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1933年4月底,南京国民政府收到一封来自四川军阀的捷报:对红军围剿取得了重大胜利,并击杀了红军高级将领恽代英。

可令人奇怪的是,电报传到蒋介石手里后非但没有得到嘉奖,反倒引得老蒋暴跳如雷,这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呢?

四川军阀电报中的恽代英,又到底是何身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击杀恽代英”

四川大巴山,一座横亘于川陕之地、绵延数百里的战略要地。

这里山势雄奇、岩悬壁绝,山上原始森林遮天蔽日,古来素有“秦川锁钥”之称。

1932年12月初,来自红四方面军的一万五千人,翻山越岭来到大巴山南麓,计划再次建立革命根据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之所以选择在这里立足,一是因为大巴山地形地势便于我军与敌人周旋,二是因为当时的四川军阀混战。

川西地区的刘湘军阀、刘文辉军阀正大动干戈,四川东北地界兵力薄弱、防守空虚,恰巧给了红军乘虚而入、休养生息的机会。

1932年12月18日,红四方面军先头部队率先抵达大巴山附近两河口。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而后不到一个月的时间里,通江、巴山、南江三县城均落入我军手中。

红四方面军迅速控制了川陕地区的广阔地区,队伍也得到飞速发展。

然而,我军这一举动却狠狠震惊了蒋介石和各路军阀。

在老蒋的调停下,四川军阀于1933年1月偃旗息鼓,暂时放下矛盾,准备联手抗击中国红军这股“红色浪潮”。

1月28日,四川军阀田颂尧被蒋介石任命为川陕地界“剿总”督办。

随后,田颂尧在四川西北参加军阀混战的部队回撤,浩浩荡荡杀向川陕。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田颂尧此人毕业于保定陆军军官学校,在行军打仗方面有两把刷子,但奈何他手下的部队却是一群虾兵蟹将。

相较于作风优良、战斗力强悍的红军队伍,田颂尧手里的6万大军完全是一群软脚虾,因为这些人大多深受鸦片戕害。

一离开鸦片,他们连正常生活都做不到,又谈何与红军交战?

蒋介石也知道双方实力差距,为此专门给田颂尧特批了20万军费和100万发子弹。

带着这些部队和物资,田颂尧心情忐忑地出发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战事打响后果然不出所料,川军单兵战斗力远远不如红军。

即便我军总兵力只有敌人的四分之一,可凭借丰富的战斗经验和大巴山区域有利地形,红四方面军给敌人造成了沉重打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为了最大程度保存实力、消灭敌人,我军指战员制定了诱敌深入、伺机反击的作战方案。

在我军的有意放纵下,田颂尧的大军一路挺进大巴山腹地,“轻而易举”夺回了数座县城。

即便是这样,田颂尧部还是付出了8000多人的伤亡代价。

可田颂尧却丝毫不以为意,反倒认为自己高估了红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4月26日,田颂尧继续向红军固守的通江县发起进攻。

我军依托工事和阵地顽强阻击,并再次选择收缩阵地,主动撤出了县城,将大军集中在通江空山坝一带。

4月29日,田颂尧大军进驻通江县城。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自以为取得大胜的川军,开始在城中一顿搜刮抢掠,田颂尧则是忙着起草捷报上报国民政府。

就在这时,田颂尧手下29军4师师长王铭章,却意外发现了一项“重大战果”——红军高级将领恽代英“被击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其实王铭章并未见到恽代英的尸身,甚至无从得知关于恽代英战死的消息,他的捷报来源只是通江县城中一条名为“恽代英街”的街道。

因为在红军队伍中素来有一个惯例,那就是将街道或者地名改为牺牲将领的名字,用以后世纪念。

于是王铭章就想当然地认为,恽代英是死在了川军的进攻中。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田颂尧并不认识恽代英,但只知道此人是一位大人物,击杀一名红军高级将领,这样的功劳足以惊动蒋介石。

于是在发给蒋介石的捷报中,田颂尧直接加上了一条“击杀红军高级将领恽代英”。

捷报传到国民政府,老蒋原本看的正起劲,可当他看到“击杀恽代英”这几个字后,立即暴跳如雷将电报死了个稀烂,大骂田颂尧“娘希匹”。

那么,蒋介石为何看到捷报后如此生气?

这位叫做恽代英的红军将领又是何身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