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时期,以战将如云来形容蒋介石手下的将领应该毫不为过,其中干将陈诚、忠将顾祝同、福将刘峙、飞将蒋鼎文和虎将卫立煌被称为蒋介石的“五虎将”。在我们的理解中,虎将自然是有一番比较耀眼的战绩,那么蒋校长的五虎上将战绩又如何呢?本文就跟大家来一探究竟。

1、干将陈诚

陈诚跟蒋校长是同乡,又在黄埔军校担任过教官而且对蒋介石也比较忠心,所以得到蒋介石的信任,一路被提拔,最终取代何应钦,成为蒋校长的心腹,有“小委员长”之称。然而陈诚这位干将的战绩实在是不能与他的政治地位相比。

陈诚在1924年到1937年的十多年间还是有一些战绩的,自抗战开始后,陈诚几乎就再也没有打过胜仗了,不过这并不影响他晋升。

1925年2月讨伐叛军陈炯明的棉湖之战,陈诚指挥炮兵压制住敌人的火力,使战局转危为安,因而陈诚得到蒋介石和何应钦的赏识,也算是一战成名了。

北伐战争时期,陈诚指挥所部一路拿下衢州、杭州、吴江、苏州等地,战后于1927年6月升任第21师师长。

中原大战时,陈诚率领部队攻下济南,因作战有功,战后升任国民革命军第十八军军长。

1932年冬陈诚参与对中央红军的第四次围剿,作战失败后遭到同僚的弹劾。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陈诚

1937年淞沪会战时,陈诚担任左翼集团军总司令,指挥第十五、十九两个集团军与日作战,期间反复争夺阵地,但是由于中日双方实力的悬殊,淞沪会战最终以中国军队战败而告终。

1938年武汉会战时期,陈诚作为主要指挥官之一,指挥27个军负责长江南岸的作战,此战也是以中国军队的战败而告终。武汉沦陷后,陈诚将九战区军事交由薛岳代理,自己赴渝请训。

虽然陈诚的战绩不咋样,但是他的职位却一直在上升,到抗战胜利前后他已是军政部部长、后勤部总司令、国防部参谋总长兼海军总司令。

1947年,陈诚被派往东北,他扬言“要消灭共匪,建设三民主义的新东北”,为此大肆扩充部队,当年10月在东北人民解放军的秋季攻势下,由于陈诚指挥失误。50天内被歼六万九千余人。

1948年1月6日,陈诚下令新五军向沈阳集结,结果这支国民党精锐部队于7日一个晚上即被全歼,军长陈林达和师长谢代蒸、留光天均被俘。此时的陈诚已经完全招架不住东北的局势,他让夫人请求宋美龄,让蒋介石同意他离开东北。

由于陈诚在东北战场上的失利,在1948年4月召开的“第一届行宪国民大会”上,许多人对陈诚群起责难,“声色俱厉”,有些人要求蒋介石“杀陈诚以谢国人”。吓得陈诚赶紧住进了陆军医院,后来蒋介石派他到台湾,也算是提前为自己的后路着想。

由此可以看出,陈诚只是在军阀混战时期立下过一些功劳,在与日作战和解放军的作战中几乎都没有打胜过。

2、忠将顾祝同

顾祝同的军事能力也不算强,不过由于对蒋校长比较忠心,所以他的职务也是一直在升迁。

顾祝同也是从黄埔军校开始起步的,1925年东征之时的淡水、棉湖作战,因立下战功被升为第一军第二团参谋长;惠州一战,顾祝同身先士卒,率领部队攻下惠州,战后升任第一军第三师少将副师长。

1926年松口大捷后,顾祝同升任师长,1927年6月又重创孙传芳的部队,因功升任第二路军第二纵队总指挥官;8月龙潭战役后,顾祝同升任第九军军长。

1930年中原大战时,顾祝同作战有功,战后升任第十六路军总指挥,旋任陆海空军总司令部洛阳行营主任,掌管西北军事大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顾祝同

抗日战争时期,顾祝同长期担任第三战区司令长官兼江苏省政府主席,他采取稳定内部,保存实力,持久防御的方针,以在控制中央军的同时,和各杂牌军巧于周旋,借力而用。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战绩,但是也没有太大的战功。

1941年初,顾祝同忠实的执行蒋介石的命令,制造了震惊中外的“皖南事变”。

解放战争开始后,顾祝同被任命为郑州绥靖公署主任,他企图制造第二个“皖南事变”,不过却被我中国人民解放军消灭了大量的军队,1948年秋被调回南京担任国防部参谋总长。国民党败退大陆后,顾祝同也去了台湾,可见顾祝同的战绩也不怎么耀眼。

3、福将刘峙

刘峙的战功大多是在北伐和中原大战时立下的,越往后表现越差,以至于到淮海战役时被称为“猪司令”。

1925年第一次东征时,刘峙立下战功,接着又在平定刘震寰和杨希闵的叛乱中建立战功,因此战后接替何应钦担任第一团上校团长。北伐战争时期,刘峙率部给予孙传芳以重创,战后升任第一军第二师师长。中原大战时,刘峙又立下大功,因功升任第二军团总指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刘峙

1932年6月,蒋介石发动了对鄂豫皖苏区红军的第四次围剿,刘峙作为前锋指挥7个纵队进攻苏区的红军,迫使鄂豫皖苏区的红军进行战略转移,战后刘峙得到蒋介石的嘉奖,一时风光无二,成为五虎将之首。

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后,刘峙被任命为国民党第一战区副司令长官兼第二集团军司令。在平汉路战役被日军打的一溃千里,被讥笑为长腿将军。

1948年淮海战役时,刘峙被任命为徐州剿共总司令,可惜他的名声早已不如当年,甚至被讥讽为猪司令,最终的结果大家也是有目共睹,蒋介石的嫡系几乎被全部消灭,战后刘峙也没有了实权。

4、飞将蒋鼎文

蒋鼎文也是因为对蒋介石比较忠心而得到晋升的,可惜他的战绩与上面三位相比还要差。

第一次东征时,蒋鼎文立下战功,战后被升为营长、团长,1927年在与孙传芳部作战时,蒋鼎文率部攻下蚌埠,稳定了全盘战线,这是蒋鼎文在军事上最出色的一战,不久升任第一军副军长兼第一师师长。

1929年蒋桂战争时因作战有功,升任第2军中将军长,1930年中原大战时蒋鼎文部奔走于陇海、津浦两线及其中间地带,行动迅捷,飘忽不定,被称为"飞将军",颇受蒋介石赞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蒋鼎文

抗战时期,蒋鼎文主政西北,滥用职权大发国难财。他深知蒋介石对下属“只准腐化,不准恶化”的政策,徇私枉法,贪污成性,狂嫖滥赌,成为有名的“腐化将军”。

1944年的豫湘桂大会战中,在短短1个多月的时间里,蒋鼎文失地千里,38座城池被敌攻陷,损兵20多万。战后蒋鼎文引咎辞职,离开了军界。

蒋鼎文下台后,倒也活得自在,利用曾经的关系积极经商,身家也颇为不菲。蒋介石败退台湾后,蒋鼎文自知罪孽深重,也急忙逃往台湾,于1974年在台湾去世。

5、虎将卫立煌

卫立煌虽被称为蒋介石的“虎将”,实际上却是蒋介石嫡系中的杂牌将军。前四位五虎将都出身于黄埔军校,与蒋介石的关系紧密,而卫立煌却以非嫡系之身跻身于国民党五虎上将之列,简直就是一个奇迹。不过他与蒋介石的关系并不那么亲密,也不是十分忠于蒋介石。

卫立煌基本上也是从东征开始的,北伐战争时期因作战有功,升任第14师师长。抗战时期,卫立煌担任第十四集团军总司令,在华北一带抗日,期间与八路军紧密合作,给予了日军以沉重打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卫立煌

1943年卫立煌被任命为中国远征军总司令,指挥部队在滇西缅北与日作战,收复了滇西全部沦陷国土,打通了滇缅公路。

1948年,卫立煌被派往东北担任东北行辕代主任兼“东北剿匪总司令部”总司令,总揽东北党政军大权,不过在军事指挥和用兵策略上卫立煌与蒋介石发生矛盾,后来因拒不执行蒋介石的“反攻”命令,被蒋介石革职后软禁。新中国成立后,卫立煌回到大陆,受到党中央的热烈欢迎。

小结:

这五人就是在东征、北伐和中原大战之时立下战功才得到升迁的,也是在那个时期升的比较快,到抗战爆发前他们都是一方大员了。可是到抗日战争时期,除了卫立煌以外,其他四人几乎都没有打过胜仗,到了解放战争时期,他们更是节节败退,不过因为他们忠于蒋介石(除了卫立煌),所以即使战败了也没有得到蒋介石的严厉处分,反而是高升,由此可见蒋介石五虎上将的含金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