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THER'DAY

父亲节快乐

6.20 happy day

我们该怎样做父母?这似乎是个永恒的话题。说到父亲,我们总是形容父爱如山,如山般坚实,为家人开辟、守护一方安全的空间,但父爱也应该学会表达。就像被称为“史上最成功的父亲”的梁启超,可能是中国式父亲的一个榜样。

梁启超有九个子女,个个成才,各有所长,成就“一门三院士,九子皆才俊”的佳话。1923年至1929年间,公公共有五个子女在海外,他非常想念孩子们。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在这段时期,他们用大量的书信传递着两代人的情谊。他们在信中讨论国家大事、人生哲学;倾述着彼此生活中的苦乐、悲欢;他们互相惦念着、互相鼓励着。信中没有任何说教,只有循循善诱;没有指责,只有建议;每封信中都充满了真挚的爱,这爱变成一种力量,注入了孩子们的生命,使他们不断地奋进。

关于梁启超育子的经验,我们从他写给孩子们的众多书信中也可管窥一二。

(注:以下书信内容皆摘自《梁启超和他的儿女们(增订本)》,作者是梁启超外孙女,梁思庄之女吴荔明。)

家书·1

公公非常重视培养子女的实践能力,具体指导他们加强外围知识。

三舅思永在美国哈佛大学读考古专业,想回国实习,并搜集一些野外资料。公公非常支持他的想法,并积极设法为他在国内安排机会。1926年12月10日,公公给三舅写信,告诉他联系的情况:

得十一月七日信,喜欢之极。李济之现在山西乡下(非陕西),正采掘得兴高采烈,我已立刻写信给他,告诉以你的志愿及条件,大约十日内外可有回信。我想他们没有不愿意的,只要能派你实在职务,得有实习机会,盘费食住费等等都算不了什么大问题,家里景况,对于这点钱还担任得起也。你所问统计一类的资料,我有一部分可以回答你,一部分尚须问人。我现在忙极,要过十天半月后再回你,怕你悬望,先草草回此数行。

这个计划因为种种原因,一直未能如愿实现。1927年4月21日,公公又给三舅一信,提到关于去新疆考察的事,从信中可见他的学识之广以及对儿子业务学习和发展前途的关心:

前两封信叫你不必回来,现在又要叫你回来了。因为瑞典学者斯温哈丁——他在中亚细亚西藏等地过了三十多年冒险生涯,谅来你也闻他名罢——组织一个团体往新疆考古,有十几位欧洲学者和学生同去,到中国已三个多月了,初时中国人反对他,抵制他——十几个学术团体曾联合发表宣言,清华研究院、国立图书馆也列名,但我自始即不主张这种极端排外举动——直到最近才决定和他合作,彼此契约,今天或明天可以签字了。中国方面有十人去——五位算是学者,余五位是学生,其中自然科学方面只有清华所派的一位教授(袁复礼),他和李济之同去山西,我们研究院担任他这回旅行的经费,不用北京学术团体的钱。去的人我是大大不满意的——我想为你的学问计,这是千载难逢的机会,若错过了,以后想自己跑新疆沙漠一趟,千难万难,因此要求把你加入去,自备资斧——因为犯不着和那些北京团体分这点钱,钱少得可怜——今日正派人和哈丁接洽,明后日可以回信,大约十有九可望成功的。他们的计划时间一年半到两年,研究范围本来是考古学、地质学、气象学三门,后来因为反对他们拿古物出境,结果考古学变成附庸,由中国人办,他们立于补助地位——能否成功就只要看袁君和你的努力了,其他的人都怕够不上——我想你这回去,能够有大发见[现]固属莫大之幸,即不然,跟着欧洲著名学者作一度冒险的旅行,学得许多科学的研究方法,也是于终身学问有大益的,所以我不肯把机会放过……总之,你接到这封信时,便赶紧预备罢,我第二封信,最多三天后,跟着就要来的,你若能成行——无论提前放假或暑假时来——大约到家只能住一两天,便须立即赶路,我和他们打听清楚该预备什么东西,一切替你预备全,你回来除见见我和你娘娘及一二长辈,及上一上坟之外,恐怕一点不能耽搁了,我想你一定赞成我所替你决定的计划,而且狠[很]高兴吧。别的话下次再说。

四月廿一日 爹爹

家书·2

公公还指导孩子们选择学校和专业。我的妈妈思庄在加拿大考大学是一件大事,究竟上哪个大学呢?当时公公梁启超希望女儿在加拿大读大学,他在1926年2月9日的信中写道:

“庄庄暑假后进皇后大学最好。全家都变成美国风,实在有点讨厌,所以庄庄能在美国以外的大学一两年,是最好不过的。”

他还在1926年6月5日信中鼓励道:

思庄考得怎样,能进大学固甚好,即不能也不必着急,日子多着哩。我写的一幅小楷,装上镜架给他做奖品,美极了,但很难带去,大概只好留着等他[她]回来再拿了。

妈妈未辜负公公的期望,考上了加拿大著名的麦基尔大学,而这幅装上镜框的漂亮小楷,随着妈妈经过六十年风风雨雨,完好地保存在家中,作为一件极珍贵的纪念物一直挂在我家的墙上。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1925年前后,梁启超与林徽因、梁思庄在北京游览长城

妈妈思庄入大学两年后该选专业了,公公更是细致地考虑,以他的远见卓识看到将来生物学及信息对社会发展的极端重要性。最初,他要妈妈学当时中国还几乎是空白的现代生物学。1927年8月29日,他在信中写道:

你今年还是普通科大学生,明年便要选定专门了,你现在打算选择没有?我想你们弟兄姊妹,到今还没有一个学自然科学,很是我们家里的憾事,不知道你性情到底近这方面不?我很想你以生物学为主科,因为它是现代最进步的自然科学,而且为哲学、社会学之主要基础,极有趣而不须粗重的工作,于女孩子极为合宜,学回来后本国的生物随在可以采集试验,容易有新发明。截到今日止,中国女子还没有人学这门(男子也很少),你来做一个‘先登者’不好吗?还有一样,因为这门学问与一切人文科学有密切关系,你学成回来可以做爹爹一个大帮手,我将来许多著作,还要请你做顾问哩!不好吗?你自己若觉得性情还近,那么就选他[它],还选一两样和他[它]有密切联络的学科以为辅。你们学校若有这门的教授,便留校,否则在美国选一个最好的学校转去,姊姊哥哥们当然会替你调查妥善,你自己想想定主意罢。

然而,麦基尔大学的生物教授教得很不好,学生们还得花钱请他的助教补课,虽然助教讲课很精彩,但还引不起妈妈对生物学的兴趣,她把苦恼告诉了二舅思成。公公得知后,赶紧写信说:

庄庄:

听见你二哥说你不大喜欢学生物学,既已如此,为什么不早同我说。凡学问最好是因自己性之所近,往往事半功倍,你离开我很久,你的思想近来发展方向我不知道,我所推荐的学科未必合你的式,你应该自己体察作主,用姊姊哥哥们当顾问,不必泥定爹爹的话;但是新学期若已经选定生物学,当然也不好再变,只得勉强努力而已。我很怕因为我的话搅乱了你治学针路,所以赶紧写这封信。

八月五日 爹爹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梁启超致梁思庄

家书·3

公公对每个孩子都充满了父爱,并给予非常具体的指导;他不但发表自己的意见,而且十分尊重孩子们自己的志愿。妈妈一直保存的公公寄往加拿大的亲笔信就十分感人:

庄庄:

你来的〈信〉狠[很]勤,我得着总是欢喜到了不得,现在家里光景并不狠[很]紧,你不用着急,你的学费是家里头正当支出并不算多,何况一切由你周三哥和姊姊经理,并不用我操心,你只要安心做你的学问便是了,其他都不必忧虑。

你功课不甚好也不要紧,因为你进大学原算是提早一年多的功课,格外费些力是意中事,况且原学社会科学,中途又改自然科学,当然又要吃力一点,但都不要紧,学自然科学的人,先得些社会科学常识,也是好事。现在重新学的生物学,假使两年光阴不够用,便再多留一年或半年为何不可,你的年纪还小哩。

你暑假后留坎或转学美国全由你自己和姊姊哥哥们商定,我在远不便遥制,只要你身体结实,用功不太过分,我便放心了。

四月廿八日 爹爹

家书·4

公公不仅注意对孩子们的知识训练,更注意他们的道德培养,要他们生活艰苦朴素,要他们热爱生活,并注意择友。1927年8月29日,公公在给二舅思成的信中说:

一个人想要交友取益,或读书取益,也要方面稍多,才有接谈交换,或开卷引进的机会。不独朋友而已,即如在家庭里头,像你有我这样一位爹爹,也属人生难逢的幸福,若你的学问兴味太过单调,将来也会和我相对词竭,不能领着我的教训,你全生活中本来应享的乐趣,也削减不少了。我是学问趣味方面极多的人,我之所以不能专积有成者在此,然而我的生活内容,异常丰富,能够永久保持不厌不倦的精神,亦未始不在此。我每历若干时候,趣味转过新方面,便觉得像换个新生命,如朝旭升天,如新荷出水,我自觉这种生活是极可爱的,极有价值的。我虽不愿你们学我那泛滥无归的短处,但最少也想你们参采我那烂漫向荣的长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1906年,梁启超与梁思顺(右一)、梁思成(左一)、梁思永(右二)摄于日本东京

他对大姨夫妇说:

生当乱世,要吃得苦,才能站得住(其实何止乱世为然),一个人在物质上的享用,只要能维持着生命便够了。至于快乐与否,全不是物质上可以支配。能在困苦中求出快活,才真是会打算盘哩。

他教导四舅思忠:

一个人若是在舒服的环境中会消磨志气,那么在困苦懊丧的环境中也一定会消磨志气。你看你爹爹困苦日子也过过多少,舒服日子也经过多少,老是那样子,到底志气消磨了没有……我自己常常感觉我要拿自己做青年的人格模范,最少也要不愧做你们姊妹弟兄的模范。我又很相信我的孩子们,个个都会受我这种遗传和教训,不会因为环境的困苦或舒服而堕落的。你若有这种自信力,便‘随遇而安’的做。

他教导我妈妈:

多走些地方(独立的),多认识些朋友,性格格外活泼些,甚好甚好。但择交是最要紧的事,宜慎重留意,不可和轻浮的人多亲近。庄庄以后离开家庭渐渐的远,要常常注意这一点。

家书·5

公公对每个儿女都非常疼爱,他自己总说喜欢女孩子,实际他并不偏心。1923年,公公全家在天津时,给在国外的大姨思顺写了一封信,信中几乎提到了每一个孩子,读来真让人感到他父爱慈祥:

宝贝思顺:得复电大慰,我因久不得汝信,神经作用,无端疑汝有病耳。昨日在南开讲毕,思永、思忠留校中听别人讲演,我独携思庄去吃大餐,随后你妈妈把思达、思懿带来,吃完后五个人坐汽车兜圈子到马厂一带,把几位小孩子欢喜到了不得。你妈妈说,我居然肯抛弃书桌上一点钟功夫作此雅游,真是稀奇。我和思庄说,明年姐姐回来,我带着你们姐妹去逛地方,不带男孩子了;庄、懿都拍掌说,哥哥们太便宜了,让他们关在家里哭一回。思达说他要加入女孩子团体,思庄已经答应他了,我今日起得甚早,随意写几句告诉你。

爹爹 八月一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1924年之后,全家有五个孩子在国外,公公不断地与他们通信,收不到他们的信时,总是焦急万分,收到信时,就会像小孩儿一样高兴得手舞足蹈。在1926年9月26日的信中,他写道:

孩子们:今天从讲堂下来,接着一大堆信——坎拿大三封内夹成、永、庄寄坎的好几封,庄庄由纽约来的一封,又前日接到思永来一封——令我喜欢得手舞足蹈。……思忠真占便宜,这回放洋,在家里欢天喜地的送他,比着两位哥哥,已经天渊之别了;到了那边,又分两回受欢迎,不知多少高兴。我最喜欢的是庄庄居然进了大学了。尤其喜欢是看你们姊弟兄妹来往信,看出那活泼样子。我原来有点怕庄庄性情太枯寂些,因为你妈妈素来管得太严;他又不大不小夹在中间,挨着我的时候不多——不能如老白鼻的两亲家那样——所以觉得欠活泼。这一来很显出青年的本色,我安慰极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在20世纪20年代风云变幻的中国,公公梁启超始终注意把握孩子们的前途,他以自己超人的智慧、广博的知识和卓越的远见,对孩子们进行言教和身教。公公对孩子们的前途都有周密的考虑,他精心培养每一个心爱的孩子,不仅努力培养他们成为有学问的人,还要他们成为品德高尚,有益社会的人。公公希望孩子们充分享受人生的快乐,但他不强求孩子们都和他一样,而是相信孩子们最终将走自己的路!

相关图书推荐《梁启超和他的儿女们(增订本)》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作者:吴荔明

作为梁启超的外孙女,吴荔明以详实的史料和鲜活的事例,生动讲述了梁启超及其儿女们的非凡经历,更为广大读者指点了家庭教育的迷津。本书此次新版,除文字方面作了许多修订增补,更增加不少珍贵历史照片,读者从中可以得到思想的启迪和精神的享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欢迎点“在看”,分享转发到朋友圈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