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在电视剧《麦承欢》中,有一幕让人印象深刻。

在剧中,麦承早上班第一天,就因学历低被同事欺负。

但第二天,当得知他与老板关系不错时,同事们却跟他攀亲道故,对他关怀备至。

然而好景不长,因家人关系,老板开始疏远他。同事们得知后竟瞬间变脸,开始明里暗里地欺负他。

这个扎心的小片段,让我想起中学时代课本里的那篇课文:

法国作家莫泊桑的短篇小说《我的叔叔于勒》。

当于勒发达时,兄嫂就整日期盼着于勒回家,希望一家人团聚;

但于勒落魄时,兄嫂却急切想跟他撇清关系。

虽然这是两个相隔久远的故事,但却同样让人感慨:

最善变不过感情,最凉薄不过人心。

初看这些故事,我们难免会为他们遭遇的恶意感到愤慨,为幽暗的人性真相感到无助。

但当我们再静心细品时,不难发现,在复杂的人性背后,其实深藏着处事的智慧:

在人性面前,别高估关系,别试探人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菲利普有个弟弟,名叫于勒,对于这个弟弟,菲利普十分头疼,多次想要摆脱这层关系。

因为于勒不务正业,整日和朋友花天酒地,为此花掉家里很多钱。

甚至,还把属于菲利普的那份遗产也给挥霍了。

为尽快甩掉这个拖油瓶,他跟太太商量出一对策:

把弟弟送到遥远的美洲,让其自生自灭,这样就不会打扰他们。

不过,虽然赶走了于勒,但菲利普一家始终没有摆脱贫穷的生活:

每日吃淡饭粗茶,穿粗糙的衣服,买最便宜的日用品……

女儿已到婚嫁年龄,也因家境贫穷,未曾有人上门提亲。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不曾想,就在他们为生活发愁时,却收到一封于勒寄回的信。

信中写道:

于勒这几年在美洲做生意,赚了一些钱。

等再多赚些钱,他就回家,弥补以前给家人造成的损失。将来一家人一起舒舒服服的过日子……

在得知情况属实后,菲利普一家兴奋地像中了彩票头奖一样,整日乐得合不拢嘴。

也因为这封信,他们改变了对于勒的态度:

曾认为于勒是家族败类的菲利普,现在却跟朋友讲,弟弟是个正直善良的人;

就连极厌恶于勒的菲利普太太,现在也逢人便说:

“于勒是一个能干的人,等他回来了,我们家的境况就能改变了”;

为此,他们每周日还会精心打扮一番,去海边码头看看于勒是否归来;

他们还畅想着等于勒回来,准备去郊区买套别墅;

而这种畅想美好生活的方式,竟吸引到一个小公务员,向他们女儿求婚。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谁都没想到,曾被家人唾弃的于勒,现在竟成了最受欢迎的人。

而这中间的变化,不过是因为于勒变成了有钱人。

原来,他人对你的态度,取决于你在他眼中的价值,而非你们的关系。

当你发达时,即使陌路人,也会对你笑脸相迎;

但你没用时,即使亲兄弟,也会对你避而远之。

这或许就是人性的本质吧。

就如作家马伯庸说的那句话:

“人性从来都是趋利避害的,可以背叛忠义仁德,但绝不会背叛利益。”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唯有身处卑微的人,才最有机缘看到世态人情的真相”。

很多人都对杨绛先生的这句话,深有感触。

那是因为,我们总会陷入一个情感误区:太高估与他人的关系。

于勒到达美洲后,凭借独特的眼光,赚到了人生第一桶金。

只是身处国外,人难免会想家,他便尝试给哥哥写信,诉说自己的思念。

当得知兄嫂也期盼自己早日回家时,他欣喜不已,想着再多赚些钱就风风光光地回家。

可事与愿违。他接下来的生意不仅没赚到钱,还把老本赔了进去。

又折腾了几年,依旧囊空如洗的于勒,无奈之下只好提前踏上了回家的轮船。

为不让家人失望,他想着先在家乡附近找份工作,等攒点钱再回家。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于是,他找了一份收入不错,但又脏又累的活:

晚上住在臭气熏天的轮船底舱,白天在轮船甲板上,低声下去地向游客推销海牡蛎。

只是没想到,他这窘迫的一幕偶然间被兄嫂看到了。

原来,菲利普和太太坚信富豪弟弟回来能改善生活,因此他们女儿刚结婚,便安排全家出国旅游。

就在这艘航行的轮船上,菲利普见到了于勒。

起初,菲利普还不敢相信眼前这满脸皱纹、衣衫褴褛的人是于勒。为此,他还特地向船长打听了此人。

当确定那人就是于勒时,菲利普如遭雷击,瞬间脸色煞白,赶忙躲到船舱一侧。

他太太得知后,也瞬间变了嘴脸:

“于勒本就是无赖流氓,我们指望他发家致富,真是愚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不过害怕女婿知道真相,菲利普和太太便装作若无其事的样子,继续享受着旅游的乐趣。

私底下,俩人却悄悄商量要跟于勒断绝关系。

为此他们在返程时,特意换条线路回家。

然而,在另一边,不知情的于勒还想着再攒点钱后回家,兄嫂定会欢喜不已。

只是他这份美好的期待,终将落空。

的确,这世间最扎心的,莫过于你把对方当家人,对方却把你当陌生人。

而这扎心的源头,不过是因为,对一段关系抱有过高的期待。

总认为凭亲人关系,对方就会热情款待;凭彼此过往的交情,对方就能慷慨解囊。

殊不知,当没有财富地位的加持时,你们的关系就像海滩上用沙子堆彻的城堡,海浪一来就冲散了。

行走于世,一定要懂得:

人性面前莫要高估关系,利益面前莫要试探人心,否则只会自讨没趣。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查理•芒格曾跟年轻人分享自己长寿的秘诀:

不要把人性想的太好。

他解释道,人性本就有很多缺陷,你要是一肚子怨气和厌恶,就相当于是在惩罚自己。

的确,如若你总和人性较劲,最终受伤的只有自己。

在于勒眼中,他一直都认为哥哥是对自己最好的人。

就算哥哥曾把他送到遥远的美洲,在他看来也是为了历练自己。

为此,无论在外多么不易,他都会写信告知哥哥:自己身体很好,勿担忧。

他还想着,自己和哥哥多年未见,再相见时,定会出现俩人抱头痛哭的感人场面。

但他怎么也没想到,真相却是:

哥哥看到落魄的自己时,就像躲避灾难一样,躲了起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期待时有多高涨,失望时就有多浓烈。

知道真相的那一刻,他感觉自己像是跌入了谷底。

好在痛苦过后,他回忆起从前与兄嫂一起生活时的场景,蓦然发现:

其实,兄嫂原本就是爱算计的人。

兄嫂一家,只靠哥哥一人收入维持家用,因为收入不高,日子过得捉襟见肘。

哥哥整日为此发愁,但又无力改变,于是,就算计着过日子:

他们不参加朋友的聚会,因为这样就不用回请;

他们主动和有钱的亲戚走动,因为总能从中得到好处;

嫂子每次买东西总想多拿一点,因为她就想占点便宜;

包括当时分遗产时,兄嫂就总想要更多,即使一小块布料也斤斤计较;

自始至终,兄嫂都在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这也就很好理解兄嫂的行为:

当自己有钱时,兄嫂曾让人捎口信盼自己回家;

当自己落魄了,兄嫂看不到利益,他们自然对自己避而不见。

兄嫂本就攀高踩低,嫌贫爱富,他们不待见自己,自己又何必去抱怨呢。

于是,看透这一切的于勒,内心释然了。

原来,看清人性,人生的痛苦就会消弭很多。

因为他知道人性本如此,如若再苦苦纠缠,抱怨不公,势必会消耗自己的能量,侵蚀自己的心智,让自己在泥潭中越陷越深。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小说的最后,于勒和菲利普,这对亲兄弟再未相见。

这不禁让人感慨,即使亲兄弟,也经不起人性的考验。

不过,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却往往会这样:

看见他人现实,就抱怨世态炎凉;感觉被辜负,就怨恨人心凉薄。

殊不知,我们这是在和人性较劲。

想起心理学家阿德勒曾说过的一句话:

“成熟并不是看懂事情,而是理解人性。”

洞悉人性,理解人性,并非让你面对恶意变得妥协、冷漠,而是让你站在更广视角重新看待遭遇的恶意。

你会渐渐发现,不纠缠、不抱怨、不较劲,才能让往后的日子少一分无奈,多一份豁达。

点个“在看”,愿你我都拥有不和人性较劲的人生智慧。在电视剧《麦承欢》中,有一幕让人印象深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十点读书开视频号啦!

金牌主播夏萌出镜,带你重读经典

从唐诗宋词到中外名著,短视频里学知识

欢迎点赞关注

本期解读:苏轼《定风波》

作者 | 江小羽,公众号:满妈记,欢迎关注。

主播 | 韩丹,原广播节目主持人,视频号:韩丹下午茶。

图片 | 视觉中国,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