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9年1月底北平的和平解放,标志着三大战役实现完美收官[1]。尽管平津战役中我军拥有绝对优势兵力,以很小的代价就实现了战役目的。

但战役发起之初,我华北2、3兵团与东野先遣兵团配合失误险些误了大事,毛主席气得痛骂了3个兵团。

事后他还对周恩来说:“我是不是骂得太狠了,让他们留下了后遗症”。

那么是什么事情会让毛主席如此大动肝火,事后又如何转危为安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傅作义明知东野入关会改变华北战局,却摇摆不定导致自己在平津陷入被动

1948年9月12日辽沈战役爆发后,蒋介石察觉到我军要攻下锦州实现“关门打狗”。故而强迫华北“剿总”司令傅作义,出动华北国军在葫芦岛登陆,妄图突破塔山解锦州之围。

但我军攻克锦州后,毛主席和东北野战军司令员林彪同时注意到了徘徊在彰武的廖耀湘兵团,这才让葫芦岛的敌人于11月12日从东北全身而退。

这样东北野战军入关的大门已经完全打开,而蒋介石和傅作义接下来却为华北局势开始了无尽的扯皮。

傅作义是公认的晋绥军名将,他在抗战过程中率嫡系孤军奋战于绥远。

牵制了大量日军,故而形成了独立的绥军系统。抗战胜利后蒋介石出于平衡北方势力的考虑,只让阎锡山“光复”山西,却将平津一带的华北富庶地区交给了傅作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傅作义所部在抗战中也得到了充分锻炼,再加上解放战争初期华北我军对敌强我弱的严峻形势估计不足。导致解放战争初期我军先败大同集宁,又被迫放弃了解放区最大的城市张家口。

但解放战争到了1948年9月,尽管傅作义的华北“剿总”仍有55万对20万的绝对优势兵力。但他也清楚一旦东野大军入关,自己必将首当其冲。

更让傅作义头疼的是其所辖部队只有17个师是自己的嫡系部队,而另外25个师却是蒋介石嫡系部队。这样无论是全力应战还是撤离平津,傅作义都陷入左右为难的境地。

傅作义个人希望能够全军退往绥远,与山西的阎锡山和西北的马鸿逵、马步芳,再加胡宗南的势力共同对抗解放军。

可是他也清楚绥远的物产根本无力供养大军,而且中央军也绝不愿跟着他去绥远吃苦。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蒋介石则鼓动他将平津全军撤往江南,并由他出任东南军政长官。可傅作义也清楚,自己的部队一旦到了江南就会迅速被蒋介石分化,而自己也很快会沦为有名无实的光杆司令。

所以他在南京面见蒋介石时说:“东北共军损失惨重,需要至少休整3个月。而这段时间我可以再扩招30至50万部队,有信心先击破华北共军再同林彪决战。”

蒋介石事实上也不想把北平、天津这样的大城市拱手让给我军,也担心东北野战军不受阻拦就会南下进入淮海战场。

而这时以司徒雷登为代表的美国势力,也开始拉拢扶持傅作义集团,妄图保住美国在华北的经济利益。这样的多重因素使傅作义几乎只能自缚手脚,坐等东野大军南下来将其歼灭。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毛主席谋划借围攻张家口调动敌人,傅作义果然派王牌35军去钻我军口袋

蒋介石同意傅作义困守华北的作战计划后,非常“慷慨”地为其拨付了7万支步枪和2亿发子弹,并同意将原中央军系统的指挥权和经济大权全部交给傅作义。

而傅作义也同意放弃自己在察哈尔和绥远的控制区,以便将主力全部集中在平津战场。但是傅作义回到北平后,又开始耍起了小心眼。他把自己的嫡系摆在北平以西,一直到张家口、宣化一带。

而将中央军系统全部摆在北平以东,至天津、塘沽一线。很明显一旦东野大军提前入关,傅作义就带着自己的嫡系火速逃往绥远,而中央军则在国民党和美国海军的接应下迅速从海路南撤。

这个办法看似两全其美,实则却很可能会两头都顾不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在西柏坡的毛主席自然看出了傅作义这点小伎俩,而只有把傅作义55万人全部歼灭在平津地区才是解放军的最优选择。为了防止傅作义和中央军的高级将领,在我东野大军南下之前就提前撤离平津。

毛主席命令华北军区第三兵团停止围攻呼和浩特,在山西的第一兵团暂停进攻太原。同时在淮海战场也故意暂停一下攻势,让傅作义以为自己还有可能沿津浦线南撤。就用不着为西撤绥远,或在塘沽上船做好准备。

甚至林彪他们也在沈阳大开庆功会,让傅作义和蒋介石都以为东野大军根本就不会迅速入关。

当时在整个平津地区我军,只有华北军区第二兵团、第三兵团6个纵队约13万人,加上西野第8纵队和地方武装也才20万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第一兵团远在太原,根本不可能将其调往平津战场。幸好早在敌军全部从葫芦岛撤离,而傅作义上演偷袭石家庄的闹剧时。毛主席就命令原本在塔山堵截敌军的东北野战军,迅速抽调部队组成入关先遣兵团。

于是林彪命令第4纵队、第11纵队,3个独立师加一个骑兵师组成东北野战军第二兵团,由程子华为司令、黄志勇为政委,迅速向关内移动。

我东野先遣兵团的行动,成功让傅作义感受到了威胁,不得不仓促调回偷袭石家庄的部队。

而毛主席认真思考3个兵团的使用后,很快想出来通过围攻张家口来把傅作义“订”在平津的计划。毛主席料定傅作义骨子里是绝对不愿意去东南的,因此在他心目中唯一的后路只有去绥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而他的嫡系部队想从平津方向西撤绥远,无论如何都绕不过交通重镇张家口。所以华北军区第三兵团包围张家口,傅作义肯定会派他的嫡系精锐,也是整个华北“剿总”唯一的看家机动力量第35军去解围。

而一旦35军到达张家口,再由第二兵团出击平张线切断35军的退路。这样傅作义就只能派出更多嫡系部队去救援35军,东野先遣兵团再加入战场,就能给傅作义的嫡系以重创。

到那时傅作义很可能连守北平的部队都不够,只得把天津的中央军西调。这样一来,我军就完全掌握了战场主动。

12月2日华北军区第三兵团在司令员杨成武、政委李天焕的指挥下,完成了对张家口的战略包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