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1942年的一天夜里,刚刚转移到驻地黄集村的八路军,遭到一批行动敏捷的日本急行军突袭。我军神枪手利用对面望远镜镜片反光,一声枪响对面日军指挥官直接应声倒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偷袭

“八路军刚刚转移到这里,对这里肯定没有防备,今天晚上我们偷袭他们指挥部,必须成功”晋绥日军占领区指挥官说道。

“偷袭行动要绝对保密,悄悄行动,如果谁出了问题我就枪毙了他”

“是!”

此时刚参加完弟弟婚礼的大队中队长于良振,在回到驻地路上发现,不远处有一串黑影训练有素的向我军部队村庄赶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不好,肯定是日军要来偷袭了。”于良振边想边警觉的掏枪,站在30米开外的地方,对准黑影警觉的问:“什么人,哪个部分的?”

见对方没有说话,于良振果断的向空中扣动扳机,并快速的跑回村庄,清脆的枪声瞬间打破了夜的寂静。

“于队长,哪里打的枪?”听见枪声的独立营营长警觉的往村口跑去,正好看见赶回来的于队长。

王营长不好了,有一支鬼子的队伍往这边过来了,应该是要来偷袭的!”于良振喘着大气说道。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分散突围

网营长随即对中队指导员李迪英搜到:“你率领一队到村南沿路阻击鬼子,我带着县区机关和剩余人员撤到大刘庄。”

大刘庄是黄河支队3团驻地,团长卢迪、政委曾子鲁,都是参加过反“围剿”的老兵了,来自八路军115师。

由于部队是刚刚组建的,只有4连、6连、7连、8连和特种连5个连队600多人,但是久经沙场的老兵自然是明白分兵驻扎的道理的。

当时,团长卢迪率领8连队驻扎在大刘庄西南的大田集一带;4连留在大刘庄东北一带的李庄;政委曾子鲁率领6连、7连留在大刘庄。

而于良振所在的区中队和网营长的独立营以及县区机关和县政府都留在黄集村,这样兵力分布可以在遭遇袭击的时候可以相互掩护和照应。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这次刚刚于良振的部队刚刚转移过来就被日本发现,就是因为团长卢迪和政委曾子鲁临时大意了,在附近一带驻扎将近一个月,时间过长导致被日军获知行踪。

刚刚于良振的枪声吓醒了熟睡的政委曾子鲁,根据枪声判断出是日军要来偷袭了。

前两日曾子鲁得到情报:日军主力部队要南下陇海卢扫荡了。

“放心,鬼子的主力部队没来,偷袭也不怕。”曾子鲁很是自信的指挥各连占据有利地形歼灭敌军。

按道理说,一场战斗都是由团长指挥作战,但是现在团长卢迪不在,政委曾子鲁就派上用场了。让曾子鲁没想到的是日军的兵力远没有他想的那么简单那么日军来了多少人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车轮战

为了快速歼灭黄河支队3团,日军不惜血本调动了任城、巨野、嘉祥三地日伪军出兵,总计3000多人。

现在突袭的日军脚程最快的是巨野军,任城和嘉祥此时还在路上,三军暂时还没有合围,如果此时选择现突出重围无疑代价和伤害是最小的。

日军指挥官山奇三郎大佐,见其余两个部队未到,命令日伪军部队:“各部队分开距离,大一枪停一分钟。”

就是日伪军对村庄陆陆续续的射击足以让八路军误判日军人数不多,政委曾子鲁不着急反击,日本也不急着进攻,双方的僵持让日军其余两部队有时间完成重围,八路军这边的突围慢慢的也就没有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随着天渐渐亮了,任城和嘉祥两支日伪军配合巨野军,将八路军驻扎的大刘庄和李庄围的水泄不通。

面对3000日伪军,黄河支队仅有不到600人,敌众我寡实力悬殊太大。

眼见最佳突出重围的机会错过了,曾子鲁赶紧通知连以上干部,抓紧占据有利地形阻击消耗敌人,寻找机会突围,好在之前为了防止鬼子偷袭,所在驻地都是有力的地形工事,寨墙掩护。

黄河支队4连部署在村北面,7连守在村南面,6连守在村西面,特务连负责守在村东面,于良辰的区中队和王营长独立营做好随即配合调遣。

日军指挥官山奇三郎大佐是有备而来的,他见三支部队合围之后,手里挥舞这军刀不停的下令进攻,为了一次性歼灭八路军不惜动用炮兵。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随着一声声的炮声冲天,整个村庄硝烟弥漫。

日伪军仗着人多,轮番上演车轮阵,上来一波被打退,再换另一波,持续消耗八路军战斗力。

几个小时过去了,激战从天黑打到天亮,日军一直都没有冲进村庄。

日军指挥官山奇三郎大佐大怒,他想不明白日军人数比八路军多5倍,一个小小的村庄竟然一直攻不下来。

他亲自到战前督战,下令使用烟雾弹冲进去,并下令随时对后退的日伪军进行射击。

即便如此,赶鸭子上架的日伪军还是没能冲进去,败退的士兵一波一波的撤退,扫射的士兵挡都挡不住。

山奇三郎大佐站在高岗带着望远镜边观察边愤怒的叫嚣着,命令士兵继续冲,不幸的是,他这一举动被八路神枪手盯上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神枪手

这名神枪手名叫刘希礼,枪法可谓是百发百中。

他在制高点上发现远处有亮光反射,心想应该是敌军在用望远镜观察,瞄准闪光果断开了一枪,远远的看见对面咆哮的山奇三郎直接倒地。

失去指挥的日伪军士气大落像无头苍蝇乱成一团,但是很快新的指挥官接替,指挥部队向前猛冲。

长时间的战力消耗,弹药不足村庄很快就被抢走一大半,最后政委曾子鲁带着100多名战士被包围在一个大院里。

“同志们,最后考验我们的时候到了,准备好跟他们决一死战,坚决不能被俘!”曾子鲁为保留士气大喊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士兵们也回应:“坚决不能被俘,不给八路军丢脸!”没有子弹的转杯子弹,子弹打完的就上刺刀,部分士兵烧文件、砸电台、毁情报。

一个多小时之后,政委曾子鲁不幸牺牲,大院守住了。

敌军经过一天一宿的进攻,士气低迷饥渴难耐,日本指挥官水谷通明着急了,下令向八路投放瓦斯和手榴弹,“必须得在天黑前攻下村庄,否则擅长夜战的八路军就会反击突围出去。”

很多战士都瓦斯熏的睁不开眼睛,呛的不断咳嗽,本能的用衣物捂住抠鼻,击退敌人的节奏也变慢了。

好不容易扛到天黑了,包围圈外面传来枪声,日军此时慌了:“是八路的援军到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援军

团长卢迪带着2个连队从大刘庄迂回到敌军背后,突围出去的4连也趁士气大涨进行反击。

腹背受敌的日军本就不适合夜战,指挥官水谷通明不清楚对方有多少兵力,不敢贸然进攻随机下令撤退。

日军一天两夜的大刘庄战斗到此结束,八路军伤亡126人,政委曾子鲁,区长程湘贵壮烈牺牲,营长兼秘书长王绍重伤。击毙日军80人,日伪军200多人,打击了日军的校长气焰。

日军认为,中国士兵中虽然狙击手数量较少,但是精准的枪法在前线还是会给他们造成很大的压力,特别是对日军指挥官来说是很大的威胁,他们给出的评价是战斗意志强大,行踪诡秘,枪法出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战场忌讳

同样的事情在1941年,大批量日军进攻我国江南地区,第33步兵师团第195联队下属山田少佐,在阵地使用望远镜观察战况,镜片在太阳底下暴露了位置被我军一枪干到。

在战场上出现反光是大忌,很多戴眼镜的士兵在前线都会担心镜片反光给自己带来大祸。

甚至是士兵头戴的钢盔都会消除光滑表面,不完全当迷彩使用。

日军部队镜不是每一个日本兵都能使用望远的,要么是军官,技术兵或者是炮兵观察员之类的,总是值得瞄准的目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有些时候,军装的肩章会暴露目标位置,敌人会通过辨别肩章观察主目标职位。

比如俄罗斯军队肩章和领章通常是红色和金色,过分的显眼极容易被阻击手发现位置,后来在二战中多数使用深绿色的野战肩章。

不少二战德国军人和俄罗斯军人好大喜功,通常佩戴勋章彰显军工,勋章的反光作用其实更为明显。

我国也曾从德国也进过少量瞄准镜,但是大多数都是保留不使用,我军前线士兵几乎都是使用普通机械瞄准工具。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结语

当时的中国狙击手几乎不叫狙击手,更多的是被成为神枪手或者神射手。

在以往印象里,夜战是八路军的强项不是很适合日军,他们很少数会夜袭中国军队还是在过节之际,偷袭一直是日军惯用伎俩。

比如甲午战争,中国北洋水师“高升号”被偷袭;1943年春节,冀鲁分区被日军夜袭;1940年江抗驻地遭到日军偷袭。

侵华日军中,有很多都是“中国通”,他们熟读中国的孙子兵法,多次都让八路军吃过亏。

他们大多会伪装成中国人,夜间在我军重要部门突袭,偷袭成功后,会在空军或地面部队掩护下撤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