鼎鼎大名的四大野战军,分别是彭总的一野(西北野战军),刘帅的二野(中原野战军),陈毅以及粟裕的三野(华东野战军),林总的四野(东北野战军)。

其中,四野的阵营最为豪华。中央将原来“向北防御, 向南发展”的战略方针, 改变为“向北发展, 向南防御”的方针,由此,北方变成我军的重点战略方向,我军决定提前抢占东北。一是将大批高级将领和干部调往东北,元帅级的有林总、罗帅,大将级的有肖劲光,黄克诚等,参谋部有“伏龙芝高材生”刘亚楼坐镇,再加上以邓华,刘震,韩先楚、黄永胜、李天佑为代表的豪华上将群体,还有善于搞经济和后勤的陈云、高岗,配置极其奢华顶级。二是将各个战略区的主要军事力量直接支援东北,山东军区、新四军、陕甘宁、晋察冀都把自己最精锐的部队给了东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其次,配置相对较好的是二野。元帅级别有刘帅、邓政委居中协调,大将级的有陈赓,还有以陈锡联,杨勇,陈再道为代表的上将群体,参谋部则有“活地图”李达上将坐镇,经济上也有薄一波。部队主要由抗日战争时期赫赫有名的八路军129师和晋冀鲁豫野战军一部组成,战斗力非常强悍。因此,二野(中野)从来都是承担最苦最难的任务,挺进大别山,牺牲了自己部分实力,为其他兄弟部队赢得了发展机会。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至于一野、三野,很多网友认为一野最起码是由八路军120师组成,在抗日战争时期,120师就是三大主力部队之一,根正苗红;而三野则是由供给东北后剩下的山东八路军以及新四军组成的杂牌军,加上新四军前身主要是南方八省的游击队,不是中央的主力部队,因此,将三野归属于“偏师”。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实际上,这种看法不正确,三野绝非“偏师”。山东八路军虽然有一部分去支援了东北,但剩下来的八路军战斗力非常强悍,人数也有24万,许世友、王建安、聂风智他们的部队都是精锐力量;新四军更非早年的游击队可比了,总人数有30多万人,抽调给东北以及中原军区近10万人后,自己还剩下20来万,新四军也有叶飞、王必成、陶勇这样的名将。因此,光这两部分就有40多万人了,这已经是一支战略力量,绝非“偏师”。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至于一野,虽然120师根正苗红,但120师不仅要长期在贫瘠的晋绥地区坚持抗战,还要担负起保卫陕甘宁边区的重任,无法像其他两个师那样充分发展。在解放战争初期,120师所属部队,还在大同集宁战役中,受到挫折,损失不小,队伍只有不到两万人。最终一野前身西野组建的时候,120师加上地方防卫部队,一共大约2.6万人。这种基础配置只能说一野真的太苦了,太不容易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基于以上原因,一野才是真正由“偏师”发展而来,最终,一野实现了歼灭胡马、解放大西北的战略目标,取得了不亚于其他野战军的成绩,成为人民军队当之无愧的四大野战军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