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青岛晚报2024年06月25日版面

本报6月24日讯 6月24日,记者从市政府新闻办了解到,今年,我市自6月6日开镰收割,由南向北快速推进。6月13日、14日为收获高峰期,日均收获70余万亩。6月17日,大面积收获结束。平度市、莱西市5万亩高肥水地块,延续到6月20日收获完成。

全市共计投入农机具18万多台套,本地上阵联合收割机6500台,跨区作业收割机近千台。以镇街为单位建立台账,掌握了小麦联合收割机和烘干机保有量、分布情况以及机主、机手联系方式。麦收高峰期,单日投入联合收割机达7000台以上,小麦机收占比超过99%。发放跨区作业证1200张,设立跨区作业服务站18个,保障农机跨区通行顺畅。6月12日,我市外出作业机手全部带机返青,外地跨区到我市作业的730台机具顺畅进青。

据介绍,今年夏粮生产总体呈现面积、单产、总产“三增”特点,小麦籽粒容重高、色泽好,有望实现产量、质量双提升。今年小麦全生育期,我市气象条件总体有利,虽然收获期6月9日至11日出现了三天“干热风”,但产量已经形成,影响较小。加上去年秋种底墒足,适期播种麦田面积大,越冬期降水偏多,利于麦田增墒保温,且无极端低温天气危害,小麦安全越冬。同时,拔节期及时降雨,保证了适宜的亩穗数,为夏粮生产打下了好基础,灌浆期晴朗天气多,温光条件较好,小麦病虫害发生轻,有利于籽粒灌浆。

此外,“三夏”生产推进中,青岛市坚持良种良法配套、农机农艺结合,全市小麦良种覆盖率达到99%以上,主导品种表现稳定。在平度市蓼兰镇举办的绿色增粮小麦新品种新技术新装备观摩会,几天时间内吸引了全市1000多名种植大户观摩学习。日常通过强化农技人员一线服务,推广落实了深翻整地、种子处理、冬春镇压等多项关键技术。

全年粮食生产的大头在秋粮,产量约占比六成,秋粮丰收事关全年农业生产大局。今年,我市提早落实种、药、肥等农资储备,积极开展专项打假治理,确保农资“质优、量足、价稳”。据调度,全市储备化肥18.1万吨、种子7400吨、农药2000吨,可保障夏种生产需求。截至6月23日,全市上下克服高温少雨地块缺墒影响,已完成夏播作物313万亩,进度84.7%。其中,玉米304万亩、大豆(纯作)2.89万亩、大豆玉米复合种植1.47万亩、花生4.99万亩。

(观海新闻/青岛晚报/掌上青岛 记者 高静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