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说沙洋镇

#深度好文计划#

沙洋镇是荆门的一个重要城镇,古称长林镇,为古当阳的治所之一,位于汉江中游的西岸,是汉水从老河口、樊城至武汉途中的一个商业繁盛的码头。在过去我国铁路、公路交通还不发达的时候,汉江水运不仅是我省物资南北调运的重要渠道,而且陕西南部和豫西南的一些物资,也需从汉江运输。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因为汉江从老河口起才能行驶十多吨的帆船,所以郧、均、房、竹、谷等县的物资,都在老河口、樊城集中装船下运汉口。这条唯一的水运交通线,上下船只,终年不断。

由于沙洋是一个繁盛城镇,往来船只,都需在此停靠,有的在此销货或买货;有的在此添购给养;有的在此添雇或更换船工;有的在此油船修船。沙洋港,经常停靠帆船达数百只乃至千余艘。约在一九二五年前后,致大商号老板陈宝生集资购置的“长林号”小火轮由沙洋行驶汉口,沿途码头停靠,这就更增加了沙洋商业的活跃。

老辈人讲:“沙洋有八条正街,万把人。”

荆门市历来是湖北省重点产粮区之一,历年所产大米需大批外运,在那时,其中一大部分是碾成大米运到沙洋销售的。从沈家集以东的柴家集、贺吕集、大官桥、烟垢等地农民,有不少兼做贩卖大米的生意(称米贩子),每年从农历正月十五,一直到腊月廿四,每天有驮米牲口三四百匹(农忙时略少点)。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有一些贩运商在沙洋买米用木船沿汉江运到岳口、张港、仙桃、马口、汉口等城镇出售。

沙洋周围五十里以内的农村,还生产杂粮,如小麦、大麦、胡豆、豌豆、黄豆、绿豆、芝麻、高粱等,也是运到沙洋出售的。

沙洋附近的湖区,如新城、李家市、高桥、姚家集等地,以种植棉花为主,棉花也在沙洋出售。每年从中秋节开始,每天有一二百挑棉花上市,过了春节才稀少。

花生,也是沙洋集中的农产品之一,在旧社会汉口市场上“沙洋花生”还是很有名的特产。运到沙洋的花生和棉花,不只是荆门市农村所产,还有沙洋对河,当时属京山县的罗汉寺、多宝湾等地的花生、棉花,也就近运到沙洋出售。

农产品销售之后的款项,有很大一部分要在沙洋购买匹头、杂货、百货等物资。当时由于交通还不方便,很多农村集镇的小商店和一些小镇如后港、育溪河、石牌、旧口、多宝湾等地商店,因资金不多,不能到沙市汉口去进货,只好就近到沙洋购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就是荆门城关的小匹头店,也在沙洋进货。因而沙洋的码头、杂货业的一些大商号,都以批发业务为主,所以沙洋的商业是很活跃的,几条正街也是很热闹的。

沙洋的街道,那时都是石板街道,老人们说的八条街,是指有商业的街道,如正街、上河街、下河街、坪街、码头街、渔场街、横街、宋家咀等是较为热闹的街道。在1925年后,芦席街、新河街、向阳门街也较热闹了。除此以外,还有上南门街、下南门街、云龙巷街、挂丐街、后街等,大多是住户人家,堤内还有牛皮街、榨坊街,以及一些胡同。

举报/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