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示:本文基于真实人物改编,请理性阅读,与君分享旨在弘扬正义,与君共勉意在怀念先烈,前1/2免费阅读。

1938年,在日本东京召开的御前会议上,裕仁天皇站在巨幅作战地图前,瞪着血红的眼睛,用红笔画下一个猩红的箭头,直指中国武汉。裕仁天皇回身狠狠地说道:“拿下武汉,给中国最后一击。”

围坐在会议桌旁的一帮大臣和武官个个将脊背挺得笔直,齐声大喊:“哟西。”随即日军马不停蹄开始西进,试图速战速决,三个月灭亡中国。

大武汉危急!面对日军兵锋在南京的摧枯拉朽,汪精卫在听取德籍军事顾问团的意见后,向蒋介石提出一个诱敌深入的战术,在黄河流域与日军决战,说:“武汉在经济上比不上上海,在军事上比不上徐州,在政治上比不上南京,守之无益。”

此方案一出,立即遭到了陈诚、白崇禧、何应钦等人的反对:“就全国地形而言,长江流域湖泊沼山远胜黄河流域,在长江流域作战,能更好的限制日军发挥武器和机械化部队的优良之长。”

于是蒋介石下定决心,调集全国兵力进行抗日,保卫武汉。与此同时,之前在内战中各自为政,尔虞我诈,明哲保身,争权夺利的各路军阀,在民族民族存亡之际,纷纷放下恩怨,同仇敌忾。

1938年2月,日军104师团下元熊弥部及伪军1万余人在大量空军掩护及炮兵、坦克配合下,向山西东阳关进犯,配合日军主力部队,侧面包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此刻在淞沪会战爆发中,率领川军出川抗日的李家钰部47军正沿着川陕公路徒步北上。47军出川之际,时值农历中秋。长途跋涉四十余日,关山四千里,抵黄河北岸已是初冬……冰天雪地、人马僵冻,47军官兵还穿着单衣草鞋!

在抵宝鸡后,终于能坐上火车,沿陇海铁路刚到西安,被正为兵力捉襟见肘的蒋介石知晓后,一纸电令让川军急赴山西前线御敌。一路上吹着寒风,冷得直哆嗦的官兵至山西博爱才穿上棉衣。

此刻太行山千里冰封,逼近山西的日军108师团纠集上万重兵,兵分三路从石家庄西犯,企图占领长治与太原互为呼应,以犄角之势钳控整个山西。

面对几路日军的大包围,李家钰调整部署,下令守军放弃黎城,节节抵抗,退守长治。川军不仅武器制式方面落后,甚至数量上连一人一枪都做不到,很多战士配备的还是冷兵器,手提一把大刀,好一点的也就是腰上再别了一颗手榴弹。

他们所用的步机枪、迫击炮等,都是四川土造,命中率低,还常卡壳,这些枪械不少是手工制品,与工业标准化制造的枪械相比,在品质方面有天壤之别,有时打两枪就拉不开枪栓了。

即便是被川军称之为高端货的也仅仅是汉阳造,且膛线大多已经磨平,但川军全军上下士气高昂,他们的口号是死到沙场是善终。

然而实力上的差距,让川军不得不不断收缩方向。此时的形势对于川军而言退无可退,再退将影响整个战局,因此李家钰下令誓死守卫长治。

47军召开誓师保卫长治城大会,军长李家钰悲愤讲演:“宋代金军进攻璐安州,知府陆登领兵在此与金军生死搏杀,死战到底,兵败后他自杀在璐州府大堂前……”

讲到这里,李家钰的目光扫过川军童子军,看着最小5岁,最大不过是十三四的一群孩子,心里升起一股悲悯,国家已如此,人人皆有责。他大吼一声:“弟兄们,我川军将士要以陆登为楷模,誓死报国,流尽最后一滴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川军童子军是隶属于川军中的一支特殊部队,来源于中国童子军。中国童子军最鼎盛时人数高达20万之众,于1934年11月1日在南京由国民政府牵头成立。

那个时代的中国,军阀混战,大量军人战死后,留下孤儿寡母。这些孩童中,能被母亲带着改嫁或被含辛茹苦抚养长大的已属万幸,更多的是因为母亲病死,或颠沛流离间失散,沦为孤儿和流浪儿。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国民政府一开始是招收这些为国捐躯的烈士遗孤进入部队,接受抚养和教育,随后开始面向社会,收留大量的孤儿和流浪儿。

而国军各支部队也开始在四处征战中,沿途收容那些孤儿和流浪儿进入部队,组成各自的童子军。

1936年,全国1万多童子军齐聚南京进行了有史以来最大规模的一次检阅。这些小孩子奶声奶气,唱着军歌喊着口令,踏着整齐的步伐,重重地顿脚和敬礼……宋家三姐妹在观看童子军的表演后,特别强调:“童子军只能从事后方战地服务工作,不能上战场。”

然而国难当头,匹夫有责。当日本人来了的时候,倾巢之下无全卵……危急时刻,童子军责无旁贷,也被拉到战场上。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残酷的松山攻坚战中,国军伤亡惨重,国家指挥官不得不下令平均年龄十一岁的童子军集队冲锋,当时随军的美军顾问极力劝阻:“指挥官,这些士兵还是孩子,他们如此稚嫩是国家未来的希望。”

国军指挥官悲壮地回答:“战争已经打到这个份上,如果他们不上阵冲锋,这个国家就真没希望了。”

松山战役远征军投入7000多娃娃兵,古来征战几人回,最终数千娃娃兵血染松山,1000多娃娃兵埋骨青山,他们最小的只有9岁,最大的15岁,其中不乏一些女孩子……

整个抗日战争中,无数中国童子军抛头颅洒热血,肝肠寸断写春秋。他们中很多人的人生还未绽放就已经凋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为了纪念这群早逝的生命,云南龙陵县中国远征军雕像中就有一支专门的童子军塑像群。他们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站在那里,挺立着民族的脊梁,肩负着与年龄不对称的责任……

一位即将为人母的孕妇到此参观,触景生情,泪流满面,她触摸着每一个雕塑,向他们喊话:“回家啰!谁愿意和我回家,如今国泰明安,已经不需要你们在此戍边,跟我回家,我一定好好待你们。”

川军47军中的童子军绝大多数来自于行军路上沿途收留的孤儿,大多数来自于四川,小小年纪便远离故乡,跟着抗日队伍东奔西跑。

2月16日,日军逼近47军178师坚守的东大门之外的龙岗山。激战两日,178师官兵弹尽粮绝、伤亡惨重,最前线的营长周策勋宁死不退,率部与敌肉搏,中弹牺牲。在龙岗山两军阵地上,日军陈尸五百,守军川军营长周策勋以下千人殉国。

川军伤亡惨烈,但日军未能前进一步。2月18日,178师主动撤退进长治,日军占领龙岗山,长治城所有外围阵地失守,山西长治保卫战就此拉开最惨烈的部分。

举贤不避亲,李家钰命令自己的侄儿312旅旅长李克源为守城司令。李克源受命后的第一件事就是下令用砖石将长治城东、西、北三门堵塞,仅留距离日军最远处的南门一口通行,然后亲率624团余部在城中心十字街口指挥作战,此处可以最快速度支援四方。

2月19日上午,日军108师团大部队兵临城下。日军104师团指挥官洞悉了川军的战略部署,围城必阙,他故意从东、西、北三面包围长治城,留南门不围,并通知川军守军:“你们从南门自行退走,我部绝对不追击。”

李克源对部下愤怒吼道:“将南城门堵塞,让日军知道我川军决心与长治城共存亡!”

见川军没有撤退迹象后,日军开始攻城,108师团苫米地旅团3000余人强攻城北门。日军不断用炮轰击北城门,在日军持续猛烈的轰炸之下,北面城墙被炸开一个大缺口,日军从缺口如潮涌进。

敌强我弱,必须堵住缺口,否则将是一处失守,全线败退。危急关头,川军一营连长杨显谟振臂高呼:“弟兄们,跟我来,杀呀!”,身先士卒冲入敌群,连长夏抚涛也由左冲入,主动与日军肉搏冲杀,最终杨显谟胸部被刺伤五处,夏抚涛头部中弹,身负重伤,不愿被俘,自杀殉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为了堵住缺口,川军不顾生死往上顶,铁血悲壮。川军奋勇抵抗,拼杀声响彻云天,子弹打完了,就用手榴弹和刺刀与敌肉搏,搂抱着敌人,从城墙上跳下,与敌人同归于尽者比比皆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