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开庭……”伴随着一声清脆的法槌声响,模拟庭审正式开始。学生们各司其职,分别饰演“审判员”“公诉人”“辩护人”“被告人”等,“审理”了一起中学生“故意伤害罪”案件。整个“庭审”现场严肃有序,从法庭调查、举证质证、法庭辩论、法庭教育到当庭宣判,还原了真实法庭审理案件的全过程。这只是镇安法院“护未”工作的一个小小缩影。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近年来,镇安法院高度重视未成年人保护工作,积极探索未成年人保护“三个三”工作模式,打造“倾心护童”法官工作室、家事法庭调解室、模拟法庭体验室、未成年人文化沙龙、心理疏导室和法治文化展示区等六大教育阵地,扎实推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各项工作,创造未成年人成长成才的良好环境。

打造“三级平台”,织密未成年人保护网络

立足审判职能,强化少年审判专业化平台。镇安法院少年法庭深入研究《未成年人保护法》《家庭教育法》等多部法律规定,通过走访学校、社区,全面开展少年犯家庭情况、教育情况等庭前调查,针对个案情况,对案件精准审判把握,最大限度落实以“惩罚为辅、教育为主”的未成年人案件审判目标。延伸司法服务,完善未成年人权益保护平台。加强与司法、民政、妇联、教育、学校等沟通配合,依托家事法庭组织调解,在法律规定的范围内,通过为被害人争取最大权益,争取谅解从轻,达到惩教结合的目标。凝聚社会合力,构建未成年感化教育平台。通过法定程序聘请妇联、教育局等部门人员担任少年法庭人民陪审员,参与庭审活动,做到“寓教于审,惩教结合”;与县公安局、检察院、司法局联合开展“护苗”行动,围绕未成年人易发犯罪类型、校园暴力危害等方面送法进校园开展法治宣传,形成了家庭保护、社会保护、司法保护相衔接的社会保护合力。

开展“三项活动”,护航未成年人健康成长

镇安法院少年法庭的每名法官,都兼任了各个学校的法制副校长,通过定期开展“法治进校园”系列普法活动,将法律知识融入典型案例中,激发孩子们学习法律的热情。通过“法庭开放日”活动,把学生“请进来”感受阳光司法,将执法办案过程展现出来,为孩子们答疑解惑,把庭审现场变成课堂,提供更直观高效的普法。通过开展红领巾法学院活动,让学生们沉浸式体验发生在身边的案例,零距离感受了司法案件审判的全过程,真实地还原庭审的全过程,引导孩子们提高尊法、学法、懂法、守法、用法意识,切实从源头上预防和减少青少年违法犯罪。

落实“三个举措”,撑起未成年人保护的“法治蓝天”

加强普法宣传,提升未成年人自我保护意识。积极开展送法进校、法庭开放日、红领巾法学院等护苗活动,使广大青少年在寓教于景中得到法治熏陶,增强未成年人自我保护意识。

坚持保护未成年人合法权益与未成年人犯罪从轻原则,达到政治效果、法律效果、社会效果相统一。依法严惩侵害未成年合法权益犯罪,给未成年人罪犯改过自新环境,推动未成年人保护工作更加完善。

重视判后帮教工作,实现教育改造的效果。积极延伸审判职能,建立未成年人案件一对一帮教制度,办案法官在结案后继续联合检察机关、司法行政部门、街道、社区力量,用心用情地帮助未成年罪犯后续的就学就业、参加培训等,努力挽回每一名迷途少年,助力其回归社会。

镇安法院始终秉持“教育、感化、挽救”的方针和“教育为主、惩罚为辅”的原则,立足保护未成年人权益,严惩侵害未成年人权益犯罪,努力让每一个孩子都沐浴在法治的阳光之下。

(通讯员 侯兴华 马娟)

责任编辑:安心 审核:杨勇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欢迎向我们报料。报料关注西北信息报微信公众号(xbxxbwx)留言或加编辑微信号:y609235490 投稿邮箱:xbxxbxmt@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