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灌排一体化管网设施,是2021年秋季内涝后开始兴建的,这次高温干旱,该设施起到了抗旱保苗的大作用。”阳谷县李台镇王申楼村党支部领办合作社负责人王玉怀介绍,目前村集体流转的300多亩地,已经全部播种玉米,利用灌排一体化管网设施,两天时间全部喷淋了一遍,成功实现了抗旱保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灌排一体化系统在喷灌。

王申楼村灌排一体化管网设施的建设,始于2021年的秋天,那年阳谷很多耕地遭遇到了内涝,玉米地里积水有四五十厘米深,收割机进不来,玉米全靠人工掰运。

农田灌排一体化管网设施建设应运而生。该设施将管网埋到地面60厘米以下,不占地的同时确保耕作层不受损坏;管道外荷载每平方米15吨,更是满足了重型拖拉机、联合收获机等正常作业;还实现了河水井水并联,可以选择河水或井水灌溉。

“在灌溉时节,我们一般优先使用河水,因为井水含盐高,容易把地浇板结了。”王玉怀介绍,这次干旱造成河水少,地下水位也下降,在水源较少的情况下,快速保苗成为首选。

“全村1200多亩土地都等待着灌溉。这300亩土地我们就采取了节水喷灌、微喷、滴灌的模式。”王玉怀表示,近期天气干旱,如果大家都使用机井进行大水漫灌,至少需要15天的时间才能把全村耕地灌溉一遍。现在得益于之前铺设的2000多米灌排管网以及互联的10多个灌排井,将水源引入灌排管网,就可以做到整片农田共享。6月6日、7日小麦收割完毕后,随即进行了玉米播种,播种完就进行喷淋,不到两天的时间就把300多亩玉米全部喷淋了一遍。目前,王申楼村没有铺设管网设施的其他地块,也正在抓紧利用这段时间进行浇灌作业,以保证后续的出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天气干旱,灌排一体化系统发挥着重要作用。

阳谷县李台镇党委书记祝明介绍:“相对于传统的大水漫灌模式,喷灌、滴灌等方式灌溉可以有效节约水源、节省时间,在当前抗旱保苗的现实情况下,让有限的水源能够灌溉更多的耕地。同时,科学灌溉减少了人工投入,避免了高温天气下人工室外作业带来的各种风险。”目前李台全镇正在积极进行抗旱保苗作业,全力保障粮食安全。

大众报业·农村大众记者 郑希平 通讯员 商贺 王书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