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诚无疑是近代史上一位重要人物,东征时,他是炮兵连长;抗战时,他参与指挥过淞沪会战;国民党败退台湾后,他曾任“行政院长”、副总统。

陈诚第一次结婚是在21岁这年,他的第一段婚姻属于父母包办。女方叫吴舜莲,是一个出身耕读之家的女子。在陈、吴两家看来,这样的一对,自然是门当户对了。

结婚时,陈诚刚刚从师范学校毕业,因为不想当老师,一时又找不到工作,所以他不得已在家里待业。

也因此,最初吴家人还有点儿看不上陈诚这个“无业游民”,另一方面,“陈诚个子太小”也是吴家轻看他的原因。

吴家吴舜莲的哥哥吴子漪却非常看好陈诚,在他的说服下,吴家欢欢喜喜地将女儿嫁到了陈家。结婚时,吴家给的陪嫁很多,几乎可以用“妆奁满房”来形容。就连陈诚后来到杭州上学的费用,也是妻子吴舜莲给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陈诚对妻子似乎并不满意,在他看来,妻子太过保守,且长相也不是他喜欢的。陈诚喜欢清秀的女子,可吴舜莲的长相却似乎和清秀过不上钩:她宽额、圆脸,还天生一张大嘴。婚后的最初几个月里,夫妻俩也还算和谐。

但这种“和谐”并未持续多久,吴舜莲便迎来了长期“守活寡”的日子。

吴舜莲“守活寡”期间,陈诚异常忙碌,他从保定陆军军官学校炮兵科毕业后,又进入了黄埔军校任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1924年秋,陈诚父亲病重时,他竟也抽不出时间陪伴。直到父亲病逝后,他才匆匆赶回了家里。陈诚如此忙碌,连孝道都顾不上,儿女情长就更加顾不上了。

见到任何时候都来去匆匆的丈夫,吴舜莲心里满是怨言。多年的活寡生涯,已让她的情绪到了崩溃边缘。

就在这前后不久,吴舜莲与丈夫陈诚爆发了一次激烈争执,因为情绪过分激动:吴舜莲自杀了。吴舜莲这次自杀的结果是:没死成。

关于她没死成的具体,相关史书描述得非常详细:

“吴舜莲用剪刀捅破喉咙当日,正好有一个走方郎中路过,他先给止住了血,再用活鸡去毛,剥下鸡皮糊贴在伤口,敷上金疮伤药,送往温州医院救回一命。”

关于吴舜莲与陈诚这次激烈争执背后的原因,历来有两种说法,一种是:陈诚不愿与吴舜莲同房引发了她的猜忌;另一种是:吴舜莲苦劝丈夫不要去广东遭到拒绝,两人因此爆发冲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妻子自杀”是大事,陈诚在此后曾经想过要留在浙江当地。其好友杜伟曾在回忆中说:

“(陈诚)在家里写信给我,告知家里出了两件不幸的事故,十分灰心,不想回广东去,要到我处(时任宁波警察厅厅长)工作,希望我给他安排一下。
我一面汇一点钱帮助他的治丧费用,一面劝他仍回广东。 可是他不听,跑到杭州请求夏超(省长)给他找一个警察界的位置,没有被录用……”

从杜伟的这段叙述可看出,妻子自杀后,陈诚后来虽然还是去了广东。但在这之前,他确实曾经有过“要留在浙江”的打算。

实际上,陈诚父亲去世后,作为家中的长子,他理所应当留在家里挑起重担。可遗憾的是,他最终并未如此选择。

见自己自杀也没能留住丈夫,吴舜莲是彻底死心了。但妻子自杀的行为,也让陈诚心里有了愧疚,可这愧疚,此时也已无法唤起他的感情了。

陈诚是个爱面子的人,家里出了这种事后,他脸上自然有些挂不住。另一方面,因为他抛下自杀的妻子离家,他在家乡承受了很大的争议。事后,陈诚必定招致亲友、乡人太多的责难。

陈诚昔日好友、吴舜莲哥哥吴子漪得知妹妹惨状后写信痛斥他“丧心病狂,躯壳虽在,心肝五脏已死”。

面对这种种,陈诚觉得:只有盛名,能让自己抚平亲友对他的非议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他暗暗发誓:不功成名就,绝不回家。也从他再度离家时起:他和吴舜莲的婚姻名存实亡。

据陈诚好友杜伟的回忆,陈诚在1927年秋至1928年春,交往了一个上海的名叫陈德懿的女大学生。杜伟虽觉不妥,但也表示理解,毕竟他的婚姻已经名存实亡。

1928年,陈诚调任国民革命军总司令部警卫司令,此时的他已经“功成名就”了。人都说“成家立业”,他自然也开始想要安个家了。

然而,陈诚“安家”与别的男子安家还是有区别的,安家前,他先得“拆家”(离婚)。

于是,他试探性地向吴家提出了离婚的想法。没想到,吴子漪得知消息后激动万分,他痛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