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25年3月12日,一代伟人孙中山先生在北京与世长辞,享年59岁。

临终之际,病榻上的孙中山在交代完所有的国事家事后,一直反复念叨着一句话:“我要睡在地下。”

宋庆龄和身边的亲友以为他是病糊涂了,都对他说:“地下冷,不能睡。”而孙中山却又自言自语般说道:“有冰更好。”

众人闻言不解其意,只道是孙中山已经意识模糊,开始胡言乱语,宋庆龄更是伤心地落下泪来。

然而,若干年后,当孙中山之子孙科去南洋拜访一位名叫做陈粹芬的女性,无意间说起这段往事时,陈粹芬竟激动得泪如雨下,嘴里不住喃喃道:“他还记得……”至此,她与孙中山在香港屯门那段刻骨铭心的往事才浮出历史的水面。

提起孙中山的妻子,世人公认的孙夫人有两位,一位是孙中山发妻卢慕贞,另一个就是宋庆龄。而唯独早年伴随他整个革命生涯的传奇女性陈粹芬,一直隐没于历史的隐蔽角落,不为人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陈粹芬,祖籍厦门,1873年出生于香港新界屯门,因为在家排行老四,人称四姑娘。

年轻时的陈粹芬身材适中,容貌秀丽,虽因家境贫寒未曾入学读书,却温良敦厚,识大体而明大义。

1892年,孙中山还在香港西医书院学医期间,他在香港屯门基督教做礼拜,经人介绍偶然结识了19岁的陈粹芬。

彼时孙中山26岁,他的夫人卢慕贞25岁。由于当时卢夫人要照顾儿子孙科,无法追随孙中山一起颠沛流离,而陈粹芬又对孙中山十分崇拜,同样立志革命,志同道合的两人就这样走到了一起。此后陈粹芬追随孙中山奔走革命,足迹遍留海内外。

1894年冬,孙中山前往檀香山创立兴中会,翌年回香港策动起义。机敏勇敢的陈粹芬也积极参与进入孙中山的革命事业,做了许多联络接洽和情报传递的工作。

不幸的是,由于军火筹购转运关节被清政府发现,这场起义提前事泄,导致孙中山遭到清廷的通缉,从此被迫流亡海外。陈粹芬也形影不离。

她是女中豪杰式的人物,上能骑马开枪,随军征战,下能烹煮羹汤,侍奉孙中山的衣食住行。在孙中山的生活中,陈粹芬既充当他的卫士,也充当他的护士,协助他的日常工作。

1900年前后,孙中山蛰居日本。清政府明面上派来说客诱降,实际上暗中派出密探企图迫害。期间,陈粹芬则以妻子的名份掩护孙中山的各种革命活动。

1905年,孙中山在日本横滨组织同盟会。陈粹芬就承担了接待革命同志的任务。她一手包揽买菜做饭,缝补浆洗的种种活计,在起居饮食上无微不至地照料这些背井离乡的革命党人,只为让他们感到宾至如归。

当时像胡汉民、戴季陶、廖仲恺这些革命同志都曾受过她的热情接待和照顾,众人都亲切地称她为“四姑”。

1907年,孙中山在广东边界先后策划了四次起义,陈粹芬都随侍左右,终日忙碌,沉着冷静,连担任孙中山英文秘书的日本友人池亨吉都称她性格刚毅,有“女中丈夫”的气概。

1911年10月10日,武昌起义成功,随后清政府被推翻,孙中山就任中国民国临时大总统。然而在他功成名就之际,曾经追随他出生入死的陈粹芬却悄然离去了。

关于两人具体的分手时间,说法不一。一般认为大约在1912年4月到5月之间。因为当时孙中山在广州及香山故居门前的全家合影照中没有陈粹芬,而在5月下旬,英文秘书宋霭龄就出现了。

陈粹芬离开的表面原因,是她当时已经患上了肺结核,担心把病传染给孙中山,所以在这关键时刻选择了功成身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而更深层次的原因,其实也来自身份地位的转变。陈粹芬没有读过书,与孙中山携手奋斗十余载,却一直没有名分,哪怕孙家人一直默认她的地位。

陈粹芬与孙中山相伴多年,随他出生入死,虽然未与孙成婚,孙家人却对她十分感激。

孙中山的原配夫人卢慕贞是典型的封建时代的当家主母,对陈粹芬的印象一直很好,还积极劝过孙中山纳妾。卢慕贞所生的子女孙诞、孙婉、孙科,也都待陈粹芬极为亲厚。

在广东翠庭村孙中山故居纪念馆中,藏有孙中山1910年12月在赴欧途中写给女儿孙诞、孙婉的信件,内中提到“两母亲”正是指卢慕贞和陈粹芬。

但是由于信仰基督教的孙中山一直拒绝纳妾,后来的环境让陈粹芬的存在与身份变得尴尬。她不愿影响孙中山的领袖形象,故而选择了离去。

1915年,孙中山与宋庆龄结婚,陈粹芬的表现也相当大度,她说:“中山娶了宋夫人之后有了贤内助,诸事顺利了,应当为他们祝福。”

她知道自己不可能再与孙中山相伴,于是在不久后就告别亲友,只身远赴南洋,隐居于马来西亚的槟城。当年陈粹芬与孙中山发动反清斗争时,曾多次踏足这片土地,所以这里的爱国华侨都敬重她,尊称她为“孙夫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也许是飘零多年,出于对亲情的渴望,陈粹芬后来在槟城抱养了一位华侨女婴作为养女,取名孙容,母女俩就在这异国他乡相依为命。

对此,有人曾为她不平,谴责孙中山“有负于她”,但是陈粹芬却坚定地表示:“我跟随中山反清,建立中华民国,我救国救民的志愿已达……我自知出身贫苦,知识有限,自愿分离,并不是中山弃我,所以说中山待我不薄,也不负我。”其胸襟之坦荡,让人折服。

在槟城,陈粹芬为谋生计,后来与一名叫陆文辉的商人合伙经营橡胶园,可是不久后橡胶园就倒闭,创业失败,陈粹芬的生活陷入了困境,幸得当地华侨的帮助才渡过了难关。

陈粹芬虽然离开了孙中山,但是内心始终牵挂他,以及过去两人一起奋斗过的革命事业。当年孙中山曾送给她的一只金质怀表,她也始终珍藏,带在身边。

那是一只壳子上刻有孙中山英文名缩写的金色怀表,最初是孙中山的外国老师康德黎送给他的,死里逃生的孙中山后来把这块表送给了陈粹芬,象征二人之间情比金坚,这也是两人那段相濡以沫的岁月最好的见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