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视频
《农民日报》头版报道仪征......

近日, 《农民日报》头版报道仪征市陈集镇智能化农机让农忙“忙而不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今年受早春低温多雨影响,麦收进度较去年普遍推迟,幸亏有无人驾驶收割机‘帮忙’,农时没耽误,人还更加轻松了。”在陈集镇汪营村西余组,农机手陈朝云指着麦地里正在“劳作”的无人驾驶收割机告诉记者,这几天机器早上5点多就下地,晚上10点才收工,1万多亩小麦当天就能颗粒归仓。

陈朝云今年36岁,2011年,刚毕业的他就决定返乡创业,与同乡两位年轻人一起领办了仪征市丰乐农地股份专业合作社,流转土地种粮,同时为周边农户提供社会化服务。在他看来,国家高度重视粮食生产,解决好谁来种地、怎么种地的问题,他们可以努力做一些探索。

农业装备现代化是实现农业现代化的必经之路,陈朝云一直致力于先进农机的引进使用。“两年前收割麦子时,我们还在使用传统收割机,要忍受气温高、灰尘大的作业环境,差不多两个小时就得休息一下,一台机器一天只能收割40亩左右。”陈朝云说,随着农机装备的不断升级,如今农机手不用下地,只需在手机上提前设定好作业路径和参数,无人驾驶收割机便可24小时自动、精准作业,不但效率提升了,而且亩均减损可达10公斤以上。

坐在陈集镇现代智慧农业指挥中心内,记者和陈朝云、陈集镇副镇长杨志荣边喝着茶,边通过智慧农田综合管理平台大屏幕观看无人驾驶收割机麦收实况,在田机械台数、位置、收割速度、油耗等一目了然。杨志荣说:“平台服务全镇智慧农业发展,以高精度北斗卫星定位技术为基础,综合利用AI人工智能、物联网、地理信息技术(GIS)等技术,可进行大田智慧生产管理,包括土壤监测、气象监测、病虫害监测、节水灌溉、操控无人驾驶收割机等。”

“我们每一步发展都离不开政府和农业农村部门的配套支持,返乡创业时,陈集镇政府为我们提供了启动资金,近两年,市农业农村局又为我们争取省级项目资金200多万元,用于购置无人驾驶农机装备11台套。”陈朝云说,目前,合作社已拥有各类农机具36台套,年社会化服务面积1.7万亩。

据悉,仪征市今年夏熟小麦面积19万亩,全程机械 化率100%,产量稳中有增。

仪征市农业农村局局长杨永春表示,全市将持续提高大田作物耕种管收智慧化生产和管理水平,加快推动智慧农机向智慧农业发展,着力将仪征打造成全省农业新质生产力发展的先驱。

【原文标题】《农民日报》头版报道!陈集镇智能化农机 让农忙“忙而不累”

来源: 仪征发布-农民日报 , 版权归原作者/平台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