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对于这部流传两百多年而仍然不衰的文学巨著,《红楼梦》究竟讲了什么?或许,在一千个读者之中,有着一千个不同的理解。但显然,无论是怎样的理解,都无法忽视一个问题:女性。

女性,是《红楼梦》描述最多的人群。她们有尊贵如贾母的诰命夫人、侯门太太;她们有服务于大家族之中的年轻丫鬟;她们有服务于大家族之中的奶妈、婆子;以及生活在底层之中如同刘姥姥这样的乡下老妪。

在她们身上,我们看到了精明、智慧;也看到的市侩、人性。有精明如凤姐,亦有让人讨厌如赵姨娘、王善保家的。

只是,无论她们如何优秀,却终究逃不过这个时代赋予她们的地位:在男权社会之中,她们终究仅仅是男人的附属品。

而在《红楼梦》众多的女性角色中,或许,以下这三位女子的悲剧,能够很好地揭示其背后的深意。

一、金钏儿。

在荣国府中,在众多的丫鬟之中,金钏儿是具有优势的。其本身是家生子奴才,又是王夫人身边的四大丫鬟之一。

只是,如此体面的丫鬟,其命运,却仅仅因为王夫人的一句话,便彻底改变。

《红楼梦》第二十八回中,中午时分,贾宝玉闲来无事,在大观园中闲逛,走进来王夫人的房间,此时的金钏儿,正半蹲在王夫人的面前,眯着眼睛替主人捶腿。

金钏儿性格开朗,平日里与宝玉交流不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见了她,宝玉便走到她的面前,从荷包里拿出一颗香雪润情丹,放进了她的嘴里,便声称,只得太太醒来,便央求让她派到怡红院中去,一块儿生活。

作为年轻漂亮的金钏儿,虽然在王夫人身边足够体面,但俗话说得好:人往高处走。见宝玉如此,她自然心动。

于是她睁开了眼,给宝玉支了一个招:往东小院抓彩云与环哥儿去。

不得不说,金钏儿是十分聪明的,让宝玉去抓彩云与环哥儿,这无疑是给宝玉最大的底气。毕竟,环哥儿是荣国府的三公子,而彩云,是王夫人的四大丫鬟之一。

有如此前车之鉴,想来,宝玉的要求,自然不过分了。

却不曾想,这番话,被王夫人全然听在耳中,听见金钏儿如此挑拨宝玉,盛怒之下的她,狠狠的扇了金钏儿一个嘴巴,并给她扣上了一个“胡里京”的称号。

随后,更是叫来了金钏儿的母亲,将她撵了出去。

不久后,便传来了不幸的消息:金钏儿投井自尽了。

一个活生生的生命,便就这样没了。而金钏儿的死,所造成的影响是什么呢?不过是王夫人象征性的维护名声的几滴眼泪,不过是她的家人得了五十两银子;不过是不久之后,她的妹妹玉钏儿月钱涨了一倍。

而除此之外,什么都没变;除了内疚的宝玉,在其周年之时,在水月庵偷偷祭奠金钏儿之外,在偌大的荣国府,又有谁会想起她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2、“槁木死灰”的李纨。

李纨的出身,是非常体面的。其父亲李守忠,曾任国子监祭酒,是妥妥地书香门第之家,其嫁给荣国府二房长子贾珠,也是郎才女貌的一对。

我们从原文中对贾珠简短的描述:十四岁中学,也就是考中了秀才,这在科举制度的封建社会,如此年龄拥有如此成就,自然是潜力股了。

想来,李纨最初嫁给贾珠,成长荣国府二房少奶奶的时候,也是风光体面的。

只是,好景不长,成婚没几年的他一病去世了。

独自留下李纨以及其腹中的男婴,也就是后来的贾兰。

若生活在当下的时代,如李纨这样新婚丧夫的女子,会作何选择?自然是改嫁,若舍不得自己的孩子,则带着孩子改嫁也是未曾不可的。

只是,生活在封建社会之中的李纨不同,她从小被灌输的观念,正如其读过的书一般:是《女四书》、是《列女传》、是《贤媛集》

在如此思想的灌输下,让她在面对丧夫之时,选择了守寡,当然,她的这个选择,是否与其娘家有关,则不得而知了。

虽然,李纨带着儿子贾兰,在荣国府过上了衣食无忧的生活,其月钱,更是与贾母、王夫人一样的二十两银子;到年底分红,亦是上上份,一年下来,能积攒在五六百两银子。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但是,其从年轻之时、从人生中最精彩的时期到衰老,如此漫长的守寡生活,却是让人不寒而栗的。

尤其是,生活在大家族之中的她,“守寡”二字绝非仅仅口头上说得简单,是要付诸行动的;比如,其卧室之中的窗户,是透明的玻璃窗;她在怡红院丢失一块手帕,第二天一大早便急忙让丫鬟去寻找。

荣国府人多嘴杂,李纨母子二人享受着如此体面的待遇,嫉妒他们的不知有多少,所以,生活在这里的李纨,需要比初进荣国府“步步留心,时时在意”的林妹妹更为谨慎。

而如李纨这样的生活,试问,在当下的社会中,又有哪一位女性能够忍受住这样的煎熬呢?

但是,如此守寡、如此为了死后拥有一块“贞洁牌坊”的封建女性,却大有人在。

目下流行的当代小说《白鹿原》,作者陈忠实,便是在翻开《县制》中,被那些一块块为了“贞洁牌坊”而承受一生煎熬的女性所感动,才创造出来的。

而其笔下的田小娥,不久就是最真实的代表吗?

作为田秀才的女儿,却不幸成为了郭举人的小妾,活成了她口中的“在这个家中连狗都不如”的暗淡无关的生活。

为了反抗,她选择最黑娃想好,然最终,还是倒在了封建制度对女性建造的高墙之下,被她的公公黑三,用嗦镖杀死。

三、尤二姐。

在《红楼梦》中,描述了众多的优秀女子,善良如平儿的,却仅仅只能在贾琏与王熙凤这对夫妻之间苟且求生;精明如鸳鸯的,因为得罪大老爷贾赦而前途尽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而在这众多的女性之中,尤二姐俨然显得例外。

对于尤二姐的评价,想来,在多数人眼里,都是水性杨花、嫌贫爱富的存在;与姐夫贾珍不清不楚;违背夫命退婚张华。

所以,她最终吞金而亡的下场是咎由自取。

只是,很少有人真实的理解的,真实的走进她的生活。

对于尤二姐的真实父亲,我们是不得而知的,但是,我们从尤老娘的“安人”名分可以看出,她的父亲,也是一位宦官之家。

只是,她的父亲去世后,尤老娘耐不住寂寞、守不了清贫,所以,选择了改嫁,成为了尤氏父亲的续弦。

从这个细节我们可以看出,尤氏姐妹在人生之中的第一个老师,便是她的母亲尤老娘,而作为她的母亲,又教给了她们什么呢?

正是嫌贫爱富、正是与那个时代格格不入的思想。

生活在封建社会之下的女子,其性格、其思想,在很大程度上,都是由她的母亲决定的;而她的婚姻,更是由她的长辈决定的,正如俗话所说的:“父母之命,媒妁之言”。

试想,面对贾琏偷娶尤二姐,若没有尤老娘的首肯,这对婚姻能实现吗?

并不能,如此一来,也自然没有后话了,自然没有尤二姐的悲剧了。

回顾尤二姐生活在荣国府中所受到的折磨,我们会发现,其最大的致命点,就是与姐夫贾珍不清不楚的往事。

只是,如尤二姐一般的,生活在当下的女性朋友,会觉得罪不可赦吗?试问,当下的众多女性,在成婚之前,又有多少没有交往过男朋友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只是,时代不同罢了。在那个时代,男子三妻四妾,是受法律保护的;但女子行为不端,则一生尽毁。这便是封建社会之下生活的女性,所面对的残酷现实。

小结:

或许,通过以上的描述,能够给朋友们带来一些启发;能够更公正的,更深入了理解作者创作《红楼梦》背后的深意;正如其在《红楼梦》第五回中,通过贾宝玉梦游太虚幻境,所点出了“千红一窟,万艳同悲”的主旨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