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旧中国最大的顽固派,蒋介石这一生其实犯下了许多错误,但蒋介石这个人非常擅于“自我安慰”,他从来不会在自己身上寻找失败的原因,每当铸成大错,他总能从客观条件上找到可以推脱的点,比如晚年的蒋介石曾在日记里悲愤的记下两个人的名字,认为这两人是他事业路上最大的绊脚石。

那么这两个人究竟是谁?他们又是如何影响蒋介石的江山大计的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图1

首先第一个人就是李宗仁,蒋介石认为,如果不是1948年李宗仁背弃自己,为了代总统一职要求他下野,他也不至于会出现后面的大败。

尽管后来蒋介石一直强调“个人进退应全力配合国民公意”,一切要以推动和平为首要目标,但蒋介石其实并不想放弃权利,因此将大权交给李宗仁之前,蒋介石就秘密调整了各绥靖公署领导人的职务,同时将银行里的资产转移到广州,避免让外汇和黄金落入李宗仁的口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图2

蒋介石与李宗仁的矛盾由来已久,两人初次见面应该是在1926年,当时蒋介石初次升任国民革命军总司令,李宗仁以国民革命军第七军军长的身份前往广州面见蒋介石。

对于蒋介石的第一印象,李宗仁并不满意,离开广州后,李宗仁曾对白崇禧感叹道:“蒋先生劲气内敛,恐难共患难、同安乐”。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图3

不过蒋介石却非常器重李宗仁,这主要是因为李宗仁所在的桂系实力强劲,彼时蒋介石手下无强军,除了第一军,其他基本都是“杂牌军”,因此蒋介石开始有意拉拢李宗仁,想让他为己所用。

北伐战争期间,蒋介石曾主动给第七军拨款20余万,其中还包含1000支步枪和4挺重机枪,这让李宗仁稍微对蒋介石有了一点好感,后来蒋介石又主动与李宗仁“换帖”,两人结为把兄弟,李宗仁这才与蒋介石上了同一条船。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图4

但随着桂系势力越来越大,蒋介石开始有些坐立难安,多疑的他觉得如果任由李宗仁继续坐大,早晚会威胁到自己的地位,于是蒋介石秘密制定了剿灭桂系的计划,只不过还没开始执行,事情就已经败露,李宗仁与蒋介石之间的隔阂就此埋下。

后来孙传芳攻打蒋介石,逐渐在交战中处于下风的蒋介石向李宗仁求救,但李宗仁却迟迟不愿出手,蒋介石意识到大势已去,只好主动宣布下野。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图5

1927年年底,蒋介石东山再起,重新执掌国民党后,蒋介石开始盘算对把兄弟下手,以报当年李宗仁“逼宫”之仇,而李宗仁也意识到事情不妙,于是暗中拉拢阎锡山、冯玉祥一起联合对抗蒋介石,一场“中原大战”就此拉开序幕。

只不过这场大战来得快去得也快,张学良率兵入关后,蒋介石的势力进一步壮大,以李宗仁为首的地方派系迅速落入下风,五个月后,李宗仁败退广西,蒋介石取得“中原大战”的全面胜利。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图6

抗日战争爆发后,出于民族大义,李宗仁和蒋介石开始二次联手、一致对外,抗战中李宗仁捷报频频,“台儿庄大捷”和随枣、枣宜会战等战役的胜利,让其声望与日俱增,在全国人民的心中,李宗仁几乎成了“常胜将军”。

但李宗仁的威望越高,蒋介石就越是忌惮,1943年,蒋介石授予李宗仁“常驻汉中行营主任”一职,名义上是给李宗仁升职,实则是为了削弱李宗仁的势力。

抗战结束后,蒋介石又下令将李宗仁调回北平,但始终没有授予其实权,在蒋介石一次又一次的“微操”之后,李宗仁基本失去了与蒋介石较量的本钱。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图7

只不过没有实权的李宗仁始终没有闲着,既然玩不了军事,那他就跟蒋介石玩点政治。

1948年,李宗仁向蒋介石请示,希望能获得蒋介石的批准参与副总统竞选,由于副总统为“虚职”,没有实际权利,再加上蒋介石已经在“国民大会”上当选为“总统”,他认为李宗仁竞选的意义不大,所以批准了李宗仁的请求。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图8

然而,全面内战爆发后,蒋介石的部队在战场上连战连败,加之“币制改革”引发恶性通货膨胀,国统区人民要求蒋介石下台的呼声越来越高,而一旦蒋介石卸任,李宗仁这位副总统就会顺理成章的走马上任,这是蒋介石最不愿意看到的。

为了扭转局势,蒋介石于1949年宣布“下野”,名义上是为了推动和平主动“让贤”,实则是以退为进,使自己摆脱内外交困的窘境,此时蒋、李的暗斗已达白热化阶段。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图9

蒋介石退居奉化后,手中仍握着军政大权,对于李宗仁这位代总统制定的一系列谈判细则,蒋介石总会在幕后暗自掣肘,先是转移中央银行的黄金和银元,接着又对长江防务指手画脚,要求放弃南京、固守上海。

由于上任后仍被蒋介石牵制,自觉大权无望的李宗仁后出走美国,主动结束了与蒋介石的权力纷争,恢复职务后,蒋介石随即罢免了李宗仁,直到1965年李宗仁才得以回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图10

晚年的蒋介石对李宗仁仍满心怨恨,他不止一次地在日记中责骂李宗仁权欲熏天,如果不是因为李宗仁夺权“逼宫”,他也不至于会下野失去先手机会,最后龟缩一岛苟且偷生。

而李宗仁看的则比蒋介石开朗许多,从美国返回祖国后,李宗仁坦然承认了自己的失败,并很庆幸自己犯了这样的错误,“因为从我的错误中一个新中国诞生了”,李宗仁如此说道。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图11

影响蒋介石江山大计的第二个“罪魁祸首”,则是马歇尔,马歇尔是美国陆军五星上将之一,同时也是美国著名的政治家和外交家。

二战结束后,杜鲁门为了稳固美国的在华利益,赋予马歇尔全权处理中国内战调停的相关事宜,而他的到来使得蒋介石原定的计划全部被打乱。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图12

虽然美国政府主观上偏向于蒋介石政府,也希望中国处于蒋介石的带领之下,因为只有这样,美国的在华利益才能最大化,但美国政府也很清楚,这一目标能否实现,关键还是要看中国内战能否和平解决。

那么怎么才能让内战和平解决呢?马歇尔认为,首先得让蒋介石做出必要的妥协与让步,马歇尔没来之前,美国每年提供给蒋介石政府的资助达到了数十亿美元,美军还会适当的帮国民党训练新兵。

但马歇尔抵华后,为了让蒋介石做出让步,马歇尔一度以美国暂停对国民党进行援助相要挟,迫使蒋介石和平解决国内的矛盾争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图13

蒋介石对此非常反感,他没想到美国派来的“钦差大臣”非但不帮助自己铲除异己,反而还处处跟自己唱反调,虽然蒋介石表面上依旧对马歇尔“唯命是从”,但暗地里却指示手下虚与委蛇,始终不肯在两党争端上做出让步。

1946年7月,当马歇尔还在四处奔波调停之时,蒋介石突然下令发起全面进攻,这让马歇尔非常紧张,为了制止蒋介石继续内战,马歇尔八上庐山,但最终还是没能改变蒋介石内斗的决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图14

只不过这次的战斗超出了蒋介石的预估,随着一场场战役的失败,蒋介石此前辛辛苦苦建立的优势荡然无存,而美国方面对蒋介石也越来越失望,以马歇尔为首的部分美国议会官员向杜鲁门进言,国民党在军事上已处于劣势,美国应停止对其援助。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图15

后来蒋介石在日记中提到马歇尔,还不忘嘲讽马歇尔为“马下儿”,对他的形容词也多是“昏昧无知”、“诚小人之尤者”。

在蒋介石看来,马歇尔抵华之前,国民党是占据上风的,如果一鼓作气继续进攻,一统全国没什么问题,但就是因为马歇尔调停的那几个月耽误了最佳出兵时机,所以才让一切化为了泡影。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图16

晚年的蒋介石也做过反省,龟缩一岛后,蒋介石曾公开表示“我们的军队无主义、无纪律、无组织、无气节”,这番话倒是说得非常透彻,只会争权夺利、不知为何而战的士兵想要与纪律严明且拥有崇高气节的解放军战士战斗无异于以卵击石。

只不过在自我反省之时,蒋介石对李宗仁和马歇尔仍心有怨念,这份恨直到生命的最后一刻也未曾化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