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台北故宫博物院的珍藏之中,一幅名为《双喜图》的画作静静地诉说着千年的故事,如同一个深邃的谜题,引人深思。

这幅画不仅仅是一纸笔墨的堆砌,更是一个生动而细腻的生命交响曲,将观者带入了一个秋风萧瑟、万物凋零,却又充满生机与活力的世界。

画中,秋风如刀,割破寂静的旷野,带来阵阵呼啸。枯枝在风中摇曳,如同岁月沧桑的见证者,述说着无尽的悲欢离合。

残叶在空中飘零,如同生命中的点滴片段,随风飘散,难以挽留。小草匍匐在地,仿佛在向大地母亲寻求庇护,与这狂风暴雨抗争。

然而,在这萧瑟之中,两只喜鹊却如同两道亮丽的风景线,扑翅鸣叫,顶风飞来。它们的目光炯炯有神,充满了警惕与好奇。

其中一只喜鹊刚刚攀在树枝上,稳住了身形,而另一只则正在向枝桠飞来,仿佛在追逐着某种不可言喻的喜悦。

这两只喜鹊仿佛成为了这幅画中的主角,它们的紧张与动态之美,为这寂静的旷野增添了一抹生机与活力。

然而,当我们仔细观察这幅画时,会发现一个更为有趣的细节。在残枝败草之中,有一只褐兔正回头向喜鹊张望。

它的眼神中充满了惊恐与好奇,仿佛在探寻着这两只喜鹊的来意。褐兔的静态柔美与喜鹊的紧张动态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使得这幅画更加生动而富有张力。

《双喜图》不仅仅是一幅描绘自然风光的画作,更是一个充满哲理的生命寓言。它用一动一静、一紧张一柔美的生命形态,囊括了世间万物存在的所有奥妙。

《双喜图》画作欣赏,请看下图: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这幅画作最初并不叫《双喜图》,而叫《宋人双喜图》。

因为这幅画作一直被认为是宋朝无名画家的作品,因为没有题跋,也没有落款。

直到上个世纪,有个学者为了进一步研究此画,将画作放大10倍后进行观察,才发现画作右侧的树干上有8个小字:

嘉佑辛丑年崔白笔。

这时候,人们才知道这幅画的作者是崔白。至此这幅画的名字才被修正为《双喜图》。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崔白,这位北宋时期的杰出画家,字子西,出生于风景如画的濠州(今安徽凤阳)。

他的一生,如同他笔下的画作,充满了创新与变革的激情。

崔白擅长描绘竹、翎毛等自然元素,同时,他在佛道壁画、山水、人物画等领域也展现出非凡的才华。

他的画作细腻入微,无论是鹅、蝉还是雀,都栩栩如生,仿佛跃然纸上,充满了生命力和野趣。

这种独特的艺术风格,使得他在北宋画坛独树一帜,成为革新主将。

崔白的画作打破了当时“黄筌画派”的墨守成规,为花鸟画注入了新的活力。他的画风不仅影响了当时的画家,更为后世留下了宝贵的艺术财富。

此外,崔白还开创了山水画的新序章,为山水画的发展开辟了新的道路。

崔白生平喜好画大画,这种大气磅礴的画风与他“疏阔”的性情相得益彰。

其中,《双喜图》便是他这一风格的代表作。