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作者:洞见·念念

《醒世恒言》中有个十四字箴言:事不关己休多管,话不投机莫多言。

以前我会觉得,这样的处世方式未免太过冷漠。

等到后来,总被数不清的闲杂琐事所累,心烦又疲惫,才不得不承认:人的能量很贵,经不起浪费。

学会过滤那些消耗你的人与事,把时间精力用来滋养自身,才是最通透的活法。

01

闲话少说

常言道:日出千言,不劳自伤。

看起来,讲话是毫不费力的事,但其实一个人话说得过多,最容易损元伤神。

莫言年轻时曾是个表达欲十分旺盛的人,常常不分时机、不论场合地发表意见,与人争辩。

可后来他发现,每次大发议论之后,筋疲力尽的都是自己。

为此,他决定取名“莫言”,借此时刻警醒自己少说话。

成名后,他开始被公众熟知,但由于出身和相貌的原因,他遭到越来越多的敌意。

有人质疑他的作品太粗俗难登大雅之堂,甚至有人公然抨击他心思不正,是为了名利而创作。

莫言一律不做任何回应,成长的经历让他早已知道“大辩不辩”的道理。

为了避免引起更多争议,他退出公众视野,默默写作。

八年后,新书《晚熟的人》出版,再次以精湛的文笔与故事,验证了他不容质疑的实力。

正如他所言:“是非混杂之地,君子谨言慎行,与其一番闲谈生烦恼,不如细读两行书。”

争论中永远没赢家,就算伤敌一千,也会自损八百。

能管住得住自己的嘴,克制得住自己的说服欲,做一个安静的强者,才是智者所为。

北宋有个宰相叫富弼,一次在街上突然被一位秀才挡住道,说要考考他是不是真的博才多学。

秀才问:若有人公然辱骂你,你会怎么做呢?

“我会当作没听见。”富弼回道。

秀才鄙夷道:“很多人都夸你满腹经纶,原来也不过如此。”

富弼依然不恼,却把身边同行的仆人气得不行,等秀才走后,忍不住问他为什么不反驳。

他这才笑着答道,明知对方来者不善,为何还要浪费口舌,我从来不做徒劳无益的事。

正所谓:贵人语迟, 寡言胜多。

人与人交往,立场不同、处境不同,会出现分歧是常态。

与其为了争取他人的认同而喋喋不休消耗自己,不如止语少言,不争不辩。

让自己在不动声色中修行沉淀,方能凝心聚神,更好地积蓄能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02

闲事少管

我们生活中的事情,不外乎三件:自己的事、别人的事、老天的事。

喜欢干涉别人的事情,操心老天都管不了的事情,到头来,往往没精力做好自己的事情。

认识一位朋友,几年前当红娘,把自己的一个同学介绍给她表哥。

同学和她表哥当时也算是姻缘一线牵,很顺利就看对了眼,结了婚。

可惜这段婚姻之后过得并不如意,而每次一有争执发生,同学就会把她当成倾诉的对象。

本来感情就是你情我愿的事,跟她这个介绍人并没有什么关系。

可朋友却总觉得不好推脱,也担心同学万一真的想不开,做出一些伤害自己的举动。

所以,每次同学给她打电话时,她都会尽最大耐心给予安慰、劝解。

越这样做,同学便越理所当然地觉得,她有义务为自己的不幸婚姻负责。

到现在,几年过去,同学婚姻状况依然层出不穷。

这件事也变成了一个无形的黑洞,令她心力交瘁,苦不堪言。

作家史铁生说过:“世上的一些事,多是出于瞎操心,由瞎操心再演变为穷干涉。”

对身边人付出关心与热情本身没有错,但人都有各自的生命难题要解。

当你过度介入了别人的生活,就要背负起别人的因果,并消耗自身巨大能量来为其买单。

无论和谁在一起,保持好适可而止的关心和恰到好处的距离,这绝非自私,而是难得的清醒。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03

闲言少听

看过一个很有意思的比喻:外界的闲言碎语就像无来由的瘙痒,你越挠,就越痒。

最有效的止痒方式就是——置之不理。

面对无聊之人的诋毁,也是同样的道理,你越在意,他越是得意。

世间万事不是声音越大就越是有理,有时候沉默反而是最好的回击。

莫泊桑在小说《绳子》中,讲了这样一个故事。

农民奥士高纳在赶集路上捡了一条绳子后遭人诬陷,说他捡的是乌勒布雷克大爷丢失的皮夹子。

性格耿直的奥士高纳只好拼命找人解释,甚至主动要求搜身以证清白。

不久后,长工博迈勒将捡到的皮夹子送还给了失主,真相水落石出,事情也本可以告一段落。

但奥士高纳又在无意中听到,还有人在背后说他和捡到皮夹子的人是同伙。

气不可遏的他不得不得继续去四处解说,可惜换来的仍是奚落与嘲讽。

最终,奥士高纳怀着无限委屈与愤慨,忧郁而死。

作家尼尔·唐纳德·沃尔什写道:只要你还在担心别人会怎么看你,他们就能奴役你。

很多谣言的兴起,根本没有道理可言。

如果你放任自己受其影响,必然会饱受精神折磨,直到不断被耗干能量。

是非来入耳,不听自然无。

真正内心强大者,都擅于屏蔽他人的眼光与看法。

山中伸弥曾是一个做什么事都笨手笨脚的人。

读高中时他迷上柔道了,可惜练来练去,柔道技术没提升,身体频频受伤骨折。

身边同学纷纷嘲笑他,他却不以为意,反而找到了新目标,要学骨科救伤者。

从国立神户大学医学部毕业后,好不容易当上骨科医生,他又碰上了新问题。

同样的手术,其他医生半小时之内就能完成,他则需要花费2个小时。

笨拙的技术让他成为同事们茶余饭后的谈资,有人甚至还给他起了个“绊脚石”的外号。

但也不把这些放心上。

31岁那年,他毅然辞去医院工作,决定前往美国转而从事胚胎干细胞研究,从一个失败的医生蜕变成诺贝尔医学奖得主。

看过一句深受触动的话:你对我的评价不构成万分之一的我,却是一览无遗的你自己。

人的偏见是一座永远无法翻越的大山,越解释,只会让你感觉越痛苦无力。

想要保护好自身能量不被消耗,唯一的方式,是拒绝掉入自证陷阱。

无论别人怎么定义你,不听不理,专注走好自己脚下的路。

最后你定会发现,你若无视,闲言自消;你若平和,无人能扰。

每个人的能量都是有限的。

从现在起,远离一切负能量,闲话少说,闲事少管,闲言少听。

把有限的能量全部来成就一个精力丰沛、灵魂丰盈的自己。

点个赞吧,与朋友们共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