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随着我国资本市场对外开放步伐的显著加快,外资巨头对国内资本市场的布局也愈发积极。5月初安联基金在上海中心120楼起航,彰显了外资在国内资本市场的深度参与,截至目前,国内已有9家外商独资公募基金公司,充分展现了外资对我国资本市场的活跃度和坚定信心。

其中,不仅有贝莱德基金、富达基金、路博迈基金、施罗德基金、联博基金、安联基金等外资全新设立的公募基金公司,同时,也有部分外资机构诉求于股权收购的模式,逐步将中外合资的公募基金转变为外商独资控股公募基金公司,如宏利基金、摩根基金、摩根士丹利基金。

外资机构在积极布局并扩大其在中国公募基金市场份额的同时,“信托系”公募基金公司正在逐渐收缩其业务版图。自2022年以来,山东国信、中融信托、上海信托、中航信托、国元信托等多家信托公司先后出售所持公募基金公司股权。

无独有偶,近日又有一家“信托系”公募基金进行股权转让。6月12日,据财联社消息,持有汇丰晋信基金49%股权的汇丰环球投资已与山西信托达成协议,将收购山西信托持有的汇丰晋信31%的股权,并为此支付约10亿元人民币,此项交易在等待监管部门的批准。

从汇丰晋信基金目前的股权结构来看,山西信托持有51%股权,为其第一大股东,汇丰环球投资持有剩下49%股权,为第二大股东。

事实上,早在去年7月,山西信托就决定将持有的汇丰晋信基金31%的股权在全国公共资源交易平台(山西省)进行挂牌转让,挂牌价格为10亿元。

而当时,市场的焦点集中在汇丰晋信基金二股东汇丰环球投资身上,因为如果此次股权转让完成,汇丰环球投资将持有汇丰晋信基金80%的股份,成为名副其实的大股东,这也意味着汇丰晋信基金将转变为一家外资控股的公募基金公司。

然而,随着挂牌期限临近,这家并未放弃优先购买权的二股东,并未选择出手购买这部分股权,一时引发了市场对其未来战略走向的诸多猜测。

值得一提的是,在2023年4月,汇丰晋信基金经历了一次工商变更,这次变更主要集中在公司董事和监事成员上。具体而言,董事会的人数从先前的7人增加至9人。在最新的董事会结构中,除了三名独立董事(胡大源、梅建平、叶迪奇)外,原先山西信托和汇丰环球投资各自拥有的董事席位也有所调整。

变更前,山西信托和汇丰环球投资在董事会中各占两个席位,但在这次变更后,山西信托依旧保留了两位董事席位(杨小勇、郭晋普),而汇丰环球投资的席位则增加至四位,包括MARK MCCOMBE、李选进、王栋和何慧芬。

据天眼查最新数据显示,汇丰晋信基金公司实控人已是持股49%的汇丰环球投资。

表1汇丰晋信基金董事、监事变更情况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数据来源:同花顺iFinD。

2022年,汇丰晋信基金凭借其强大的业务能力和投资策略,实现了6.63亿元的营业收入和0.96亿元的净利润。相比之下,山西信托在同一时期的营业收入和净利润分别为2.94亿元和0.37亿元,尽管有所盈利,但明显不及汇丰晋信基金的表现。值得注意的是,如果扣除汇丰晋信基金带来的投资收益,山西信托的业绩甚至可能陷入亏损状态。

同时,机构之家发现,在2024年5月23日,山西信托为了应对资金流动性压力,从山西金融投资控股集团借款1亿元作为短期流动性支持资金,借款期限为半年。考虑到当前业绩压力和市场不确定性,山西信托通过出售部分资产来优化其业务结构和财务状况,以缓解资金流动性压力,这一策略或许正是山西信托急于出售汇丰晋信基金股权的原因之一。

山西信托在流动性压力和汇丰晋信实控人已变更的现实背景下,其在转让汇丰晋信基金31%股权的谈判中可能处于被动地位,这导致了转让价格明显低于市场预期,尽显无奈。

据2023年公布的由安永资产评估(上海)有限公司出具的评估报告,截至评估基准日,汇丰晋信基金股东全部权益价值为24.5亿元,2022年度营业收入为6.63亿元,净利润为0.96亿元。

回顾其他信托公司出售基金公司股权的估值情况,2023年4月,上海信托转让上投摩根基金49%股权交割完成,营业收入和净利润分别为10.97亿元、2.9亿元;2023年12月,中融基金原股东中融信托将持有的全部51%股权转让给国联证券,评估基准日的营业收入4.69亿元,净利润0.96亿元。

此次的交易价格,从评估基准日的营业收入和净利润对比分析,山西晋信基金的业绩介于中融基金和上投摩根基金之间,然而,其评估价值却显著低于中融基金的29.48亿元和上投摩根基金的142.86亿元。

表2 多家信托公司出售所持公募基金公司股权情况统计表

单位:亿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若此次审批通过,汇丰环球投资使用优先购买权并成功拍下,将成为该公司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达80%,汇丰晋信基金摇身变为外资控股的基金公司,接下来汇丰晋信基金是否要改名汇丰基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