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解放战争时期,我军四大野战军在全国各大战区尽显其能,战绩辉煌,实力也是不断壮大。我军一向以“以战养战”为宗旨,很多人都认为各大野战军只要打一次大仗,规模便会扩大一次。

但事实不是这样,我军在发展军队兵力上并不是一帆风顺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东北野战军炮兵纵队

四大野战军中,既有短短一年半就从40多万人扩充到103万人的东北野战军,也有到解放战争末期仅有15万人的西北野战军;既有经千里跃进大别山蒙受巨大损失的中原野战军,也有经历过无数次大战恶战但规模一直不变的华东野战军。

各大野战军的兵力对比一直都是众人谈论的话题,大家各抒己见说什么的都有。今天笔者就从专业的角度,好好唠唠这些事儿。

东北野战军——扩军速度难以置信,吓坏蒋介石

自从林彪带着11万人去东北之后,扩充军力成了一件很重要的事情。

东北民主联军的战斗并不是一帆风顺的,四平失守导致我军损失8000兵员,南满也只剩下了4座县城,东北民主联军顿时陷入十分危险的境地。

1946年10月,杜聿明纠结了10万国军一直往北打,结果从没带兵打过仗的陈云提出了个“坚守南满”的策略,此计便如同四两拨千斤一般使杜聿明的推进举步维艰。东北民主联军随即发动“三下江南,四保临江”战役,歼灭国民党军4万余人,还收复了11座城镇。

从此以后,东北的棋局好像又活了。

1947年5月13日,我军以46万部队(主力部队24万人)对上48万国民党军发动夏季攻势,虽然毙伤俘虏国军8万多人,但四平攻坚战却以失败告终。原因是四平久攻不下之际,蒋介石突然从长春、沈阳甚至关内抽调了10个师增援。我军没有足够的兵力打援,只能撤出四平战斗,还付出了13000人的惨重伤亡。

这说明,我军在东北根本没有足够的兵力来应对战场上的突发情况,部队付出了巨大伤亡之后,也有可能不会获得相应的战果。将来若是到了和国民党决战的时刻,东野就是将全军押上,估计最多就是个平局,而且伤亡一定会很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我军战士在修铁路

林彪忧心忡忡,这点兵力和国民党打几个大仗还勉强可以,但要歼灭国军夺取全东北尤为不足,四平久攻不克就是最好的证明。

而且,部队还一直在减员。

夏季攻势中,光是攻打四平一座小城就令蒋介石调动了10个师增援,这要是打长春、沈阳等大城市,那还指不定得对付多少援军呢!而且,刚调到东北主持大局的“小委员长”陈诚已经在扩军了。

东野的解决办法只有一个——也是扩军!

林彪向中央发报问毛主席该如何办?毛主席就一句话回复:“罗荣桓会有办法的。”

林彪一向都把全部精力放在军事指挥上,哪怕不打仗的时候也是盯着地图看一整天。所以,罗荣桓直接包下了全部的政治工作,用他自己的话说:“除了领兵作战,其他的事情我全干。”

罗荣桓很快制定好了扩军的初步计划:东野的主力部队从24万人增加到40万人,还要新建2个纵队,每个纵队人数不得少于3.5万人,每个步兵师人数不得少于1.2万人。

很快这一标准就不够用了,扩军计划又改成60万人。

这么多部队去哪里招募呢?有三个办法:第一、从当地农民中征召新兵;第二、收编东北的原伪满洲国部队;第三、改编战场上俘虏的国民党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东北野战军在攻城作战中

收编原伪满洲国部队或是国民党战俘肯定行不通,因为没那么多时间进行思想改造。我军刚进入东北时收编过一些原伪满士兵,但他们大部分都从事过“反共”活动,始终不相信共产党会把他们当自己人,国军进入东北后便统统反水,甚至杀害了我党干部。

国军俘虏呢?他们被我军化整为零后,每个班都能分到几个,但他们多数看不起“土八路”,没过几天就跑掉了大半,甚至战场上一开打,他们朝东野士兵放了黑枪就溜,跑到国民党那里泄露我军机密。

这样一来,罗荣桓就只能从东北解放区经历了土改之后的农民中招募新兵。

但那些翻身后的农民没受过军事训练就这么招进部队,即便有老兵带也还是会掉链子,敌人的机关枪一扫射他们就懵了。

于是罗荣桓想了个办法——组建二线兵团,也就是将报名参军的农民组成二线兵团,下辖若干独立团,并派一些老兵担任教官。独立团的士兵平时没有作战任务,主要就是训练,他们不仅要学会射击、刺杀、投弹、爆破等基本技能,还要组织政治学习,等他们完成了训练学习科目,就立刻编进作战部队。

二线兵团给即将成为军人的农民们提供了一个有效的缓冲。

当时正是东北战场最艰难的日子,连年的战争让解放区百姓的压力非常大,但罗荣桓仍然保持着持久的耐心,哪怕征兵遭到老百姓的抱怨,他都毫无怨言。罗荣桓就是这样,带着政工干部们一个县一个县地走访,一个村一个村地征兵,一点一点讲道理。

罗荣桓的目的就是让老百姓们知道,征兵是为了他们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罗荣桓政委

罗荣桓还把大批的政治工作人员派往地方,对老百姓进行广泛的政治教育,号召他们拿起武器保卫家园。东北农民在分到土地之后,很愿意接受党政人员们的政治引导,参军热潮一下子就被调动起来了。

在罗政委的努力之下,从1947年秋天开始招募的二线兵团,到1948年1月就组建了88个独立团,人数竟然高达22万人。

一年半的时间,二线兵团前后共组建了三期,共编成了189个独立团,以每个团2500人计算,相当于东野足足增加了47万多人!

但这还没有完。

1948年4月,罗荣桓的扩军计划已经有了成效,东北野战军总兵力达到了72万人,比原计划多出了12万人。还设立了炮兵纵队,拥有战防炮、迫击炮1600余门,山、野、榴弹炮共600余门,还装备近120门高射炮。

辽沈战役前,东北野战军已经拥有12个步兵纵队,15个独立师,1个炮兵纵队,1个铁道纵队,3个骑兵师,1个坦克团等,再加上地方二线部队共103万大军。

兵员编制方面,各纵队已从原来的2到3万余人扩编到了4万人;各步兵师也已从原来的5000至7000人不等,达到了1.2万人的统一标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东北野战军入城式

武器装备方面,全野战军配备长枪385134支、短枪50352支、冲锋枪12960支、轻机枪15582挺、重机枪3136挺、60mm炮2890门、迫击炮986门、山炮324门、野炮194门、榴弹炮92门。

毫无疑问,此时的东野已经具备了将东北国军全歼的实力。

不到两年,东野就从40多万人发展到超过100万人的庞大规模,这吓坏了蒋介石。国民党好不容易连收编带抓壮丁,七拼八凑终于组建了50多万大军,结果解放军愣是弄出100多万人来,老蒋的心情瞬间降至冰点。

老蒋想破脑袋也想不通,解放军既没有国军有钱,也没有国军装备好,共产党到底是施了什么法术,组织了一支如此庞大的队伍?

殊不知毛主席有一句话:“人民,只有人民,才是创造世界历史的动力。”

这句话显然蒋介石不理解,他手下那些养尊处优的将领们也不理解,理所当然地认为战争的胜利就是靠钱粮军马,从来不知密切联系群众,兵败也就顺利成章了。

这一切,罗荣桓功不可没。

华东野战军——奉行以战养战,但人数几乎没变

华东野战军是原来的山东野战军和华中野战军合并而来的,从成立之日起到上海解放,华野一直都在山东、江苏作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华野炮兵

华野的运气不错,1947年初的鲁南战役就迎来了第一个转折点,除了歼灭国军5.3万人之外,还缴获了89门火炮和24辆坦克,光是美制105榴弹炮就有48门,另外还有400多辆汽车。

从此时开始,华野具备了对大城市的攻坚能力。

于是,华野在原来兵力的基础上,又专门成立了一个独立的特种兵纵队。

但华野却后来出现了一个很奇怪的现象。

1947年初的华野拥有10个纵队27万人,但从此时起一直到1949年初淮海战役结束,两年时间内总兵力几乎没有什么变化。

在此期间,华野总兵力都在30万到36万人之间。如果按照打一场恶仗就扩充一次兵员的说法,那打了无数次恶仗的华野为什么总兵力就是不见长呢?

原来,华野一开始的27万大军加上较为优越的装备,能对国军精锐起到很好的牵制作用。其实中央一开始组建华野就是为了让陈粟牵制关内的国军主力,等到林彪解决了东北再入关一起歼灭国军。

但鲁南战役缴获的好装备让华野信心爆棚,全军逐渐从牵制作战转变成了主动进攻,甚至敢对敌方防守的大城市进行攻坚。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华野坦克部队和国军战俘

华野所处的山东、苏北一带是国民党重兵集结之地,蒋介石一多半嫡系部队全在这里,华野即便鸟枪换炮,要对付这些精锐主力也绝对是啃硬骨头。

这也导致华野逢战必是恶战。

从莱芜战役到孟良崮战役,从南麻临朐战役到沙土集战役,从豫东战役到济南战役……这无一不是大战恶战,而且每场恶战的时间间隔往往只有1到2个月。

淮海战役之前,华野至少付出了10多万人的伤亡,补充的兵员要么是国民党战俘,要么是解放区农民,农民成为军人需要军事训练,国军俘虏成为解放军需要思想教育,这都要花时间,而华野强敌环伺,放眼望去都是“满级对手”,最缺的就是时间。

也就是说,在东野大力扩军,中野努力建立根据地,西野尽力改善生活的时候,华野却永远在和国军精锐鏖战的路上。

华野兵力说少不少,说多也不多,所以在平原地区和装备精良的国军打仗必然是吃亏的。不过在“战神”粟裕的指挥下,能将野战军总兵力维持在一定水平以便发动下一次战役,这就已经相当不易。

更重要的是,华野的补充兵员往往都是刚刚能满足伤亡的兵力。华野把大部分的精力都放在了作战上,根据地的建设和群众工作便没有充分地进行,而且他们靠近国统区,地方征兵也就无法做到像东野那样迅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华东野战军机枪阵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