该会出现吧,是贾府的对头吗?总之是一个老色鬼,而且品行不太好吧,或许既贪财又好色,甚至能左右败落后贾府的命运,否则又怎么可能被称为“枯骨”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同时,妙玉的师父是苏州得道的女尼,她擅长先天神数,她曾告诫妙玉千万不能返回故乡,我们可以相信这是作者有意留下的伏笔,八十回后的原稿情节里,很可能就有妙玉不得不返回家乡的故事,而正因为这样的机缘巧合,她遭遇到了“枯骨”,不得不就范,她很可能是为了宝玉,为了贾府,这样一位优质的女性,要遭到如此的命运安排,真是悲剧把美好的事物毁灭给人看的经典注释。

“红楼情未了,石头传奇长”,纵横点红楼系列原创文章,感谢大家的赏悦和支持,创作不易,敬请尊重,未经许可,请勿在任何其他平台发布本文,如有侵权,必究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