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与台湾,都与蒋介石的命运发生过重大关系。

抗日战争时期,蒋介石在日寇的大举进攻下,实行不抵抗政策,率国民政府迁都重庆,一呆就是八年。

解放战争末期,蒋介石率其残兵败将逃到台湾,最终老死该岛,没有须臾离开。

据陈启文《宋美龄传》讲,孙中山曾谆谆告诫蒋介石:“内战不出湾,外战不出川。”

又有野史云:蒋介石是“水龙”,一生离不开水。抗战时期,蒋登峨嵋山抽签算命,经某有道老者鲜悟,指点迷津。老者曰:蒋是水命。送君八字:“胜不离川,败不离湾”。初,未引起蒋的重视,置诸脑后。抗战一胜利就匆忙带“子弟兵”杀出四川,与共产党争天下。违了天意,遂致连战皆败。在不断失意之际,蒋猛然记起老者的话,再不敢违,于是急忙选择了台湾作栖身之地。这才保得了老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解放前的重庆】

但抗战胜利后,蒋介石出了四川,迁返南京,发动反共反人民的内战,却从此交了厄运,诸事不顺,终至一败涂地。好不容易才在台湾站住了脚跟。

01

蒋介石从离开总统府到退居台湾,经历了一波三折。

他首先遇到的就是美国主子的信任危机和千方百计阻挠。1949年的元旦快要到了,虎踞龙盘过的帝都金陵却找不到丝毫的节日气氛。

对于国民党政府来说,内战的失败已成定局,无可挽回,“党国”也到了“油尽灯枯”的边缘。美帝国主义对蒋介石已彻底失去信任,不再给予支持,而是寻找国民党内“富有感召力的新领袖”。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南京总统府内部情景】

12月31日晚,蒋总统在黄埔路总统官邸举行晚宴。到场的有副总统李宗仁等40余位党政要员。人人面孔阴沉,忧心忡忡,面对佳肴美酒却无心伸手动箸。蒋介石打破沉闷说道:“诸位,现在局势严重,党内有人主张和谈。我对于这样一个重大问题,不能不有所表示。现拟好一篇文稿,准备在元旦发表。请岳军先生念一遍,征求大家的意见。”

“文告”中用大量篇幅叙述他自己的求和“苦心”,并在文末表示:“中正毕生革命,早置生死于度外,只望和平能早日实现,则个人进退出处,绝不萦怀,而一惟国民公意是从。”

“文告”念完已有一会儿,但大厅内静寂无声,无人发表意见。蒋很生气,他本来希望大家出声挽留的。这时,故意将了对手李宗仁一军:

“德邻,你对这篇文告有什么意见?”

李宗仁稍作沉思状,答:“我与总统并无不同意见。” 这就等于公开承认要蒋下野。

宴会不欢而散。

第二天,即1949年元旦,《新年文告》通过中央社公诸于世。对这篇以“保留战争”为条件的“求和文告”,中共方面很快作出了反应。元月五日,毛泽东亲自起草的新华社评论——“评战犯求和”公开发表。该文针锋相对揭露了蒋介石假和平真战争的阴谋,并一针见血地强调指出:

“蒋介石已经失去了灵魂,只是一具僵尸,什么人也不相信他了。”

显然,共产党不再以蒋作为和谈的对手。蒋介石处于战不能战退又不心甘的境地。

1949年1月14日,毛泽东又发表《关于时局的声明》,提出八项二十和谈条件。第一条即为惩办战争罪犯。蒋介石是此次中共提出的43人战犯名单中名列首位的人。

02

蒋介石已再无余地,下台是唯一的选择。

1月21日,内外交困之下,蒋介石第三次宣布下野,托词曰:

“战事仍然未止,和平之目的不能达到。决定身先引退,以冀弥战消兵,解人民倒悬于万一。”

显然,蒋的下野是无奈的结局。蒋经国在当天的日记中写道:

“今天是父亲引退的一天,也是中华民族数千年历史又遭逢厄运,几乎断送了国脉的一天。而在我个人亦铸了永世不能磨灭记忆的一天。”

这天下午,蒋介石驱车拜谒中山陵,伫立陵前,默然无语,不觉悲从中来。委屈万分,却又羞惭不已。距1946年5月还都,不到三年光景,竟落得这样地步,何以告慰中山先生在天之灵?

4时10分,“美龄”号座机由明故宫机场升空。蒋介石命驾驶员依复恩,绕空二周,向首都作最后一瞥。但见苍山含黛,江流鸣咽,别时容易见时难,竟又悲恸不已,伤感起来。

03

随着大陆战事的接连失败,蒋介石“定居”台湾已提上日程。

上海失守前后,蒋介石下了决心退往台北,以冀“重振大业”。但他去台北却不是一步到位,而是走了迂回曲折的路线。

5月17日下午1时自定海机场起飞,下午4时50分到了马公岛;28日又飞冈山,再转高雄寿山;6月20日下午飞抵桃园机场,旋即转至大溪,逶迤至6月24日上午才到达台北草山。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台湾桃园机场】

几小时的航程,却由于他走一站停一站,小心谨慎,用了月余的时间。

蒋介石早已听说孙立人与美方暗中接触,他的特务也注意到孙立人与美方电报往返频繁的情况。因此,蒋介石在驻扎马公岛之后,一面注意大陆局势的发展,另一面想办法探测孙立人眼下跟美国人的关系已达到什么程度。他派了国民政府驻菲律宾大使陈质平去投石问路。

陈质平说:“孙将军,蒋先生不想亡命国外,但求台湾一席之地。若将军您以为未便,则他父子迳去马尼拉矣!”

孙立人闻言大惊,知蒋对自己起了疑心,连夜召集亲信商量对策。

第二天一大早,孙立人亲率部下前往马公岛,诚惶诚恐地对蒋介石表示:“委员长莅台,孙立人合该远迎。孙某来迟,罪该万死。我保证,台湾的一切将以领袖之命是从!”

听到这儿,蒋介石才稍稍放心。他高兴地握着孙立人的手说:“那里的话,孙将军辛苦了。蒋某一个在野之人,从此息隐田园,再不过问政治。孙将军将来可以出任陆军总司令。”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50年代的台湾女大学生】

在取得孙立人的保证后,蒋介石决定登上台湾岛。

陈诚和美国人的接触,自然更瞒不过蒋介石的耳目。虽然蒋认为陈诚对自己的忠心是无可挑剔的,否则也不会委他独掌台湾,但当此危急存亡之秋,人心难测,成事败事往往在闪念之间,故而遇事需多留一手才好。

事实上,在美国的高压和诱惑之下,在大陆国军兵败如山倒的冲击下,陈诚在对蒋介石这位“故主”的态度上,是有过内心冲突和一时间的彷徨的。他曾设想蒋介石从此归隐林泉,颐养天年,不再出山,因此,他宁愿相信蒋介石那些骗人的鬼话。

对陈诚的态度和蒋介石去台湾时的犹豫,吴国桢有一段回忆文字:

“1949年5月,蒋先生自舟山致电陈诚,告有赴台之行,陈在24小时未行复电,蒋只好改从高雄登岸,因高雄市非陈势力范围。孙立人、彭孟缉等往迎,蒋劈头第一句话:‘我在此地安全吗?’孙立人回答:‘由我们保护,有什么不安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解放后的台湾】

由于陈诚一时的态度暧昧,竟导致了蒋介石不敢贸然直飞台北,而是先去高雄,以防不测。

6月24日,陈诚亲自从大溪欢迎蒋介石到台北。蒋介石看中了台北市北13公里外的草山。这里是有名的游览胜地,青山环绕,林木幽深,又多有温泉,是一理想的居住地。他因草山之名,有“落草为寇”之嫌,于是改名为阳明山,以纪念他一生崇拜的明代哲学家王阳明。

7月初,蒋介石在阳明山设总裁办公室,作为指挥东南及全国的中心。下设党务、经济、军事、宣传、国际问题研究、秘书、情报,警卫、总务9个小组及一个设计委员会。它作为蒋介石的行辕及幕僚机构,实际上起着国民党临时中央党部的作用。8月1日开始办公,直到1950年4月,才结束其使命。

经过一波三折,蒋介石终于在台北安顿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