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1938年7月8日,德国军事总顾问亚历山大·冯·法肯豪森在广州挥泪登船回国,告别工作了四年零三个月的中国。法肯豪森等保证绝不向日本泄露中国的军事机密。

法肯豪森于1878年出生于德国一个皇室贵族家庭,1900年曾随八国联军来华镇压义和团,这次经历使他对东方文化产生了浓厚兴趣,回国后曾在柏林大学东方学院进行专门研究。1912年他被派遣到日本东京担任德国驻日使馆武官。

作为蒋介石的最后一任德国军事总顾问,法肯豪森在帮助蒋介石整训军队、推动中德贸易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更重要的是,他对中国抗日战略部署提出了大量的建议,帮助蒋介石拟订了抗日战略蓝图,并参与指挥了淞沪会战和徐州会战。

法肯豪森对日本军队及其军事战略做过深入研究,深知日本全面侵华势在行。因此,法肯豪森上任后不久,就多次考察中国的江防、海防。1935年8月20日,他向蒋介石呈送了《总顾问法肯豪森关于应付时局对策之建议》,分析道:“目前威胁中国最严重而最切近者当属日本。日本对中国之情知之极悉。其利害适与中国相反,故必用尽各种方法,破坏中国内部之团结与图强,至少设法延期其实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法肯豪森明确指出,国际上对于日本侵略行径“一时无联合或单独干涉之可能。华盛顿九国之公约实际早已成废纸。中国苟不自卫,无人能出面拔刀相助”,认为“日方苟遇真实抵抗,则局势迥异。”“万不可不战而弃寸土”。

中国唯一能做的,就是丢掉幻想,“竭尽全力,为保全国土而奋斗”。

法肯豪森很清楚,以当时中国的工业能力、财力与官兵素质,要建立真正德国标准的陆军是有困难的,中国的“国军60个师的整军计划”只能算是具备现代陆军的雏形,与真正现代化的标准还有相当的距离,故而法肯豪森认为国军应先成为“轻装快速部队”。

根据法肯豪森的整军备战建议,国民政府于1935年春在武汉行营设立陆军整理处,由陈诚任处长,总理整军事宜。

这是中国近现代第一次军政军令系统的大改造工程。截至1937年全面抗战爆发,中国接受德国顾问训练并有部分德式装备的军队已达30万人之众。整理处共调整了15个师,整理了24个师,此外还调整了东北军15个师、广东部队10个师、川康部队26个师及9个独立旅。通过这次整军,中国军队在质量上有了很大的提高,尤其是中央军的30个师,基本实现了装备德式化,并接受德国顾问的系统训练,堪称中国近现代史上最现代化的陆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而在此期间,从1934年开始,大量的德制装备开始运到中国。1936年德国运交中国2300万马克军火,1937年德国运交中国8200万马克军火。

通过这些努力与建设,国民政府在不到十年的时间,于长江流域初步整建起国防工业与新式陆军,为日后爆发的中日大战奠定了一个能持久抗战的军事基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法肯豪森还积极参与指挥了中国的初期抗战。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法肯豪森到保定前敌总指挥部视察战况。全部使用德式装备和经德国军事顾问训练的87师、88师、36师等军队参加了淞沪会战,各师都有德国顾问随军参与作战计划的拟定和指挥。法肯豪森也亲自到上海前线指挥作战,直到会战结束才离开上海。

淞沪一战,彻底粉碎了日军“三月亡华”的妄念,伦敦海外通讯社当时报道说:“··(上海)十周之英勇抵抗,已足造成中国堪称军事国家的荣

誉,此乃前所未闻者”。而因为德式中国军队的英勇表现,日本和一些西方人对淞沪会战甚至直呼为“德国战争”。

台儿庄战役时,法肯豪森也参与了战场指挥。他将台儿庄战役与德军统帅兴登堡在1914年秘密包围俄国军队的塔恩堡战役相提并论,并因战役后中国军队未能按他的计划乘胜追击而懊恼。为防止日本从淞沪地区进攻南京,法肯豪森又到镇海、乍浦、江阴、镇江、连云港等地视察,制定了一套江阴、镇江和南京江防的计划,并协助张治中在苏州和嘉兴之间建立起一道坚固防线——中国的“兴登堡防线”。

可惜在中德关系急转直下之后,法肯豪森不得不挥泪回国。回国之初,他拒绝接受任何工作,免费当起了中国的抗战宣传员。

1940年,法肯豪森被任命为比利时总督,1944年7月20日刺杀希特勒事件失败后,法肯豪森受到牵连被逮捕入狱。二战结束后法肯豪森被盟军逮捕移交比利时政府被判12年徒刑,但因为不是纳粹分子,不久释放回国。

法肯豪森曾出任过德中文化协会会长。1966年,法肯豪森在德国塞纳河畔的厄姆斯村逝世,享年88岁。2002年,电视连续剧《盖世太保枪口下的中国女人》在北京首映,剧中的一个关键性正面人物-德国驻比利时军政总督冯·霍夫曼将军,其原型为法肯豪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